《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已經上映幾天了。但這部電影似乎沒能夠複製《讓子彈飛》的成功:豆瓣上挺姜派與倒姜派口水紛飛,而豆瓣評分也在這一輪又一輪的激戰中從8。2降到了7。2。這幾乎是好片與一般甚至略爛電影的分水嶺了。在市場上,《邪不壓正》的勢頭也完全被《我不是藥神》牢牢壓住,實時票房與排片率都落後很多,而此時距《藥神》上映已經有20多天了。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此時誌異君仍然記得在首映式上甯浩對這部電影的評價:“特別地爽,特別地姜文”。可以看出,《邪不壓正》還是秉承了姜文的一貫風格,是他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用熟悉的手法進行的再次演繹。但是,這次為什麼就不靈了呢?

誌異君覺得要解開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回顧一下姜文導演的過往作品,去尋找他成功的經驗。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姜文目前一共導演了六部作品。其中口碑不錯的是《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以及《太陽照常升起》,而口碑不那麼好的就是之前的《一步之遙》以及正在上映的《邪不壓正》了。統觀這六部作品,你會發現一個特點:口碑不錯的電影,就是即使拋開那些夾雜在各處劇情裡的或明或暗的隱喻不談,這些電影也是一部不錯的故事片,整個故事的完成度較高,看完電影之後知道是個啥故事。而這些評分一般的作品呢,普遍的評價是故事脫節,劇情一般,臺詞不錯。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其實姜文的“成功”與“失敗”,只是說明了一個道理:

對於一部電影(準確地來說是商業片)來說,講好故事是一切的基礎。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姜文,也適用於中國的其他導演身上。為什麼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時無兩,而《無極》撲街無雙?最近的《妖貓傳》又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張藝謀的《活著》與《長城》、《三槍拍案驚奇》的區別在哪裡?

如果你是在拍藝術電影,你可以淡化情節;如果你是實驗電影,你可以直接拋棄情節,這都ok。

但你要拍商業片,那麼請尊重一下觀眾

,把你的故事講好。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再說回這部電影。當人們走出電影院時,記住了什麼呢?嗯,他們記住了彭于晏美好的肉體,記住了許晴的優雅與旗袍,記住了裡面的各種玩梗。姜文粉會不厭其煩地解釋這裡的暗喻是什麼意思,那裡又是暗指哪段歷史。這裡的場景復原了老北京的哪處。這處是怎麼過的審。而唯獨沒有記住的,是它究竟講了個啥?

不好意思,這一點都不高階。

現在的大眾的文化水平,不需要誰來普及這些基本的歷史知識;而觀眾去電影院,也不是為了看這些。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觀眾會疑惑,為什麼能夠零距離躲子彈?這比手撕鬼子高階嗎?為什麼一個民國背景的戲裡會有影評人出現呢?為什麼前面仇恨比天大,後面就開始嬉笑怒罵了呢?這些劇情都是為什麼呢?如果這些暗喻,這些私貨有一個不錯的故事承託,那這叫錦上添花,而拋開故事,卻在這些隱喻上用力過猛,這叫捨本逐末。

《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很姜文”,卻一點都不“商業”

但姜文粉是不管劇情的,他們只需要梗就行。這毫無問題。但是剩下的路人,沒看過的,只想湊個熱鬧的人不滿意了,因為觀影體驗不好,隨手就打了一個差評。這也是沒問題的。但姜文粉不樂意了。又是中國觀眾的素質堪憂,又是票價賣得太便宜了。總之,嫌評分不太

高階。

但評分如何能夠高階呢?想站著把錢掙了,沒問題。但對觀眾傲慢的態度,卻並不能帶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