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如果你是愛生活、愛旅行、愛攝影、愛美食,跟珊珊三丫頭一起出發吧!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每一個地方都會把地域中流經的主要河流尊為該地域的母親河,流經廣州市區的河流就只有一條“珠江”,所以,

珠江被尊為廣州的母親河。

珠江是我國南方最大的河流,是僅次於長江和黃河的中國第三長的河流,雖然珠江的長度不及黃河的一半,但是水流量卻是黃河的7倍。珠江包括有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星嘔支流,匯合到了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美麗,許多遊客來到廣州旅行,珠江日遊或夜遊成為必選專案,

沿著珠江,繼序調既可以追尋廣州悠久的歷史,又可以感線淨爬受廣州新潮的文化。

在遊玩珠江的時候,如果有人問你:

你知道珠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可能許多朋友都不能馬上回答出來。答案是:

源自海珠石。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海珠石”是珠江名字的來源,有一個發生在唐代時的傳說故事:

有一年的中元節,在廣州城內的三元宮因為演大戲,所以非常熱鬧。在擁擠人群之中,有個老婆婆不小心碰翻了一個酒檔的一甕酒,於是就被檔主抓住要賠錢,老婆婆說身上沒錢,在爭執中,書生崔煒主動出來為老婆婆付了錢。其實,這位老婆婆是仙人鮑姑的化身,之後,她帶崔煒遊歷了南越王趙佗的墳墓,並得到了趙佗生前視為鎮國之寶的陽燧寶珠。後來,不知道怎麼就走漏了訊息,家裡來了個波斯商人,說波斯國王丟失了鎮國之寶摩尼珠,跟崔煒獲得的寶珠是一模一樣的,波斯商人就出了十萬貫購買此珠,波斯商人準備帶著寶珠回國,當登上珠江的船後,他拿出寶珠來看,這時珠江忽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寶珠化作一道白光彈入了江中,接著就化成了一塊巨石。

從此,珠江的水變得更加清澈,而這塊寶珠化成的巨石在晚上會放出光芒,於是,人們就將這塊石稱為海珠石,河流得到了珠江的名字。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傳說歸傳說,但珠江因海珠石得名是公認的。

珊珊三丫頭查閱了一次

關於海珠石的記載:

在古時候,珠江的江面要比現在寬闊許多,海珠石是原來珠江中的一塊巨型的白堊紀礁石,由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大礁石,由於是粗礫岸和沙礫岩層組成,所以抵抗潮水力的衝擊的能力特別的強,海珠石的長133米,寬五十米,周邊面積有1300多平方米,

看上去就是江中的一個石島,所以既稱為海珠石,又稱為海珠島。

因長期被珠江水沖刷,海珠石變得渾圓如珠,並伴隨著潮汐變化而浮沉在珠江面上。那海珠石是怎麼消失的,現在還有蹤影嗎?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珊珊三丫頭曾根據找到的資料,找尋過“海珠石”的蹤跡,那些資料上提到的許多地方,每次都是失望而回

,因為都已完全是看不到“海珠石”的蹤影。但有一次,

我走出海珠廣場地鐵口等人的時候,在對面馬路中間的花壇上,竟然寫著我尋找已久的"海珠石"三個字,這三個字實在太不明顯了,加上有植物遮掩著,真的非常的容易忽略。再

看花壇上,零散地分佈著幾塊石頭,那時,我心中充滿了疑問:這些石頭為什麼寫著“海珠石”?海珠石不是一塊巨石?不是像一個石島嗎?怎麼把這些石頭寫上海珠石?最後,花壇中的一段文字介紹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海珠石在歷史上的一塊風水寶地,也是歷代的遊覽勝地

五代南漢年間

,島上建有海珠慈度寺,是當時興王府二十八寺之一。

宋代稱“珠江秋月”

, 南宋時,嶺南歷史上第一位探花李昴英小時在海珠石上結茅屋讀書,島上建有探花臺。

明代稱“珠海晴瀾”

清代稱“海珠夜月”

,還在海珠石上修築炮臺,建有樓閣,這裡還是老廣州賽龍舟的重要航段。

民國初年,這裡被闢為海珠公園

,配置非常漂亮,從公園北望廣州城北岸,繁華景象盡收入眼。海珠公園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到了1931年,當時因為修築新堤(即今天的沿江西路)

,將海珠公園填為平地與北岸連成一片,在上面修路建樓宇,又因沿河最繁華地區地價最高,又把海珠石和河岸相隔的狹窄汊道填平,把長堤彎入一段拉直,築新堤由愛群大廈直到天字碼頭,於是海珠島的南緣,變成了新堤的一段。新填地段建立了十五層的愛群大廈和胡文虎萬金油大廈(即總工會大廈)等,

海珠石不僅被炸去了上部,還從此被埋於地下,這時,海珠島這個石島的消失

,充分說明廣州珠江江面變遷,如今的珠江河道比從前縮狹了許多。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一直到2000年1月,有關部門在沿江西路與新堤一橫路交界口附近進行工程施工時,意外發現了深埋地下多年的海珠石。

當時有文物專家和廣州市名城辦工作人員到現場查勘,確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珠石的一部分,從1931年到2000年,被埋到地下的海珠石終於有重見天日的一部分了,當時曾規劃過將顯露出來的部分保護起來,

把當時挖到殘留在地下的海珠石,分散擺放在原海珠石所在的位置附近,這樣海珠石的殘餘部分既可以得到儲存,又能夠讓市民與遊客的參觀。這就是珊珊三丫頭在花壇上看到這些零散分佈著石頭的原因了。

廣州珠江的名字,源自“已消失”的“石島”,有一小行星以它命名

到了2011年,國際小行星中心釋出的第75550號公報,

宣佈第273836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海珠石。

英文名稱為“Hoijyusek”,採用的是粵語耶魯拼音,在國際小行星中心在公報中是這樣形容的:海珠石是珠江中的一塊巨石,數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當作廣州的象徵之一。

廣州人為紀念海珠石,

不僅把珠江上的城區命名為海珠區,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範圍內,還有迎珠街、連珠街、海珠廣場、海珠橋、海珠路……等等地名,

這些都是人們對這塊神奇的海珠石,也是對這個已經消失的“石島”的遙遠記憶。

那麼,你知道珠江名字來源嗎?你知道珠江中曾有一個像”石島”的海珠石嗎?你知道這塊海珠石的來歷和故事嗎?你知道“海珠石”已被作為一顆小行星的命名嗎?對於已消失的“石島?,你有怎麼樣的回憶和故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