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這些經典的錯別字你肯定都見過,但你瞭解其中的典故嗎? 在生活中錯別字無處不在,在大家看來寫錯別字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然而在古代錯別字也是一種太有文化的表現。其實在我國,很多十分有名景區的牌匾上都有錯別字,這並不是景區人員故意而為之,而是每個錯別字都有一段經典的歷史典故,這些錯別字非但沒有被人們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反而成為了一段佳話。

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避暑山莊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然而這個景區大門的牌匾上避暑的“避”字多寫了一橫,這是怎麼回事呢?據說,這幾個字是康熙皇帝親手寫的,當時寫的時候康熙皇帝多寫了一橫,他手下的臣子當時肯定看出來了,但是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字了,就這樣造就了天下第一錯字。

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花港觀魚”這四個字也是由康熙帝所寫,我們可以看到“魚”字下面少了一點,這其實是故意為之。康熙皇帝信佛教,寫這幾個字的時候他就想下面四個點代表“火”,這樣的話魚不就活不成了嗎?於是,康熙皇帝就少寫了一個點,目的是讓魚能在水中存活下去,歡快暢遊。

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風流宛在”四個字由清朝兩江總督劉坤一所寫,據說他寫的這幾個字是為了追念歐陽修而作,那麼為什麼寫這幾個字呢?原來,歐陽修在揚州從官時是個很風流的人,當時他在英姿颯爽、風情萬種的美女石榴裙下弄出了不少事情,劉坤一寫這幾個字的時候故意把“流”字少寫了一點,“在”多加上一點,其中的蘊意不言而喻,他希望歐陽修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真是富有哲理,令人讚歎。

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眾所周知,山東曲阜是一個文化聖地,孔府更是眾人熟知。孔府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然而上聯中的“富”字少了一點,下聯中的“章”字一豎一直直接寫到了最上面,其寓意是富貴沒有頭,文章通天,這樣一解釋大家就覺得很是奇妙了,真是令人拍手叫絕,這兩個錯字體現出了孔府的身份之尊貴,文化之深奧。

歷史上的經典錯字,背後都有“離奇”的故事,你讀錯過嗎?

在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個保護碑,上面的“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明”字多了一橫,這種情況與多一橫的“避”、少一點的“魚”是不一樣的,因為後兩者都是皇帝所作,而前者則出自書法家之手,不具有合法性,我們只能稱它為藝術字。

這些錯別字之所以成為經典,與它背後的故事是分不開的,或許這就是我國文化的內涵,這就是漢字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