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白起,在長平一戰,用趙國四十五萬士兵的性命,驗證了他殺神的稱號,差一點就一人滅了一國,可惜的是之後並沒有一鼓作氣,而是撤兵回去修養了。但是在秦國再一次想要進攻趙國的時候,他為什麼寧死也不願意攻打趙國呢?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這件事情,韓非曾經說過,他說,趙國這個地方呢,是四戰之地,而且是雜民聚居之地,這個地方什麼人都有,漢人,胡人,甚至是在本地區已經定居起來的遊牧民族,比如說曾經的中山國,他就是一支遊牧民族轉變為農耕文明的一支半胡人。所以這個地方他的民生治理很頭疼,頭疼到。趙武靈王要特意弄一個胡服騎射去保證胡人和漢人的地位平等,沒錯,你沒有看錯,胡服騎射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意義。以前我只是把這些胡人的軍隊當成是奴隸一樣驅使,現在你們是堂堂正正的人了!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當然,這樣的國家需要明君去治理,如果明君一旦沒有了,來了一個昏君,那麼這個國家,她的整個政治將會趨向於一種混亂,賞罰不明,這已經算輕的了,甚至可能因為國家的治理問題造成民族或者說人民之間的矛盾。整個國家趨向於混亂。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長平之戰就是對於趙國的一個考驗,考驗趙國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大國,但是趙國很明顯沒有跨過去這個坎,什麼?這個時候的趙孝成王腦子略顯年輕,有點兒昏庸,用趙括這件事情咱暫且不提,咱就說這上當這個地方該不該拿咱們都應該清楚的吧?秦國花費這麼長時間,好不容易要上黨課,拿下來,結果你派人過去接收了,而且都沒把軍隊給運輸上去,最後上黨丟了秦國人帶著滔天怒火來趙國討債,你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白起之所以敢打長平之戰,就是算準了趙國會不惜代價進攻秦國的軍隊,為什麼,會算著趙國軍隊會犯這麼大的失誤,就是因為趙孝成王本身腦子就有問題。但是後來趙孝成王的腦子變好了!不緊勵精圖治,而且還特意的改善跟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讓趙國的實力得到了一種增長,這是白起最不願意看到的,她知道在戰場上面幾十萬的軍隊最恐怖的不是說它的糧食消耗,而是人心齊不齊,人心不齊,幾十萬的軍隊全是擺設,白起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跟他熟練地掌握對方統帥的心理有著很大的關係。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韓非曾經說過,趙國如果想要強盛起來,就必須得正面面對胡人漢人等多民族混居,這樣一個局面,在這種情況之下,很明顯趙國已經是一隻不能惹的刺蝟了,你看邯鄲之戰本來是手拿把攥的事情,為什麼秦國軍隊打了那麼長時間,最後等到援軍了?還不是整個趙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抵抗秦國的侵略,最後趙國成功了。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更何況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漢殺聲震天,為什麼其他國家就是不插手就是害怕你們兩個國家是不是搞什麼陰謀,萬一哪個國家介入進來遭致兩個國家80萬大軍的怒火,那誰能頂得住!秦國贏下的長平之戰能管理是以什麼代價贏了?總之,你取得了一場大勝趙國朝不保夕。這個時候唇亡齒寒。國家平衡的策略必須要拿出來了。此時此刻,應當抑制秦國幫助趙國平衡兩個國家之間的實力,這才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所能做的比較正常的選項,這也就是為什麼魏國和楚國會派出軍隊增援趙國。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所以說如果長平之戰不打,就算是40萬大軍還在趙國手裡,武安君也願意率領軍隊出發去攻打趙國,但是現在局勢已經明瞭,想要渾水摸魚,根本不可能,你只有靠國家硬實力去支撐整個進攻趙國的戰爭,但是國家硬實力經過長平之戰損傷嚴重,這仗你打算怎麼打?此時此刻的秦國已經沒有多少力氣了,秦國不怕打仗,但是害怕沒完沒了的打仗 就算是你能拿下照顧你也只不過是兩敗俱傷,趙國是不會願意把自己當成一塊沒有抵抗的肥肉,直接送到秦國人嘴裡面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就是趙國在抵抗秦國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那種戰鬥意志。

長平一戰之後,殺神白起為何寧死,也不願攻打趙國?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白起就是已經明白了這背後的一切,認為這次的出兵完全是徒勞的,沒有必要的,所以他才不願意領兵出征,但是他內心肯定也有不能讓這場戰爭侮辱了他的功績的心理。而秦王就是看不慣他的高姿態,於是將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