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怒火從心中升起,鮮血在胸間翻湧,他還沒來得及仰天長嘆,無情的利刃就刺入了有情之身,這一刀直接命中要害,挺拔的身軀緩緩倒下,帶著無盡遺憾離開了人間。

至此,蜀漢政權徹底滅亡,這一年姜維63歲。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回想36年前,27歲的姜維身負才華,卻受到曹魏天水太守猜忌,將城門封閉不讓其入內,姜維在無奈之下投到諸葛亮帳中,本以為前途昏暗,才華永遠被埋沒,心中不勝傷感。

誰成想,諸葛亮不僅沒計較他降將的身份,還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對他悉心栽培,這份知遇之恩,令姜維怎能不感激涕零。從小就失去父親的姜維,儼然把諸葛亮當做父親一樣看待。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姜維地位穩固提高,開始以偏師出擊,十三年間5次北伐曹魏。

西元253年,阻攔姜維全軍出擊的費禕被暗殺,姜維總攬了蜀國軍隊大權,得以完全放開手腳,隨即連年征討曹魏,總計6次。

姜維前後十一次北伐的戰績為:獲得較大勝2次,大敗1次,微勝3次,小敗1次,4次打成平手。綜合這些資料,勝利要比失敗略多。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西元263年,也就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的第二年,司馬昭派出鍾會、鄧艾、諸葛緒等5路大軍攻打蜀國,姜維一個多月就失了西蜀重要屏障“漢中”,退守劍閣與鍾會對峙。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眼看鐘會糧草用盡即將撤軍之際,鄧艾卻出奇兵,經由景谷道翻越陰平小路,攻破戰略要地綿竹,兵臨成都城下,劉禪聽取了三國志作者陳壽老師譙周的建議,未作抵抗不戰而降,致使蜀國滅亡。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身在劍閣的姜維不肯放棄,決定用詐降之計光復蜀國,可惜沒能成功,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看到這我們不禁要問,漢中為何會快速被鍾會等人攻破呢?原因就出自姜維在西元256年做的一個決定,撤掉魏延在漢中部署30多年的防禦陣地,難道是魏延的部署不夠嚴密嗎?不是!

嚴密防守雖然能夠抵擋住敵人進攻,但僅僅具備防禦功能,當形勢有利時蜀軍根本來不及聚攏部隊擴大戰果 ,那該怎麼辦呢?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姜維給出的說法是4個字,斂兵聚谷!

通俗地說就是聚攏部隊,守住主要關卡,再組成一支機動部隊隨時待命,配合各地作戰。

這樣既能阻止敵人進攻,又能在敵方撤退時,快速集中兵力對敵軍發動毀滅性的打擊。

看起來理由很充分,劉禪也同意了,結局卻很悲傷。

透過表象可以看到本質,姜維的另外一個原因和諸葛亮有莫大的關係!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根據郭衝五事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除了收服姜維,還得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此外,西縣一千多戶人家也被遷往漢中。

蜀地百姓官員紛紛趕來祝賀,可諸葛亮不高興,甚至有點生氣地說道:天底下的百姓,本來都是漢室子民,如今在卻困在北方豺狼魏國的手裡,死一個人都是我的罪過,況且街亭大敗損失慘重!得到的這些小利遠不能補救失去的大好形勢,用屬於本分的事祝賀我,我受之有愧。

因此,蜀中百姓都知道了諸葛亮攻魏不是為簡單的開疆拓土,是要徹底滅掉魏國復興漢室啊!

姜維取消魏延在漢中的防禦,並非魏延部署不周,而是另有原因

答案就在這!姜維不僅繼承諸葛亮的兵法,還繼承了諸葛亮吞併曹魏的志向,諸葛亮的情義姜維看得比一切都重,包括自己的性命,這份超乎尋常的感情普通人很難理解,但合情合理。所以他選擇孤注一擲,不顧風險也要完成恩師的遺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可惜最終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