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昨天(8月22日),小時新聞接到了杭州一位小學生的報料。

昨天路過北山街和環城西路交叉口時,孩子發現碑文上對白居易的介紹中,將“刺史”寫成了“剌史”,是不是錯別字?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記者立即聯絡了報料人廖同學的爸爸。

週日,讀者廖先生一家前往西湖邊毅行,從龍翔橋走到蘇堤。天氣比較熱,一家人放慢了腳步,邊走邊看西湖美景。

“每次走西湖的時候,我們都會有意引導孩子去看看石碑,看看上面的介紹,豐富他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兩個孩子一邊看一邊讀,不亦樂乎。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走到少年宮手划船碼頭這邊,有一處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群雕),石刻碑文上寫了一些白居易奉詔離別杭州赴洛陽之際,杭城百姓夾道相送惜別白公的故事。

“孩子大聲讀出來,哥哥讀的時候發現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的“刺”字,碑文上寫了“剌史”。”

哥哥今年10歲,讀四年級,前段時間剛學了白居易的詩,“所以對白居易有一定了解,覺得這個字和語文書上寫的不一樣。”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聽孩子這麼說,廖先生查了一下。

“剌這個字讀la,意思是違背常情、事理。刺史,又稱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剌和刺是兩個不同意思,這樣的話,是不是寫錯了?

廖先生說,自己不能確定,孩子們也特別好奇,畢竟快要開亞運會了,五湖四海的遊客都會來看西湖。“如果真的是錯別字的話,不是讓大家看了影響不好。如果不是錯別字的話,是有什麼歷史原因嗎?”

今天上午,小時新聞記者來到現場。

惜別白公群雕位於少年宮手划船碼頭,人流量很大。遊客在此處坐船,來來往往的行人經過雕像時,大多會駐足品讀一番。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

一些爸爸媽媽帶著孩子,還會一字一句讀出來念給孩子聽。

他們念出來時,沒發現“剌”字的不同。

經過記者提醒,一些遊客說,“真沒看出來,這麼一看,好像是錯別字?”

“是不是故意這麼寫的?是不是刺史還有一種寫法?”也有遊客這樣認為。

“剌”還是“刺”?介紹白居易的這塊石碑有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