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教出最厲害的學生殺了師弟背叛了師門

大詩人李白在《客中行》說“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大概,蘭陵的美酒真的是瓊漿玉液般的存在吧。

要知道,以往詩仙邀月對飲之時,沒有花生米,沒有豬耳朵,沒有烤肉串,也沒有烤全魚,只要一盤皎如白雪的吳鹽,就可以蘸一蘸雪花鹽,嗦上一嗦,“持鹽把酒但飲之”了。可見,現在人邀三五好友小酌幾杯之時,盤盤碟碟的點上一桌子,不是真喝酒,而是假酒之名解嘴饞吶。

蘭陵,一個富有詩意的地名。戰國末期,群雄逐鹿、風雲再起之時,蘭陵,迎來了它第一任蘭陵令,兩鬢如霜、兩眼寫滿滄桑,行遍天涯真老矣的荀子。

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教出最厲害的學生殺了師弟背叛了師門

1。

荀子,後人尊稱荀卿,大漢王朝之時,也叫孫卿。只因漢宣帝劉病已在從一個韜光養晦的鄉下小子一舉登上九五之尊之時,覺得劉病已這個名字沒有眼觀四海、胸藏八方的氣魄,就給自己改名叫劉詢。也是,一個窮小子叫狗子什麼的無可厚非,真的高居廟堂之上了,原來的名字就不夠雅馴了。只是,這下子,荀和詢同音,犯了忌諱,也怪漢朝人不厚道,那麼多同音字不用,直接讓荀子姓了孫。

燕趙多義士,慷慨且悲歌。其實,荀子原本是趙國人,真真是慷慨悲歌的燕趙義士。只是,他人生的前五十年,真的就如風一樣來去,沒留下一片雲彩,有點兒悽悽慘慘慼戚的感覺。

都說,盛世重文,亂世重武。也難怪,長平一戰,元氣大傷,風雨飄搖的趙國,如一葉浮萍,哪裡還有文人墨客的一席之地呢。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人生進入第五個十年的荀子,大概是不甘心,自己滿腹的錦繡文章到最後只能付之一聲嘆氣。大概是,他想到了姜子牙,七十歲渭水垂釣得周文王的垂青,追隨武王伐紂,牧野一戰青史留名。懷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絲悲壯,在知天命的年紀,如鴻雁一般南飛而去。

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教出最厲害的學生殺了師弟背叛了師門

2。

荀子其實還是有點兒書生氣,有幾分天真可愛的。如果真的追尋高堂廣廈、肥馬輕裘,真的追尋躍馬食肉萬里封侯,荀子應該去彼時已開啟橫掃六國、縱橫華夏模式,冉冉升起的帝國之星秦國。

不過,荀子沒有,大概,他還懷著讀書人最後一點兒矜持,一點兒尊嚴。齊國於他而言,是讀書聖地吧?

曉行渴飲,飢餐露宿,離家見月幾回圓缺之後,荀子來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那時候的齊國雖然已有點兒日薄西山的敗相,只是,遠在海岱之濱,離秦國萬里之遙,還是一副盛世的繁花錦簇。

臨淄的最高學府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曾經的名士大儒如孟子、申不害、魯仲連、鄒衍、淳于髡……如群星般璀璨。遊學至此的荀子,真的是如鳥飛藍天、魚遊大海,從此,海闊隨魚躍,天高任鳥飛,他的精彩的後半生,開幕了。

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教出最厲害的學生殺了師弟背叛了師門

3。

來到臨淄遊學的荀子,在淄水河畔,在稷下學宮,很快就和稷下學宮的名士淳于髡成了好友。談天說地口才了得的淳于髡頗受齊王的器重,所謂愛屋及烏,荀子也似過了河津的鯉魚躍過龍門,開始授課講學稷下學宮。

寒來暑往,又是幾度春秋。齊襄王登上王位之時,稷下學宮昔日的名士大儒大多已風吹花落隨流水,一枝獨秀的荀子,開始日邊紅杏倚雲栽般平步青雲直上,荀子也順理成章地登上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寶座。

《史記》記載,荀子曾三次被任命為祭酒一職,祭酒就是負責皇家祭司天地祖先的官員,類似後來的禮部尚書。在天地君親師的年代,祭酒是很重要的存在。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對,就是荀子曾經三次被任命為祭酒,換句話說,荀子也曾丟官卸祭酒一職達三次之多。細心想想,也在情理之中,雖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也只限於唸經,一旦觸動了利益集團的邊邊角角,你看他們還能容你念經了麼?

都說事不過三,在第三次被罷免祭酒之後,荀子又如鴻雁般繼續南飛,彼時,他不知道,此次南飛,讓他真正流芳千古。

4。

大概是在稷下學宮那些日子,荀子老師桃李滿天下,盛名遠傳四海,在他一路南下,越過山山水水,到達楚國之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對荀子的人品學問都欣賞有加,任命荀子為蘭陵令,讓暮年的荀子有一方安身立命之所。

此時,汝南上蔡縣的李斯,正在郡縣官衙裡作小吏,一天巡查糧倉的李斯,看見糧倉裡的一隻老鼠,住在高高大大的糧倉裡,吃著黍粟,優哉遊哉。不禁感慨,人的高低貴賤就和糧倉裡的老鼠一般,生在糧倉,就能過鮮衣怒馬繁華著錦的生活啊。

不甘心灰頭土臉、碌碌無為過一生的李斯,聽說,一代鴻儒稷下學宮的荀子來到了楚國蘭陵,就辭去小官,從汝南上蔡一路求師問道,到了蘭陵。

這時候,志在天下,而落落不得意的韓國公子韓非,也聞荀子大名而來,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師徒三人,荀子-李斯-韓非,黃金組合橫空出世。

荀子-儒家八派之一的掌門,教出最厲害的學生殺了師弟背叛了師門

5。

在蘭陵求學的日子裡,天分過人的李斯,遇上了更有天分的韓非,是他們的造化和福氣。而荀子,在他黯淡的暮年生涯,能得到日後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宰相李斯為弟子,也是老天對他的厚愛,這是多少為人師者夢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際遇啊!

只是,荀子不知道,他的高徒李斯,在日後輔佐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國之時,為了自己紆金曳紫的高官不受威脅,設計讓韓非自殺於獄中;在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之時,不惜焚書坑儒。九泉之下,如果他的老師荀子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後來,秦二世之時,李斯被趙高設計,腰斬於咸陽東市之時,和他兒子說:他想再回上蔡,手臂擎鷹,騎馬逐黃犬,卻不能了。

我想,李斯其實是想起了他和王子韓非行則同輿、宿則同室,在荀子門下求學的日子了。年華似水,那些年再也回不去了,對韓非對荀子的愧疚,使得李斯就連對他們的想念,都再難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