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虛低調、善於自省、敢於實踐

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當我們仔細觀察時,我們不難發現,越厲害的人,他的為人處世越低調,他也會越謙虛,虛心請教。

而且在他們人生中,他們也善於做這三件事。當你在生活中越善於做這些事,你也會越來越優秀。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虛低調、善於自省、敢於實踐

第一件事,善於低調退讓

這裡的低調退讓,不是生活中的認輸,不是向別人低頭,而是一種睿智。

有時候,一時的低調退讓,會讓你的人生越來越好。有時候,一時的低調退讓,會讓你尋來幸運。

善於低調退讓,並不是說,每一件事都要退讓,而是在一些事上善於做退讓這件事,退讓不是一種認輸。

有一些很厲害的人,他的生活就越低調,不會太過於去張揚自己的生活。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就像流淌的河流,退就像傍晚的夕陽。

其實善於低調退讓也是一種人生姿態。

曾國藩曾說:“不與人爭利益之短長,只與己爭品性之長短。”

你看過《三國演義》嗎?劉備“三讓徐州”的故事正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是徐州的太守,陶謙想與曹操交好,當曹操的父親及其家人途徑徐州時,陶謙特派都尉張護送。

沒想到張半路殺了他們,曹操非常生氣,帶軍圍困了徐州,令得老百姓心驚膽跳,使城混亂。

這時劉備勇於幫忙,使徐州暫時緩解了危機。

陶謙非常感謝劉備,想把徐州讓給劉備。

這時劉備急忙推辭,拒絕的陶謙。

為什麼陶謙會想把徐州讓給劉備呢?但是為什麼劉備推辭了呢?

這就要說了,那是因為劉備的睿智得到了陶謙的賞析。而劉備又謙虛於自己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智慧啊!

後來,劉備寫信給了曹操,叫曹操撤走包圍著徐州的曹軍,剛好這時候呂布威脅到了曹操,曹操才接受了劉備的建議。

這一次,陶謙第二次提出要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又再一次拒絕了陶謙。

不久,陶謙生病了,把劉備請過來府中,第三次提出要將徐州讓給劉備,而這一次,劉備還是拒絕了。

劉備謙虛於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不足以承擔此重任。

後來,陶謙去世後,徐州軍民也非常看好劉備,透過大家的不停相勸,劉備終於接手了徐州。

有時候,一時的低調退讓,一時的謙虛,會讓你贏得更好的結果。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虛低調、善於自省、敢於實踐

第二件事,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

懂得去發現自己不足,然後加以改進的人,終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在生活中,懂得去發現自己不足,然後加以改進,你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個人成功不了的根本原因是自尊心太強,太把自己當回事。

人不應該自尊心太強,自尊心太強反而會你失去自我。

聽過司馬光警枕的故事嗎?

司馬光以前是一個喜歡貪玩貪睡的孩子,所以他上課總是會遲到,不僅僅總是受到了先生的批評,還有同學們的嘲笑。

司馬光的先生不停地教誨他,司馬光覺得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為了早早起床,上課不遲到,他晚上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這時候司馬光不放棄,聰明的他想到了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寫出了《資治通鑑》。

面對異樣的嘲笑,司馬光並沒有去理會,而是去尋找自己的缺點,然後去改進這些壞毛病。

不斷去完善自己,現在的司馬光已經是世界上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等等。

司馬光主持編纂了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照得失。”

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度與評價,冷靜的分析,然後不斷反省,不斷去改進,也許離完美的你我只剩下一個距離。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虛低調、善於自省、敢於實踐

第三件事,付出實踐

實踐出真理,實踐是創造一切的根源,沒有誰是不勞而獲的。

實踐能創造價值,實踐是一切問題的總出口。

高爾基曾經說過,

“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奇了。”

培根也曾說過:

“好的思想,儘管得到上帝讚賞,然而若不付諸行動,無異於痴人說夢。”

真正成功的人,不在與有多好的思想,而在於這些好的思想能可以用行動來證明。

愛因斯坦以前幾門功課不及格,不僅僅受到了老師的放棄,還有同學們的嘲笑。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人生的輝煌、光芒。

終於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付出是會有回報的,它是可以創造人生價值的。

正如古波斯。薩迪說,

“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

儘管你學會了游泳,如果你不下去水裡,那麼一樣徒勞無益。

可見,實際行動多麼的重要。有時候說著那麼好,還不如讓實際行動來證明真的有那麼好。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謙虛低調、善於自省、敢於實踐

說了這麼多,我們應該懂得了,真正優秀的人,從來不是光明正大炫耀的人。

而是那些善於低調低調的人,善於去尋找自己身上不足,然後加以改進的人,善於付出自己實踐人。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夏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