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斯空調貽笑大方: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家電網HEA.CN 9月29日原創】

今年,中國空調行業發生了一件吸引了不少流量的事件:格力與奧克斯互懟。由今年“618”前夕格力舉報奧克斯能效虛標,再到奧克斯放言“週一見”後失信於公眾,最後9月初爆出消費者在奧克斯京東自營店買到空調舊機。在這一連串的新聞事件發生後,這場同行之間的爭執似乎告一段落。

奧克斯空調貽笑大方: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雖然格力對奧克斯的攻訐背後有其自己的目的,但是常言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無蜜不招彩蝶蜂,奧克斯空調自身也曾被媒體報道過一些問題。

空調質量問題頻頻 能效虛標早有劣跡

2014年4月13日,以“二十年再出發”為題的奧克斯空調二十週年慶典在寧波香格里拉酒店舉行,據家電網瞭解,當時奧克斯空調事業部總經理錢旭峰在會上分享了奧克斯空調轉型升級的成果,並帶領高管釋出了《寧波宣言》,在企業管理、產品品質、科技創新等方面對消費者及合作伙伴做出了莊嚴的承諾。

然而,2014年6月4日,消費者王先生投訴“奧克斯空調16臺機器壞了6臺客服不受理”。對奧克斯空調質量的投訴此後也源源不斷:2016年5月17日,福建廈門的林先生投訴奧克斯空調不製冷;2017年7月18日,江蘇蘇州的吳先生投訴奧克斯空調洩漏氟利昂;2017年8月6日,山東濰坊的王女士投訴奧克斯空調“空調內機管漏氟利昂”。

奧克斯空調貽笑大方: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奧克斯空調貽笑大方: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奧克斯空調貽笑大方: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作假時假亦真

至於今年被格力拿來痛擊奧克斯空調的“能效虛標”問題,在2018年就已經有消費者進行了投訴:陵水黎族自治縣書香苑小區業主符先生新買奧克斯空調,經測試輸入功率比能效標識上功率高25W。而在同年3月份,沙特標準、計量和質量局(SaudiStandards, Metrology and Quality Organization, SASO)宣佈自即日起暫停對中國產奧克斯品牌(AUX)產品的登記註冊,將其列入黑名單,並將與沙特海關總署開展合作,禁止奧克斯產品流入沙特國內市場。據悉,SASO封殺奧克斯產品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不符合沙特的能效標準要求。

急功近利 輕視研發

近年來,借力電商渠道的崛起,奧克斯透過對線上渠道的猛攻發力,迅速成為空調行業的“破局者”。2018年,奧克斯位居電商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的雙第一,但是其線下的銷售份額卻佔市場總量不足5%。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2018年前22周,奧克斯空調線上產品均價為2714元,不僅低於3029元的行業線上均價水平,還低於同處於第二陣營的海信(均價為2912元)。

與此同時,奧克斯向媒體公佈的公開資訊顯示,近3年以來,奧克斯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億元,其中包括奧克斯研發中心6億多、日本研發中心頂級專家50多人的資金投入、實驗室的建立、模具中心投入、新產品的推出等。但是格力空調在2018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40億元,三年累計超過120億。也就是說,奧克斯三年研發費用僅佔格力的25%。

此外,2018年4月24日,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對於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訴寧波奧克斯空調有限公司侵犯專利權的6個案件進行了一審宣判,其中3個案件構成專利侵權,判令奧克斯共計賠償格力4600萬元,重新整理了空調行業專利訴訟案的最高紀錄。除此案外,2015年4月,因認為奧克斯的一款空調產品涉嫌專利侵權,美的將奧克斯訴至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並索賠300萬元。

有業內人士對奧克斯的轉型評價是“單腳走路”,認為其只注重線上渠道發展,忽視對產品的研發、創新,指出奧克斯的品牌形象在其低價策略之下,長期以來始終在低端徘徊,雖然年輕化的營銷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奧克斯的品牌力是否能助其持續維持競爭力值得懷疑。有研報資料顯示,奧克斯空調淨利率最好的年份(2017Q3)也僅4。5%,遠低於格力(15%)、美的(7%~9%)。

真假博弈 難見真章

6月11日,在接受浙江地方媒體採訪時,奧克斯對格力“曉以大義”,其稱:格力直接向本土企業開戰,於民族大義不顧,於國之大局不顧。”面對格力空調對其空調產品質量的質問,奧克斯卻顧左右而言他,搬出“民族大義”,網上更是有網友譏諷稱,奧克斯言下之意,是讓格力看在同為國產企業的份上,對自己坑騙消費者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8月30日下午,奧克斯家電集團總裁冷泠釋出了《致董明珠女士一封信》,向董明珠喊話稱,奧克斯將在下週一(9月2日),向董明珠提供格力空調能效不合格的拆解影片。然而9月即將結束,奧克斯的拆解影片依然沒有出現。

行業人士認為,客觀上來看,今年格力與奧克斯之間的爭端是由於市場下行導致的零和博弈,但是這場博弈同時也暴露出奧克斯空調在產品和企業信譽上的缺陷:缺乏對產品的創新和研發投入、質量問題頻出和能效虛標、出現輿論危機拿“民族大義”做擋箭牌、對公眾拋“煙霧彈”,實在不是一箇中國500強企業應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