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從“看節目”變成“玩節目”

觀眾從“看節目”變成“玩節目”

▲陳偉

觀眾從“看節目”變成“玩節目”

觀眾從“看節目”變成“玩節目”

虛擬人挑戰闖關遊戲、開演唱會,明星全程穿著神似保暖內衣的動作捕捉服錄節目,這是怎樣一檔腦洞大開的神奇綜藝?近日,《母音大冒險》(以下簡稱《母音》)上線了序言篇,充滿科技風、未來感的氣質與綜藝市場現存節目型別明顯不同。愛奇藝高階副總裁、《母音》總導演陳偉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是全球第一檔虛擬現實遊戲闖關真人秀,我們力爭打造一個全新的節目型別,將讓觀眾從‘看節目’變成‘玩節目’。”

能變“向日葵”能玩光波大戰

“虛擬現實遊戲闖關”真人秀,聽起來很複雜,其實理順節目邏輯後並不難理解。陳偉介紹,《母音》節目組精心打造了一個叫做“MEMOON母音大陸”的虛擬世界:在母音大陸,母音之石破碎了,大家不能再愉快地生活了。於是,被邀請的地球玩家要與母音大陸上的虛擬人一起闖關找回母音碎片,修復母音之石。大張偉、秦霄賢、小鬼-王琳凱、蕭敬騰、徐夢潔、張雨綺六位常駐嘉賓和張碧晨、張淇、樑龍等飛行嘉賓一起爆笑闖關。他們需要穿上動捕服連結到虛擬形象,在“母音大陸”上開啟一場奇妙的遊戲旅程。

虛擬現實遊戲應該怎麼玩?陳偉介紹,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加持下,節目組設定了不少頗具想象力的遊戲。比如在光波大戰遊戲中,嘉賓不僅可以像奧特曼一樣發射光波,還能建起護盾防禦,輕鬆實現童年夢想。復刻名畫遊戲也很有意思,嘉賓透過動捕服與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建立連線,在虛擬世界,大家集體變身“向日葵”,扭動身體、相互支撐,努力讓一個個向日葵復原成名畫中的原樣。這些透過AR增強現實、虛擬實時動捕等技術實現的遊戲既新穎又有趣。

作為闖關遊戲的一部分,節目中的虛擬演唱大秀也非常吸睛。站上“舞臺”的並非嘉賓本人,而是嘉賓透過動作捕捉技術實時驅動的虛擬形象,舞臺效果令人驚奇。據介紹,這些虛擬歌曲秀運用了實時動捕、虛擬、全息、XR、AR、MR等技術一起協同製作,聚集了各種黑科技,就連拍攝和導播也都在虛擬引擎裡完成,將20多個虛擬攝影機接入自動切換系統來實時渲染完成。

主打好玩、好聽、好看

《母音》節目後臺,科技力幾乎隨處可見,節目組動用了110多位工程師、50餘位視覺設計師和近60位動畫設計師。每期節目中都有三到四個虛擬遊戲,每個遊戲都要花費大約一兩個月的設計開發時間。儘管如此,陳偉表示:“最終目的是打造一檔爆笑解壓的國民綜藝,一款好玩、好聽、好看的真人秀。”

六位常駐嘉賓中,有實力唱將,也有藝能擔當、遊戲達人,碰撞出不少捧腹爆笑的名場面。第一次穿上動捕服,大家就一起吐槽神似秋衣秋褲、保暖內衣。節目中,嘉賓一起驅動虛擬人做動作、擺造型,那場面彷彿一部“早期人類馴服四肢實錄”。大張偉還意外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有了新認識。他發現虛擬形象走路時一直扭胯,開始認為設計有問題,卻被張雨綺一針見血指出他本人走路也在扭胯,大張偉只好無奈表示要去醫院正骨。

在陳偉看來,觀眾之所以想要從現實進入到虛擬世界,最強烈的驅動力是對創造另一個自我的渴望和真善美的嚮往。因此,整季節目裡,每一期都圍繞著“愛與堅持”的主旨設定闖關遊戲,希望大家能在這個寒冬收穫溫暖:比如為了講述情侶換位思考表達愛的故事,節目組讓嘉賓去驅動搭檔的虛擬形象,共同完成一場分身秀的表演,感受對方的所思所想;節目中還設定了動捕虛擬人趕地鐵的遊戲,呈現職場小白的奮鬥與堅持,讓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做綜藝要引導而不是迎合

近來綜藝市場形勢並不樂觀,較小風險的“小而美”、穩穩當當的綜N代成為市場主流。如此大量使用新科技、高投入地做一檔綜藝節目,會不會太冒險?對此,陳偉認為,做綜藝要引導而不是迎合。“知道觀眾想要什麼再去創作已經來不及了,做綜藝就要洞察趨勢、提前生產出領先觀眾需求半步的產品。”《母音》就像電影《頭號玩家》一樣,在虛擬的世界裡,讓嘉賓和觀眾獲得更沉浸的體驗,“這些明星藝人其實是觀眾的替身,他們是代替觀眾來體驗新的時代、新的娛樂方式的”。

陳偉相信,未來“看節目”將變成“玩節目”——透過虛擬現實技術的幫助,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節目的場景裡體驗、共創,甚至成為內容的一部分。他希望透過《母音》,讓觀眾提前感受這一趨勢,也希望在最後一集跟大家說:“謝謝你們來到這個節目,體驗美妙、快樂的‘母音大陸’,未來真的並不遙遠,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 王磊 來源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