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小時候我有三個夢想,當音樂家、當畫家、讀遍世界上好看的書。前兩個願望沒能實現,第三個雖是妄想,卻改變了我的一生,始終在追尋好書的路上。”作家趙麗宏說,“閱讀對兒童成長的意義是什麼?讀一本好書,就能結識一位智者,瞭解他的思想,學習他的智慧,走進他的生命,跟著他多活一次。讀書可以拓寬視野,豐富情感,延長生命。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就是選擇什麼樣的未來。”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讀書比作業更重要。”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從《論語》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談起。“為什麼要讀書?閱讀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一種主動的學習。《論語》這句話裡,學就是學習力,習就是實踐力,有朋代表社交力,不知不慍是為反省力,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則是幸福力。閱讀和學習,應該讓孩子感到快樂、感到幸福。”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9月15日,以“智慧、開放、服務”為主題的2022“少兒閱讀與服務創新”上海論壇在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舉行,這是長風館開放後舉辦的首次學術交流活動。不少與會專家提到少兒閱讀的核心,只有當孩子們享受閱讀,才能從閱讀中獲益更多。“上海這座新的少年兒童圖書館,不僅硬體一流、空間大氣,我更欣賞它的三大服務理念——‘樂學’‘樂享’‘樂創’,讓孩子獲得閱讀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分享、創造,是新一代少年兒童圖書館的題中之義。”中國版本圖書館副館長、曾任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的王志庚說。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館是“十三五”時期規劃立項、“十四五”時期建成的上海市級重大文化設施專案。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盧秋勤介紹,長風館透過國際童書館、機器人實驗室、無障礙閱覽室等特色創新服務,在少年兒童閱讀活動的多樣化嘗試方面尋求突破,著重於構建少年兒童與書籍的情感聯絡,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全市少年兒童提供廣闊的閱讀新天地。自7月1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以來,長風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預約名額的“搶手”,折射出市民對高質量兒童閱讀服務的需求。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範並思提出,在我國,少兒圖書館特指“獨立建制”的少兒圖書館,這並非國際“標準”的圖書館型別——在國外文獻中,常見的兒童(青少年)圖書館,一般是公共圖書館的一個機構或空間,相當於我國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部或少兒閱覽室。少兒圖書館是中國特色圖書館兒童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特色,也是認識中國圖書館兒童服務體系的關鍵。

培養善讀者,一座城市的少年兒童圖書館應該怎麼做

“發展我國少兒圖書館服務,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創新。”範並思認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能滿足市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而少兒圖書館則應定位於示範性兒童服務,“從實踐來看,越是面向基層、社群的服務點,兒童服務能力越弱。少兒圖書館無法複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模式,需要適應兒童服務特點,保證服務資源的彈性,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閱讀推廣活動、館員服務規範、閱讀空間再造、資訊科技應用等方面作出示範。”

王志庚談到,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兒童閱讀,兒童圖書館的服務創新也要隨之而動。“兒童的數字閱讀也需要領讀者,這包括數字閱讀的倡導者、數字應用的體驗者、數字內容的審讀者、數字閱讀的提供者、弱勢兒童的協助者、數字閱讀的矯治者、在地社群的運營者和科學閱讀的推動者。少兒閱讀服務的目標是‘培養善讀者’,讓不喜歡閱讀的兒童喜歡上閱讀,可以從數字閱讀開始;讓喜歡閱讀的兒童讀更多的書,包括數字方式;讓不會閱讀的兒童學會閱讀,提高數字閱讀素養;讓有閱讀困難的兒童跨越閱讀障礙,包括數字干預;讓孩子們喜歡上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包括數字館員;推動每個兒童都結識或養成一個孿生善讀夥伴。”王志庚說。

中國圖書館學會未成年人圖書館分會主任、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宋衛提出,未成年人閱讀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只有政府、學校、家庭、圖書館、出版界、民間組織等各種力量以及兒童讀物的創作、出版、評論、使用等各環節協作推動,少兒閱讀推廣才能有效開展。他著重提到公共圖書館與學校的合作,“在資源建設與共享,活動組織與開展,圖書館管理與培訓,閱讀跟蹤與評價等方面,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少兒圖書館要與學校廣泛合作,併發揮引領作用。”

“閱讀力就是學習力,童年時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利於培養終身讀者和終身學習者。”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說。

“在文化強國願景下,兒童圖書館承擔著新的使命,要有新的擔當。”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主任、東莞圖書館館長李東來說。

此次論壇由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與上海市圖書館學會聯合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辦,5000多名網友在線上平臺參與,顯示了全社會對兒童閱讀的關切。

本文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