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北京工作的第四年,周洋有點想不明白,泡麵怎麼越來越不方便了?

“以前火車站賣得最好的那種,一人一桶,熱水一衝就完事兒。”他回憶道。

更經典的是袋裝紅燒牛肉麵。在人們的記憶中,“呲啦”一聲,黃白色的油炸麵餅滑出來,跟在後面的是一小袋菜料包,早先裝著皺巴巴的蔥花和胡蘿蔔,後來流行碎雞蛋,鮮豔得令人起疑。

調料包分成兩種,一邊是鹹鮮的粉,另一邊是深紅的油醬塊,總也擠不乾淨。就這麼油膩膩地混在碗裡,等熱水漫過麵餅,然後找點什麼壓住。接著跟室友閒扯幾分鐘,一頓飯就大功告成。

學生時代,這是周洋最熟悉的場景之一。畢業後,自嘲“懶人“的他成為速食愛好者,習慣了在加班後飛快解決戰鬥,各種口味的泡麵都是日常選項。

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周洋發現:“想吃點好的,基本都得下鍋煮,不能靠熱水泡。”同事推薦給他的網紅面,線下超市完全買不著,必須踩著點在促銷日網購。而當快遞小哥送貨時,還得額外檢查冰袋,簽收時算作生鮮食品,幾乎沒有退換貨的餘地。

收到之後,金貴的泡麵不再能隨意地成箱擺放,而是得塞進冰箱,有的還是冷凍層。冷鮮保質期更是需要隨時注意,“最佳賞味期”比起過去大大縮短。

“沒想到有一天,水煮泡麵也成了值得發朋友圈的美食。”周洋感慨道。

高端面進化論

泡麵的進化歷程,從名字開始。

20世紀50年代,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將一種新發現的技術命名為“瞬間熱油乾燥法”。不知彼時的他能否想到,這塊小小的油炸麵餅,日後將登上全世界人民的餐桌。20世紀80年代,“泡麵”開始在中國市場流行起來,走入千家萬戶。

時間推移到2021年,如今“泡麵”已是一個不夠“性感”的老詞。相比之下,“速食麵”的稱呼則承載起曼妙的資本想象。本為一體的概念分道揚鑣,並各自成為國人消費觀的時代縮影。

美食博主的鏡頭下,新興品牌的速食麵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就外觀而言,配料豐盛的高階速食麵,與麵館堂食的分界線漸漸模糊。尋味獅推出的“那麼大半隻雞面”,在社交媒體上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雞肉份量而刷屏,廣告圖終於不再僅供參考。

但與此同時,高階速食麵的便利性正在大打折扣。相比於過去的開水沖泡,走向高階的網紅速食麵往往有更高的烹飪要求,面料分離水煮已不鮮見。更重要的是,速食麵的價格天花板正被不斷重新整理。

以尋味獅出品的原湯真鮮面系列為例,其官方網店內三盒裝的定價在百元上下浮動,單盒泡麵的均價在30元左右。相對“平價”的拉麵說,旗艦店內三盒裝的活動價區間為40到50元。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源拉麵說天貓旗艦店

如果說便利性尚有妥協餘地,那麼高定價無疑是勸退消費者的首要因素。在小紅書等平臺的評論區,總有消費者發出直擊靈魂的大拷問:“都這個價了,我為什麼不直接出去吃?”

橫向對比,目前網紅速食麵的價格,與北京市中心多數外賣的客單價基本持平。價格本身即是宣言。高階速食麵意欲攻佔的,恐怕早已不是傳統速食戰場。

資本瞄準你的碗

高階速食麵的異軍突起,並不意味著“經典款”的潰敗。

2020年,康師傅與統一兩大巨頭的銷售額仍分別佔據市場總銷售額的43。2%和14。7%。年報資料顯示,康師傅集團2020全年收益達676。18億元,其中泡麵收益為295。1億元,同比增長16。64%,佔集團總收益的四成以上。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源康師傅2020年報

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最樸素、最古老的紅燒牛肉麵依然是絕對主流。在主流電視媒體的強勢年代,康師傅和統一的迴圈廣告深入人心,至今仍牢牢把持國民心智,尤其是在消費態勢相對滯後的非一線城市。可以說,速食麵的半壁江山仍在康師傅和統一手中,甚至領先後發者數個身位。

但這不代表高階速食麵的崛起是一個偽命題。

縱覽全域性,我國泡麵市場長期呈現分層格局,並反映在市場集中度上。遍地開花的康師傅和統一之後,白象、今麥郎等長期深耕速食麵領域的企業同樣能贏得一席之地,並在特定地區佔有強勢份額。而以拉麵說為代表的新貴們,則在精品化的道路上一路奔行,展露出驚人的資本活力。

2021年的速食麵賽道內,新銳品牌融資案例層出不窮。今年1月,拉麵說完成第六輪融資,投資方為麥星投資;3月,勁面堂完成第三輪千萬級融資,投資方有小紅書、新世相等;7月,尋味獅完成金額達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高階速食麵的入局者並不只是傳統定位中的方便食品企業。比如尋味獅,其品牌標籤錨定於另一個重大風口——預製菜。某種程度上說,所謂泡麵的“高階化”,恰恰證明了“預製菜”的價值。

資本熱度居高不下,那麼市場是否真能消化這些不再“方便”的泡麵?

世界泡麵協會(WINA)資料顯示,過去5年間世界泡麵總需求量連年上揚。2020年世界泡麵總需求量達1165。6億份,較2019年增長9。5%。其中,中國市場體量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國泡麵需求量為463。5億份,較2019年增長11。8%,佔全球總需求量的39。8%,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亞的3。7倍。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源世界泡麵協會官網

2020年中國人平均每天消費1。26億份泡麵。驚人的數字意味著巨大的需求空間。況且這個數字還在連年增長,其消費潛力足以容納眾多投資人的野望。

更令人浮想聯翩的事實是,從全球視角看,中國泡麵的均價尚不屬於高位。目前日本、臺灣、韓國的泡麵均價分別約為中國的13倍、5倍、2。5倍。

因此,對於本土速食麵企業來說,品牌溢價或許還遠遠沒有觸及天花板。身處全世界泡麵消費第一大國,動人的掘金故事似乎呼之欲出。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統計週期,拉麵說拿下天貓拉麵銷量榜首,作為新興品牌在亂軍叢中站穩了腳跟。變局之下,老牌霸主也陸續佈局落子。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源康師傅天貓旗艦店

2020年,康師傅高價袋面營業額為130。66億元,同比增長達28。12%,增速遠高於中價袋面。相較於統一旗下的低價位產品,“湯達人”貢獻了更亮眼的收益增速。如今,康師傅還推出非油炸鮮熟面系列,劍指高階市場。官方網店內三袋裝的價格為80元,同樣需要下鍋水煮。

你端上桌的那碗泡麵,瀰漫在外的不只是香味,還有硝煙。

麵條織出消費夢

據CBNData、淘寶直播ON MAP聯合釋出的《2021速食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我國線上速食市場的消費額、消費人數、客單價和消費頻次,四項資料的增速都大幅高於線上食品市場的整體水平。

當泡麵企業瞄準當代都市年輕人,也就不難解釋,我們的泡麵為什麼越來越麻煩、越來越昂貴。

總體上,高階速食麵的主打營銷理念大多是“健康保鮮”。在國人的消費認知中,“速食食品不健康”的印象長期存在。前些年“泡麵致癌論”曾引起無數人的恐慌,至今爭議不減。新銳速食麵品牌要做出差異化,就勢必要在這一點上做文章。

非油炸麵餅、高保鮮技術的先後流行,都是泡麵行業順應健康趨勢的選擇。於是麵餅烹調方式從水泡轉為水煮,配料性質從脫水乾塊轉為冷鮮半成品,一切都有跡可循。

一方面,新消費大潮下,每一種消費品都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重做一遍。網紅雪糕與新茶飲橫空出世,在資本市場證明了本土品牌的無窮潛力。

另一方面,城鎮獨居群體規模日益龐大,“一人食”概念越來越熱。單人小火鍋、自嗨鍋、自熱米飯都順著這陣風尋求爆發點。

速食麵品牌站在新消費與一人食經濟的交匯點,起勢於追求網感的營銷時代。消費者心態是“差異化”與“大眾化”的矛盾統一體。日本消費問題專家三浦展認為,雖然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與眾不同,但他們也明白差別總是有限的,於是心底又會希望與他人相同。

社交平臺上,網紅面的精緻照片收穫無數顆點亮的紅心。打上濾鏡的不是一碗麵,而是庸常孤獨的生活。

誰讓泡麵不再方便?

圖源小紅書

究其根本,為什麼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能接受不再方便的泡麵?

高端面的本質是在誘惑都市男女讓渡便利性,以此兌換他們對品質生活的美好憧憬。而美好從來不是饋贈,它是有標價的。所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天經地義。

這種消費心理的演進,可以參照日本第二消費時代轉向第三消費時代的過渡狀態。汽車走向高檔化,電器則從一家一臺轉變為一人一臺,甚至是一人多臺。速食麵的消費升級體現為高階化趨勢,廠商付出更多,顧客也付出更多。

但在複雜時空背景下,消費心智的演變是分眾的、並行的。當代中國的消費主張,也絕不僅僅由北上廣的年輕人定義。

從產業視角看,如果新銳品牌想要實現更大野心,未來勢必要從浪漫的雲端落回到大地。

現階段,高階泡麵對線上渠道的依賴程度極高,線下鋪貨侷限在一線城市。要改善這一局面,保鮮工藝、運輸渠道都是難啃的骨頭,千條萬縷的難點亟待攻克。

如何建立輻射性更強、更成熟的供應鏈系統,或將成為新銳品牌下一階段的核心考題。

尾聲

許多年前,安藤百福對泡麵的開發定下五項基本原則:便宜、簡便、安全衛生、可長期儲存、美味營養。憑藉普世價值與極高的可塑性,泡麵的故事從亞洲講起,一路被推廣至美洲、歐洲,收穫了全世界消費者的喜愛。

高階化轉型與否,是一個時代的消費敘事。因實用精神而流行的速食主義,隨時事更迭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獨特的文化景觀。

忙碌的轉角,無數日常瑣屑飛揚,好在還有一碗熱騰騰的泡麵溫暖身體,無聲地提醒我們:只有生活最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