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鄂黃黃鹹”動建82個重大專案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開閘破壁

“武鄂黃黃鹹”動建82個重大專案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開閘破壁

位於光谷科創大走廊的武漢未來科技城。 (本報資料圖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在武漢城市圈,創新資源和要素分佈不均衡,是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問題。

武漢擁有92所大學,130萬在校大學生,130多家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6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彙集全省研發、技術頂尖人才。

創造條件彌補“落差”,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勢在必行。

今年2月,一條橫貫五市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將“武鄂黃黃鹹”的創新發展緊密串聯在一起。

這是武漢“1+8”城市圈首次上升到創新層面的戰略協同。

截至目前,“武鄂黃黃鹹”5城共沿光谷科創大走廊,啟動建設82個重大創新專案,總投資達868。5億元。

一條大走廊攪活五城“春水”

8月26日,驅車沿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主軸高新大道一路向東,規劃範圍100平方公里的東湖科學城,正見形成勢。

作為大走廊的創新極核,東湖科學城將集中佈局9個大科學裝置、9大創新中心,承載3條千億產業大道、2個萬億產業叢集,7大湖北實驗室中有5個坐落於此。

“黃金走廊”的兩岸,華為武漢研究所專案、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相繼投運,高階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武漢人工智慧超算中心等專案開工建設,武漢光源、神農設施等重大科學設施完成預研預製。

毗鄰光谷,鄂州葛店開發區總投資120億元的三安光電專案即將投產。其生產的顯示晶片,可為光谷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顯示面板廠商提供配套。3月,華工鐳射智慧製造產業園在鄂州投產,武漢總部做研發,葛店為製造基地。像華工鐳射這樣“研發在光谷、生產在葛店”的企業,已近100家。

在黃石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700畝、投資100億元的黃石科技城一期已經建成,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光電實驗室等21家單位簽約入駐;黃石臨空經濟區,投資100億元的黃石科創島開工建設在即。去年底,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在武漢光谷企業天地產業園掛牌。今年初,該離岸科創中心便升級擴容為離岸科創園,入駐企業研發中心32家。

武漢與黃岡雙城“共舞”,聯合建設黃岡(光谷)科技創新中心、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還將聯合建設技術創新平臺。目前,黃岡高新區已有美格科技、伯遠生物、格羅夫新能源、小驢機器人等9個光谷專案入駐,專案涉及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芯屏端網等領域。

咸寧正搶抓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機遇,規劃建設咸寧科技創新中心,並培育智慧機電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一批產學研銜接創新平臺,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武鄂黃黃鹹”動建82個重大專案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開閘破壁

黃岡科技園。(本報資料圖片)

“武鄂黃黃鹹”動建82個重大專案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開閘破壁

“武鄂黃黃鹹”動建82個重大專案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開閘破壁

黃石科技城雛形初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城市圈今年2。5%GDP投向研發

2020年底,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釋出“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武漢在25個樣本城市中,綜合指數位列第五。其中,“國家科技中心城市”指數僅次京滬,位列第三。

這一年,武漢GDP為1。56萬億元,約佔湖北全省的35。9%。

“無論是經濟佔比,還是科技實力,武漢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都是非常高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徵學指出,這麼大的總量和佔比,為什麼沒有形成“圈”?

他認為,武漢的使命已不再是把工業規模做到多大,而是首先與省內城市圈的小兄弟實現同城化。“同城不光是在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融為一體,還要在創新能力上授人以漁,讓城市圈的市民都有同城的感受。”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佈2021年度國家創新型產業叢集名單,湖北黃石、隨州、仙桃、孝感等地共新增4家國家創新型產業叢集,入選數量和廣東、山東、湖南並列全國第一。

創新驅動的澎湃動能,在城市圈內激盪奔湧。

8月,《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釋出。意見提出,圍繞“創新城市圈”,湖北將在做強武漢創新主引擎的同時,積極建立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在成果轉化、創業孵化、聯合攻關上實現跨區域合作機制,營造人才、資本、技術一體化佈局,加快創新要素在城市圈內最佳化配置和高效流動。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示範工程、潛江光芯屏端網產業配套基地示範工程、咸寧電子資訊產業基地示範工程等武漢城市圈“十大”示範工程,正提速推進。來自武漢的院士專家團、科技副總團、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等高科技人才,也將奔赴8個城市開展技術支援,推動九城創新融為一市。

今年,武漢城市圈計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幅10%以上,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衝刺9000億元

上月,《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釋出實施,到2023年,武漢城市圈研發經費將佔地區生產總值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佔地區生產總值25%。

根據方案,武漢城市圈未來3年將實施一攬子同城化創新,包括加強創新要素在圈內高效流動、共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長江新區,持續推進產業園合作等。

據瞭解,為促進城市圈內全域創新,黃石科創島、黃石光谷東科創產業園、黃石市省級智慧物流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黃石市省級製冷產業技術研究院、黃石有色金屬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華科大鄂州工研院、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光谷聯合科技園、咸寧國家級智慧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光谷(咸寧)光電子資訊產業園、湖北中科產業技術研究院、光谷天門科技城、湖北省(仙桃)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東湖高新智慧園、潛江光電子資訊產業園、潛江·武漢工程大學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大批重點創新研究院和創新園區,將全面推進建設。

在光谷科創大走廊共建中,串聯鄂州、黃石、黃岡、咸寧等重點園區和重要創新平臺,建設光電子資訊、大健康、智慧三條創新產業帶。加快建設黃石市科技城科創中心、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咸寧市科技創新中心、黃岡市科技創新中心。光谷科創大走廊內的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力爭年均增長10%以上。

在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共建中,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加強與孝感、黃岡、仙桃、天門、潛江等協作互動,打造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現代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費品工業等產業叢集,形成“漢孝隨襄十”汽車走廊核心。

在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共建中,依託武漢、鄂州兩地機場的核心帶動作用,支援武漢、孝感、鄂州、黃石、黃岡、咸寧、仙桃整合臨空產業優勢資源,聯合打造臨空臨港樞紐經濟帶,重點發展空港物流、臨空製造、跨境電商等產業。加快推進東西湖、黃陂、孝南、鄂州、黃岡、黃石等臨空產業發展片區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長江新區,聚焦“綠色、生命、智慧”三大主導產業方向,積極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產業園合作共建,打造新興增長極,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在推進產業園合作方面,武漢城市圈將充分發揮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模式、政策制度、產業基礎等優勢,透過合作共建、園外園、飛地經濟等方式,促進城市圈特色園區深度融合,抱團共贏。

光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榮凱:

創新城市圈最核心的是協同

創新城市群反映著創新要素和資源的極化與擴散效應——將資源集聚到中心城市,做大之後再資源外溢、發揮帶動作用,區域再從集聚走向平衡。

光谷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比較豐富和高階的創新資源,創新生態也非常有活力。科創大走廊的建設對武漢和光谷來講,核心是提高引領力,對於城市群其他城市來講,更多是提高承載力,尤其是對創新的承載力,最終實現創新資源和要素在整個大走廊範圍內的最佳化配置,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

光谷科創大走廊的特徵是以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為基石、以協同為保障的發展共同體,要形成研發在光谷、轉化在周邊,孵化在光谷、成長在周邊,策源在光谷、壯大在周邊,總部在光谷、生產在周邊,鏈主在光谷,配套在周邊。

大走廊的發展不同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它涉及到多個城市,所以最核心的是協同。除了創新、產業、政策的協同,還有交通和各種基礎設施的協同,既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也要發揮市場和企業在整個創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採訪整理)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