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企業轉型和他們的百態DNA

教育企業轉型和他們的百態DNA

轉型伴隨陣痛,但機遇也許也暗藏其中。

撰 文 | 王金曉

這是“雙減”政策後的第一個財報季,與此前報告期不同的是,各大教育公司紛紛在財報中公佈了學科類培訓業務的佔比。

資料顯示,昂立教育涉及學科類培訓的業務收入約佔公司營收的80。68%。學大教育的義務教育階段營收佔教育培訓業務收入約40%,其中,初三階段營業收入佔教育培訓業務收入約20%……

8月31日,網易有道公佈二季度財報,K12業務佔第二季度總收入的 41。2%。

從政策頒佈至今,經歷了早期的茫然失措,轉型的動作已躍然紙上。面對未知的未來,機構們如何轉型?又有哪些取捨?轉型背後,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鑑?

轉型“萬花筒”

正如同萬花筒一樣,機構們能選擇的賽道並不多,素質、職業、資訊化、硬體……但不同時點、不同的選擇,會產生多樣化的轉型方案。

以綜合類教培機構為例,

新東方的轉型方向明顯更傾向於素質賽道。

8月,新東方成立北京新東方素質教育成長中心。下設藝術創作學院、人文發展學院、語商素養學院、自然科創空間站、智體運動訓練館、優質父母智慧館六大板塊。日前,新東方廈門學校官微宣佈推出街舞培訓課程“新東方i街舞”。

好未來同樣也聚焦素質賽道

,早在“雙減”之前就將少兒英語品牌“勵步英語”正式更名為“勵步”,並推出線下學習空間勵步兒童成長中心,以及系列素質教育產品品類,包括英文戲劇、口才、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

與此同時,好未來似乎並不想“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探索了課外託管模式以及職業教育賽道

8月,好未來上線“彼芯”,開設面向小學生的線下課後成長中心,提供放學接送、餐食、課內作業、自主提升等服務。同時,好未來還整合輕舟考研幫、輕舟考滿分、輕舟留學等,推出“輕舟”品牌。

網易有道的轉型同樣呈現多元化,但側重點明顯不同 。

最新的財報顯示,網易有道已經

確立了智慧學習產品、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資訊化四大業務作為增長支柱。

根據財報,成人教育業務方面,網易雲課堂還推出了實用英語課程升級版 “全民英語享學營”。

此外,中國大學MOOC上有137門課程被教育部認證為職業教育國家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素質教育方面,網易有道此前已經打造出有道縱橫、有道小圖靈等爆款品牌。8月5日,網易有道召開發佈會,旗下的少兒程式設計、圍棋、科學、美術、機器人等六款素質教育產品集中亮相。目前,其素質教育已經開始呈現快速增長。

第二季度,素質教育業務淨收入環比增長180%,程式設計課的續費率接近90%。

在智慧學習產品方面,有道二季度釋出了 “有道詞典筆 K3”系列產品,有道精品課釋出了智慧教輔系統,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學情診斷,為其定製學習路徑,實現“教、評、練、測”一體化。

二季度,網易有道學習產品的淨收入達人民幣2。06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38。8%。

而在教育資訊化上,有道智慧學習終端目前可以實現智慧組卷、作業批改,有效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截至報告期末,已累計進入近200所學校。

同時,網易有道還與北京海淀教育科學研究院簽約,就海淀區中小學教育資訊化方面展開密切合作。

綜合來看,去年站在風口上的線上教育平臺,轉型中也都有著共性和各自的思路。整體而言,素質教育是轉型的主要方向,

猿輔導推出STEAM科學教育產品“南瓜科學”;作業幫上線小鹿程式設計、小鹿美術、小鹿學習力三款素養課產品。

但也有不同的選擇,

高途則更聚焦職業教育,

今年7月啟用新官網域名,並上線新版App,主攻語言培訓、財經教育、公職考試、企業管理等職業教育業務。

那麼,在多樣化的轉型動作背後,這些機構分別是基於怎樣的邏輯和思路?

轉型的“DNA導向”

拆解機構的轉型動作,可以明顯看出幾個趨勢。

首先,

機構的選擇,往往是基於自身的DNA。

比如猿輔導與作業幫的轉型,其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學前與K9階段,相應的資源也都集中於這些使用者群體。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根據自身學員的特點,選擇最適合服務當前使用者的方向。

不過,

也有機構會面面俱到、多點嘗試,這是基於自身綜合實力的選擇。

比如好未來與新東方,好未來同時嘗試了素質、託管、職業等賽道。而新東方雖然只選擇深耕素質賽道,但其仍然繼續透過投資,為後續轉型保留空間。年初至今,爾灣科技、鯨魚外教培優、導氮教育、課觀教育、影譜科技等公司融資的背後,都出現了新東方的身影。對於這類綜合性機構,

其業務原本就涉及方方面面,選擇多點嘗試,可以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轉型失敗的風險。

然而,

很多機構並沒有這樣的資本,由於自身實力並不足以支撐多元化業務,只能選擇一條賽道,將資源集中在同一個賽道,其轉型就變成了一場驚險的跳躍。

這在諸多垂直類機構身上有明顯的體現。比如,瑞思直接押注素質教育業務,推出“然點科學館”、“瑞思海芽成長空間”、“瑞思研學”三大新品牌。

當然,

也有機構由於此前有足夠的積累,能夠在轉型中顯得更加主動。

網易有道的轉型就是如此,轉型所瞄定的諸多業務都已持續經營多年,比如,早在2014年,網易就與高等教育出版社達成合作,上線了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如今這一業務已經成為有道成人教育業務的重要組成。此外,有道在2017年就推出第一款智慧硬體有道翻譯蛋,經過4年後,已經在智慧硬體市場逐漸開啟局面,並建立起先發優勢。硬體方面的研發與迭代變相支援了教育資訊化業務的積累。

因此,在第二季度財報溝通會上,

周楓表示,“我們已經看到智慧學習產品、素質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資訊化四大業務釋放出的增長潛力,深厚的技術根基和龐大的使用者群為我們在當前情況下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空間。”

當需要開啟轉型時,有道發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業務只有四分之一,很多業務實際上並不需要轉向。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轉型的陣痛,甚至與其說轉型,不如說有道將聚光燈放在哪個業務上。

總結來看,機構的轉型通常都是基於自身發展的狀況而展開的。難點在於,有的機構自身有發展慣性,不能貿然涉水不熟悉的領域,需要儲存好彈藥,把錢花在刀刃上。多數機構往往並沒有絕對的信心,即便有實力的機構也會多點嘗試,防範風險。

轉型的“冷思考”

需要看到的是,無論是哪種轉型,目前依然無法判斷未來能否成功,但此次“雙減”政策以及行業頭部機構的應對方式,的確給其他機構帶來一定的參考借鑑。

首先,當前的轉型,需要機構堅守教育的初心,不能逆勢而為。

正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所說,校外學科培訓機構,如果繼續做培訓,需要轉變理念和經營模式,一方面,不能再以做生意的思維從事培訓,培訓的盈利空間已經大幅壓縮,要有做教育的理念,為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因此,無論如何轉型,斷不能依然以生意的眼光看待教育,應當思考的是能為受教育者提供什麼,能為教育資源均衡提供什麼幫助。正如同網易有道在財報溝通會中提及的那樣,“持續用科技助力使用者學習效率提升,推出更多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智慧學習產品。”

其次,應當吸取過往的教訓,摒棄“零和博弈”。

熊丙奇曾提醒,即便轉型佈局非學科培訓、成人培訓、職業技能培訓,也需要避免過度逐利。過度追逐利益,必然會帶來監管政策的調整。過去幾年,資本的加持下,教培機構的燒錢大戰,最終帶來的不是價值,而是浮躁的行業環境。因此,面對新的賽道,不應再延續過去的經營思維,不應當把跑馬圈地放到首要位置,而是堅持以產品和服務為導向。

第三,要有超前思維。

實際上,在“雙減”政策之前,很多機構就已經開始佈局,單純為應對政策進行的動作,最終都會陷入被動。與之相比,有道的模式似乎更值得借鑑,以多元化的思維,超前佈局,並進行持續深耕,才能夠實現長效發展。早在去年,有道的硬體業務營收就已經突破2億。也只有這樣超前佈局,機構才能在面對變革時,更加主動應對,平穩過渡。

毫無疑問,當前教育行業處在轉型週期,是機構們最需要深度思考的時期,也是新一輪的發展週期。發展並不是搶市場、搶學員,而是思考更好地兼顧教育資源均衡、學生全面提升。轉型伴隨陣痛,但機遇也許也暗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