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宋朝是中國詩詞遍地開花的時代,當時的詩詞已經火到什麼樣的程度了呢?據說連幾歲的娃娃都可以隨便說幾句詩詞出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正是宋朝的,這個女子不但是才女,而且還是膽子非常大的才女。那些連男人都不敢打的官司,愣是讓她這個女人給打贏了,除了李清照以外還有很多,個個都在詩詞方面大放異彩。那麼,如果三個小縣令坐一起對詩詞,又該是怎麼趣景呢?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才女李清照劇照那些大詩人的作品,往往讓讀者有種高大上的感覺,所以大詩人、大詞人往往都是很有個性的。而且還有一種非常有趣的定律,詩人們在得志的時候並沒有多少足於讓人銘記的作品,但是當他們經歷了被貶或者其他不好的經歷後,卻可以寫出名留千古的詩詞。比如說王安石,他原本是宋朝的宰相,在經歷了三次辭相之後,才寫了很多名留千古的絕句。再比如杜甫,他原本也是朝中當官的,可是真正讓他成名的卻不是他得志時的創作,而是他被貶以後的。和那些大詩豪相比,小編今天所說的這三位詩人可就顯得寒酸多了,甚至連姓啥名誰都不知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三人一個是在三鴉的地方當小縣令,另一個人是在吳中當縣令,最後一位更寒酸,只知道官職是縣令,別說姓名,連在哪裡任職都不知道。這三個縣令既然不是在同一個地方任職,為什麼卻會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呢?這就得感謝當時的科舉制度了,因為他們正是在趕考的途中認識,並且成為朋友的。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三人趕考的途中劇照後來這三人都順利通過了科考,分別被派到不同的地區擔任小縣令。有很多人在還沒有當官的時候,都說自己如果當官的話一定要做個好官什麼的,結果才上任不久就被金錢迷住了眼睛,把初衷給忘得一乾二淨。可是這三人卻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正因為他們都非常清廉,所以他們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就在他們任職兩年後,三人同時到了京城。好不容易有機會見面,這三人自然是少不了坐下來喝酒聊天的。就在聊天期間,三人各自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首還被後人用來做燈謎呢。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三人坐下來喝酒聊天劇照咱們先看看第一位縣令所寫的詩,這位縣令正是在吳中任職的。吳中靠近太湖,所以當地最不缺的便是各種河鮮了。河鮮可是非常美味的,很多人都會花高價去買。偏偏這位縣令卻是安徽人,他非常喜歡吃羊肉,對河鮮卻有些反感。既然身在吳中,就不得不吃河鮮。最心塞的是,他很想吃羊肉,當地的羊肉卻又貴到買不起,所以,他寫了這首詩: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蝦供兩膳,肚皮今作小魚塘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只把魚蝦供兩膳這位縣令名叫高公泗,因為還稍微有點名氣,所以後人還知道他的名字,到現在為止還有兩首詩在這世上流傳。上面這一首的詩名為《吳中羊肉價高有感》。不管是詩名還是詩的內容都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因為吳中的羊肉實在太貴了,他在吃不起的情況下只好天天吃魚蝦,吃到他的肚皮都快成為一個小魚塘了。做縣令能做到這個份上,看來他確實沒有貪圖百姓一分一毫,否則以一個縣令之力,怎麼可能連自己最喜歡吃的羊肉都吃不起呢?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吃不起的羊肉第二位就寒酸多了,連姓名都沒有人知道,只知道他是在三鴉當官的。因為他的詩寫在了三鴉鎮的某牆壁上,所以大家把這首詩取名為《三鴉鎮題壁》: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錢怎養家。每日三餐都是藕,看看口裡生蓮花。所謂的三鴉鎮,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這塊地方在當時非常貧瘠,種的農作物都不容易成活,可是蓮藕卻長勢很好,所以整個三鴉都種滿了蓮藕。這位縣令的家裡和其他百姓家裡一樣,都快到了沒米沒錢的程度了,因為經濟不足,所以天天都吃蓮藕。有了這樣的背景,他在與好友相聚的時候才會寫下這首詩,並且嘲諷自己嘴裡都要開出蓮花了。這首詩後來還被設成了燈謎,它的謎底是:吃得開。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天天都吃蓮藕第三位縣令比前面兩位縣令更加寒酸,人家至少還有姓名,就算沒有姓名,至少還知道在哪裡當官。可是這位縣令不但無名無姓,就連在哪裡當官都不知道,只知道他當官的地方有很多竹子。既然有那麼多竹子,吃竹筍肯定成為他的日常生活了,所以他才寫下了這麼一首關於竹筍的詩:東甌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絕腥。每日三廚都是筍,看看滿腹萬竿青。雖然這首詩連作者和詩名都沒有,但卻同樣有趣。這首詩和前面兩首詩是相對應的,那位天天吃河鮮的縣令至少還能聞到腥味,可是這位縣令卻連腥味都好久沒聞到過了,一日三餐都以竹筍為食。如果吃進肚子裡面的竹筍可以長出竹子的話,這位縣令的肚子早已是一片竹海了。更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這首詩同樣被後人用來做燈謎,它的謎底是:胸有成竹。

宋朝三位小縣令用地方特色作詩,兩首成了燈謎,讀完深感太有才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以竹筍為食宋朝皇帝向來都喜文不喜武,文官手中掌管著重權,武將卻只是打仗才會被想到的莽夫。正是在這種風氣下,才養出了那麼多有名的文臣。可是這些官員個個都貪得厲害,以至於那麼富有的朝代,到了後期卻無法供應戰爭所需要的物資。在不貪則不成官的年代,這三位縣令竟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初衷,實在太難得了。不管一個地方有多窮,都不會窮到當官的,可是他們卻在當官後依然過著如此清廉的生活,像這樣的官員又有多少呢?可惜他們沒有被皇帝發現,更別說被提拔起來,否則,肯定會有一翻大作為。不管這三位縣令是否名留青史,至少他們的行為和品性都是值得大家稱讚學習的。文章作者:大慧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