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體檢》火了,網路平臺別把諷刺當笑話看

《網際網路體檢》火了,網路平臺別把諷刺當笑話看

近些天,一個名為《網際網路體檢》的小品在網上熱傳。扎針後,需下載APP才開始抽血;抽血時,需購買加速包提速……小品以誇張方式把網際網路平臺的層層套路諷刺了個遍,有網友評價“一半笑死一半氣死。”

《網際網路體檢》火了,網路平臺別把諷刺當笑話看

藝術源於生活。過去一段時間,網際網路全面滲入人們的現實生活,一眾平臺發展壯大,盈利模式也一再突破使用者的想象。就拿影片網站來說,使用者衝著“會員免廣告”掏了腰包,哪承想,之後還要看專屬廣告;本以為付費會員提前看劇已是“終極消費”,結果又冒出來一個“超前點播”。難看的吃相漠視消費者的權益,招致廣泛吐槽。

可以說,這個小品裡的包袱有多密,現實中的套路就有多深;觀眾對小品的共鳴有多強,對套路的厭惡就有多重。一片笑聲中,不知道一眾網際網路平臺有沒有臉紅?

對使用者的怨氣怒氣,網際網路平臺當然心知肚明。但之所以敢一直裝睡,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歷經早些年的群雄逐鹿,如今在購物、出行、觀影等使用者剛需領域,競爭格局基本已定,這些“國民應用”自恃有“躺贏”的資本。非但按捺不住“薅羊毛”“割韭菜”的衝動,而且自負地認為,自己在個人消費者面前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強的議價能力。

然而,平臺在壯大,使用者也在成長,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維權意識的覺醒。與此同時,規範資本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步驟,也是市場經濟邏輯的必然產物。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進入下半場,“規範化”“強監管”水到渠成地成為關鍵詞,相關部門正透過制度完善和嚴格執法引導經濟社會秩序良性化。而這一趨勢與使用者維權彼此呼應,平臺的野蠻生長難以為繼。“超前點播”的速生速死就是一個生動案例。這時候,哪個平臺還想繼續裝傻、矇混過關,那就太天真了。

不乏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際網路規模經濟的兩個基礎指標——使用者數量和使用者時長,近兩年的增速已相繼放緩。這意味著網際網路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拉新”成本越來越高,提高現有使用者黏性尤為關鍵。今天的使用者對自身權益更為敏感,也願意為優質服務埋單。平臺想要營利,與其挖空心思搞些上不了檯面的手段,倒不如以優質服務光明正大地贏得使用者埋單。

社會對新興商業模式往往抱有寬容態度,這是因為它填補了空白,拓展了生活的可能性。但這份寬容不是無限期的,也不會以犧牲合法權益為代價。對此,網際網路平臺應當清醒,別把諷刺當笑話看,別把使用者的吐槽當耳旁風。堅持科技向善、堅持服務至上,才是長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