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榮教授牽頭,深圳先進院高階醫學影像團隊獲2020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訊息,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上海聯影醫療等單位合作完成的“高場磁共振醫學影像裝置自主研製與產業化”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據悉,該專案是我國研製成功的首型3T人體磁共振成像裝置。

目前,該系列國產高階磁共振產品目前已經走進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千餘家醫院,並實現了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的逆向輸出,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後極少數幾個獨立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技術和整機制造的國家。

《醫健AI掘金志》瞭解到,目前國內醫院裝備的MRI裝置主要分為中端的1。5T和高階的3。0T兩種。截止2020年,中國1。5TMRI裝置保有量為13368臺,佔比75。3%;3。0TMRI裝置保有量為4383臺,佔比24。7%。

雖然3。0T MRI的裝備數量較少,但此類裝置是目前應用於臨床高場強磁共振的主要產品,代表了磁共振技術領域的前沿,其科技含量高、臨床應用廣、需求大、前景好。

臨床上,3。0TMRI系統的明顯優勢是磁鐵產生的訊號更強。磁場越強,從身體組織接收的訊號就越多。這種更強的訊號允許更大的空間解析度和增加的對比度檢測(即產生更高解析度的影象)。

所以,自2001年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便將高磁場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美國FDA接連批准了在臨床使用3。0T和4。0T磁共振成像系統,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公司相繼推出了正式的3。0T產品。

所以,過去十幾年時間,3。0T磁共振成像系統技術也主要被上述企業所掌握。

國內研發並推出1。5TMRI裝置的器械企業超過了10家,而研發成功3。0T裝置的企業則寥寥無幾。

基於此,在2010年,由鄭海榮教授牽頭,深圳先進院旗下勞特伯醫學影像實驗室與聯影醫療共同開展了“3。0T磁共振成像系統”研發計劃。

在該專案中,鄭海榮教授和聯影醫療團隊,先後完成了快速成像軟體與電子學、譜儀、射頻功放、射頻發射線圈、梯度功放、梯度線圈和超導磁體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例如,他們共同發明了三維張量編碼掃描技術,研製了世界最大孔徑高場超導成像磁體、突破了業界最高功率的梯度功放部件;建立了高場磁共振整機自主製造體系;創新了心臟、大腦等快速成像序列和重大疾病定量診斷技術。

整個專案獲發明專利124項、授權美國專利11項,在快速成像軟體與電子學、譜儀、射頻功放、射頻發射線圈、梯度功放、梯度線圈和超導磁體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最終,該3。0TMRI系統於2015年正式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並進入國內醫療市場。

在該系統透過創新成果鑑定時,鄭海榮教授曾表示:“我為與聯影八年的精誠合作產生的成果感到驕傲。”

據《醫健AI掘金志》瞭解,鄭海榮教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學位。

2007年9月,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畢業的鄭海榮教授,選擇了回國加入剛剛組建的深圳先進院,當時整個研究院的辦公地點只是深圳蛇口的一座工業廠房。

此後,鄭海榮教授便在這片土地上,從零組建了醫學影像研究團隊,並將自己的實驗室命名為保羅。C。勞特伯(諾貝爾得獎者、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之父)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

這個實驗室更是凝聚了劉新、樑棟、楊永峰、李燁、鄒超、朱燕傑、邱維寶、馬騰、葛永帥等一批團隊骨幹。

鄭海榮教授牽頭,深圳先進院高階醫學影像團隊獲2020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深圳先進院參與該專案核心成員(左起:李燁、樑棟、鄭海榮、朱燕傑、鄒超、劉新)

在後來的14年時間裡,除了3T人體磁共振成像裝置,該實驗室還在大視野錐束口腔CT產品、萬陣元面陣列超聲神經調控裝置、涉及二維聲輻射力彩色彈性成像的相關核心技術、超聲輻射力誘發剪下波成像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研究突破。

其中“超聲剪下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曾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目前,為滿足腦科學等重大前沿科學需求,在3T和7T、9。4T人體磁共振之後,鄭海榮團隊在中科院的支援下,正組織開展我國14T極高場磁共振成像核心技術預先基礎研究。

今年8月1日,鄭海榮教授也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從突破技術封鎖,到逆向輸出,致敬這些為中國醫療事業奮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