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後臉書又一重大轉變:關閉人臉識別系統,刪10億人資料

原標題:更名後臉書又一重大轉變:關閉人臉識別系統,刪10億人資料 來源:上觀新聞

繼上週宣佈更名“元”(meta)之後,臉書近日又作出重大決定:關閉其人臉識別系統。媒體指出,作為全球最龐大人臉識別系統的擁有者,臉書此舉將再次引發全球對隱私安全和軟體技術監管漏洞的關注。

刪除10億資料

據外媒報道,臉書人工智慧副總裁羅姆·佩森蒂(jerome pesenti)2日在meta官網釋出了這一訊息。他表示,出於隱私方面的考慮,公司將在未來幾周內關閉臉書人臉識別系統。關閉該功能後,將導致超過10億人的面部識別資料被刪除。

2010年,臉書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主要用於“標籤建議”功能。透過該技術,使用者可以在照片和影片中自動發現、標記自己。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臉書日常活躍使用者啟用人臉識別功能。但此前,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啟用或關閉該功能。

據悉,臉書啟用這項技術的初心,是為了方便使用者之間更好地互動,從而增加使用者粘性。然而,隨著使用日益廣泛,人們對這項技術的爭議也越來越大,爭議主要集中在其準確性、潛在種族偏見、隱私安全等問題。

目前,臉書正因為潛在安全問題而遭到廣泛審查,佩森蒂也提到了對於人臉識別技術適用性的擔憂。“我們需要權衡面部識別的正面效益與日益增長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監管機構尚未提供明確的規則,”他說。

調轉方向

《紐約時報》指出,人臉識別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曾給臉書帶來流量,但其司法不確定性也使這家社交媒體巨頭飽受困擾。臉書為此已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是公司發展程序中一個“眾人皆知的問題”。

近年來,因為這項技術的安全隱患,臉書頻頻陷入使用者資料洩漏風波,經歷了長達數年的“訴訟長跑”,併為此支付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鉅額罰單。扎克伯格也多次出入國會作證,不得不與監管機構周旋。近幾個月,公司前員工們的訴狀更讓扎克伯格不堪其擾,甚至有人喊話要其讓出ceo之位。

另一方面,近來種種跡象表明,扎克伯格迫切希望公司能與負面事件做切割,同時力求轉型。在監管趨嚴下,隱私安全問題已然成為臉書前行路上的沉重沙袋。結合臉書上週更名來看,調轉方向,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佩森蒂也表示,公司並非要徹底“雪藏”人臉識別技術,該技術仍可能運用到未來產品中,例如社交網路或拍照眼鏡。“以後,我們仍然將人臉識別技術視作強力工具,滿足人們驗證身份、防範詐騙和身份盜用的需要。”

激起漣漪

《華盛頓郵報》指出,臉書擁有全球最龐大、最完善的人臉識別系統,它的“突然轉變”可能激起一片漣漪——在全球範圍內,對這項充滿爭議、尚未規範的技術的審查或將趨緊。

由於爭議越來越大,不少大企業也紛紛避讓“雷區”。除了臉書以外,亞馬遜、微軟、ibm等科技公司此前也都暫停使用旗下的人臉識別產品。

網路隱私專家、美國東北大學法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伍德羅·哈佐格(woodrow hartzog)表示,臉書的決定是一個“勝利”,表明需要對科技公司進行持續的隱私倡導和批評,同時也表明,“這些技術並非必不可少”。

不過,也有一些相關利益群體提出異議。數字權利組織“為未來而戰”活動總監凱特琳·喬治(caitlin george)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的價值毋庸置疑,它將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同時,她也告誡臉書不要將此作為一種公關噱頭。

事實上,隨著近幾年技術的發展成熟,人臉識別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包括門禁系統、旅客登機、酒店入住、犯罪追蹤、智慧辦公等。但如何規範和監管仍是盲區。

美媒指出,在臉書“一刀切”做法的背後,也反映出美國聯邦政府層面仍缺乏相應的監管和立法。

美國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pic)執行主任艾倫·巴特勒(alan butler)表示,僅靠一家公司改變是不夠的,還需要美國政府為隱私保護實施更有力的舉措。

據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等機構已有所重視,正在加強對人臉識別的監管力度;同時,包括波士頓和舊金山在內的一些州和城市正在設定規則,來明確、限制或禁止該技術的使用。

欄目主編:楊立群

本文作者:楊瑛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更名後臉書又一重大轉變:關閉人臉識別系統,刪10億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