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為什麼要回到金山

雷軍:我為什麼要回到金山

思考大勢,順勢而為

2011年,雷軍第一次公開向媒體披露了自己創立小米的訊息。與此同時,他向公眾和投資人表明,他將同時擔任金山的董事長和操盤小米的大局,這兩者並不矛盾。

彼時小米的未來還生死未卜,金山的問題更是顯而易見。從這個時間點上看,雷軍似乎是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做出了非常激進的選擇。其實,只有瞭解他的人才能看懂這些龐大布局背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經過十幾年的江湖征戰,雷軍自身的閱歷、他對於管理一家公司的認知、他身處的中國市場經濟的成熟度以及1996年以來的中國風險投資行業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雷軍感受更多的是,資本如何對社會的優質資源進行再次分配,而這種資源在經過最佳化配置後又如何去創造社會價值。

透過這種方法論,風險投資可以同時支援數家公司“野蠻生長”,他自己在這三年多也同時實踐了超過20家公司。透過三年多沉浸式地陪伴、輔導創業公司,此時的雷軍對金山過去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刻骨銘心的理解,也對未來如何做創業者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雷軍知道:

首先,畸形的股權結構不可能產生好的公司。

股權設計是決定一家公司未來走向最關鍵的因素,也是現代企業治理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在任何一家創業公司,天使投資人的貢獻不可能大於創業者,因此,給予創業者最多的股權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其次,網際網路創業只看增量不看存量。

在傳統的業務裡,當人們習慣性地看到存量、想保住存量時,網際網路公司裡看到的全是增量。雷軍說:“只有當一個公司增量很大時,風險投資家才會因為看中公司未來的價值折現給予今天的創業者。

因此,在創立一家公司時,忘掉過去,著眼未來的增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重生:為什麼是金山?

對金山來說,它在網際網路大潮風起雲湧的時代執迷於自己的舊業務,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被後來的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反超,成為人們眼中沒落的貴族。但是,當外界只看到金山存在的問題時,雷軍清晰地知道這家公司依然保有的一些優勢。

第一, 金山具有強大的技術團隊。

儘管在市場極度競爭的這幾年,金山的營銷人才已經流失了將近1/3,但是金山依然保留著一支很強大的技術團隊。這是因為求伯君本身就是程式設計師出身,他知道如何尋找和培養優秀的工程師, 這對金山來說就是一座金礦。

第二, 金山人鬥志尚存。

金山在20世紀90年代獲得過很大的成功,所以金山人在骨子裡還保留著理想和好勝心,雖然士氣低迷,但是鬥志依然存在。

第三, 資源優勢。

儘管金山沒有任何一項業務處於絕對的優勢,但它有幾項核心業務還是處於市場第三的位置,算是擁有資源優勢。

第四, 穩健的現金流。

由於金山在1996年曾經有過差點兒關門的慘痛經歷,在市場上的泡沫洶湧而至的時候,它還是奉行著穩健經營的策略,幾乎從來不進行盲目的投資,因此金山的賬上還有不少現金,足以作為金山未來東山再起的資本。

雷軍知道,金山現在有人才,也有業務,同時還有一定的現金流。對這樣一家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用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改造,讓這家公司勇於扔掉那些沉重的包袱,然後大膽進行面向未來的改革,爭取早日拿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船票。

大刀闊斧,雷軍的五步戰略改革

作為董事長回來,雷軍內心知道,經過過去幾年在投資界的積累沉澱,自己的管理風格將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而投資讓他學會了在管理中放下。

以前,每一次在金為了鼓勵WPS員工計程車氣,他讓行政部門買過一個分貝儀,讓大家週一早會的時候大喊“Yes,WPS”(是的, WPS),看看誰喊

分貝最高。現在他已經明白,

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最關鍵的是制定戰略和打法,然後站在風口上領導公司“快速佔領,顛覆傳統”。

這幾年他經手的很多創業公司都是這樣在市場上實現從零到一的。

對於金山,他也將像看待一家創業公司那樣,賦予它野心和動力,但是在業務管理上,現實和經驗都決定了他此時必須更加粗放。

盤點過公司現有的業務,面對逐漸回血的員工士氣,雷軍心中逐漸有了解決金山問題的方案。可以想見,公司進行這樣規模的大改造,會涉及業務方向調整、戰略的改變、組織機構變革、激勵方式的制定等諸多方面。在一次核心高管的全體會議上,他用一張簡單的白紙,寫下了他對金山的改造計劃。

1.關停並轉。

聚焦WPS、網路遊戲和《金山毒霸》三大核心業務,退出所有無關業務。

2.包產到戶。

把事業部子公司化,授權子公司管理層直 接決策,並制訂管理層持股計劃,同時積極引進外部投資者, 鼓勵子公司在合適時機單獨上市。

3.放水養魚。

著眼公司的長期發展,放下短期的業績壓力,堅定推動公司全面轉型移動網際網路。

4.騰籠換鳥。

在聚焦主業後,用騰出的資源重新佈局未來10年的新業務,All in Cloud。

5.築巢引鳳。

人才是把企業做好的根本,“內部提拔+外部引進”,把團隊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從這個時刻開始,雷軍要用這“五步戰略改革”來實施對金山這家公司的基因再造。人們知道,變革從此成了金山這家公司的關鍵詞。

縱觀歷史,拯救一家走入困境的公司並非什麼新的故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公司都經歷過掙扎求生的階段。

迪士尼在1939年遭遇過嚴重的資金週轉困難,被迫公開上市。波音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初遭遇過巨大的困境,裁員達到6萬多人。索尼創業頭5年推出的產品一再失敗。福特汽車在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過美國企業歷史上最大的年度虧損,3年內共虧損了33億美元。蘋果公司的

谷底

則發生在1996年,後來,喬布斯迴歸,憑藉著iPod、iPhone和iPad(蘋果平板電腦)三駕馬車又將蘋果帶回了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寶座。

雷軍在想,如果這些企業都經歷過長久低迷之後的復活,那麼狀況沒有那麼差的金山應該同樣可以。其實,他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希望,有朝一日,金山能重新回到主流公司的行列。

當很多人談到變革或者轉型時會感到本能的恐懼,或者害怕遭遇失敗。其實,一個人或者一家企業的成功從來都不是線性的,沒有誰會永遠一帆風順,但是,很多成功都是從既往的失敗經驗中得到的明示和啟發。

昨天的失敗可以照亮今天的道路,今天的傷痕也將會成為明日的勳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