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55年三、四月間在西安市東郊十里鋪、涯河西岸長樂原,淸理了戰國及漢唐等時代的古墓葬181座。

337號唐墓已在文參1956年第8期發表簡報,現將一座東漢墓(墓162)報導一下(圖一)墓162的墓道在墓室西端,長坡形,寛0。9米,長度不明。整個墓用長0。32,寬0。14,厚0。06米的繩紋磚砌成。墓分甬道(甬道長1。07,寬0。8,通高1。46米)前室、主室。前室內的南、牝壁各有一耳室。前室逋高久8,長2。9,寬2。8米。近方形墓頂是四阿式的。在墓室的四角距墓底高僅0。63米處即開始起券,並在距墓底高0。38米處突出一磚,以分散頂部的壓力。主室長&7,寬1。96,逋高1。70米。北耳室長3。18,寬1。6,通高1。6米。南壁耳室長3。4,平均寬1。7,高1。74米,沒有磚砌壁,是一土室。墓北偏東94度。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隨葬器物部分有挪動,大致尙保持原來位置。主室骨架兩具。

出土物有銅鏡、銅飾、粉團、五銖錢、陶罐等。北耳室骨架兩具。一近西壁,頭南足北,面向下偏西,為平置俯身葬,另一具近東壁,頭南足北,仰身葬。出土物有銅鏡一面、小銅刀兩把、五銖銅錢90枚、陶罐一個、粉團一塊。南耳室骨架三具,計東西近壁各一具,中部近南壁是一小孩骨架,頭都向南,因骨肢均散亂不全,葬式不詳。出土物有銅鏡一面,小銅人一個,陶洗一個,陶罐兩個,小銅刀一把。前室骨架一具,頭西足東,面向前,為平尊側身葬,出土物有銅鏡一個、小銅刀一把,鐵刀一把、鐵洗一個、綠釉陶壺一個、綠釉陶倉一個、素面陶倉兩個、大小陶缸十六個。現把器物分類敘述如下:

一、銅器

(一)銅鏡五件:1。浮雕四獻鏡兩件,直徑均為H。5匣米,其一銘為“尙方明鏡、服老富昌、長宜圖王、其師命長”(圖二)。其二銘為“其師命長、富貴益昌、口口□王、口口口口”(圖三)。2。四芭連弧鏡,徑9。3釐米,並有形如蝙蝠紋四組(圖四)。3。鋸齒紋緣矗紋鏡,徑9。5釐米。4。外區為鋸齒紋,鈕旁有陽線紋飾的器缺圖案,徑8。1釐米。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二)小銅人一件,高3。2,寬2。1,厚1。1釐米,兩脅生翼,項帶珠圈,微曲小腿,手拿小錠合於胸前,此物製作精緻,姿勢生動自然,極有生氣,其背有一小孔可穿,出於小孩的骨頭下,可能是小孩的項飾(圖五、六)。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三)小刀四件,帶柄長16—-2。2,寬1。3—0。7釐米,柄和刀身是由不同的工序裂成的,柄身是在簿延成大片的銅真上裁截下茶的,刃部尚未加修磨,柄奧刀身的接合虛是用一不寬小綢箍加木片裂成的,雎是簡小的工藜,但卻流露出分工的各倒程式(圖七、八)。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二、鐵器

(一)洗一件,口徑34。5,底徑18。5,高15釐來,折沿歛腹,腹中部有帶紋三道。(二)刀一件,殘長24,寬2。5釐米。(三)棺釘一包,釘長18釐米,帽圓莖方,不加徹頭。

三、陶器

(一)綠釉壺一件,高。36,腹徑29。5,口徑14釐米,肩部至上腹有帶紋兩道,兩帶中有對稱的獸面銜環,間塡堆紋蟲獸。(二)綠釉倉一件(圖九),高28,腹徑15釐米,熊足,倉頂似圓亭,腹有重帶壓印紋三道。(三)倉二件(圖十),高24,上徑17。8,底徑14。3釐米,腹壓印紋兩道。(四)洗一件,口徑48,底徑24,高22,沿寬4。5釐米,折沿歛腹,腹中淺豎繩紋,內有輪紋。(五)罐18件,口徑11。5-16。6釐米,腹徑由20。2—33釐米不等。有的腹部有細豎繩紋,有的腹部有壓印菱形幾何紋。

西安十里鋪東漢墓清理簡報

四、其他

(一)粉團兩塊,一塊是裝在直徑7釐米的紅色漆盒內,出土時已殘。(二)鎏金銅四芝花一片,對角長5釐米,用途不明。

按墓的結構及部分器物看,還保持著東漢晚期的作風,但另一部?

分器物卻帶有三國魏或更晚期的色彩,如陽紋雙矗銅鏡,這是在北朝時盛行的一種銅鏡,而該墓就出土有兩面(其中一個是線紋),這樣的銅鏡即使首創於此,但漢墓裡確係罕見。銅錢方面那就更明顯了,如“五銖”二字長於一般的“五銖”:又有五銖錢穿上_柱(與宣帝五銖錢是有差別的),這些都屬漢以後所鑄。綜合上述情況再加該墓埋葬登架八具,推測此墓可能建成於東漢末年,並經後代多次繼續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