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貨大亂鬥:“光腿神器”和它背後的數千玩家

原標題:廠貨大亂鬥:“光腿神器”和它背後的數千玩家 來源:銳公司

最近幾年,每到冬季需求旺季來臨前,浙江義烏的工廠老闆就會源源不斷接到一批訂單。這時,他們通常會挪出大部分生產線,連夜趕製一種“特殊”的打底襪。

義烏是浙江省轄縣級市,由金華市代管,這個常住人口約200萬的縣級市,一年四季都充斥著織造機的背景音。

據統計,每年有超過6億條各種各樣的女性打底褲/襪從這座小城產出,它是名副其實的“打底褲之鄉”。

晝夜兼程的織襪機一針一線勾勒的全部焦點,都圍繞這雙打底襪,小城的冬季故事也從這雙襪子牽出線頭——一雙徹底解放廣大女性、連續走紅多年的“光腿神器”(打底褲襪中的一種)成了覆蓋全城近千家工廠的KPI。

“揪起美腿襪就像揪起自己的面板一樣,媽媽看見準會嚇一跳”。今年雙11,靠這樣的吆喝,雪片般的訂單從各大直播間飛往義烏襪廠老闆的後臺。

據京東、淘寶等平臺公佈的統計資料,剛過去的雙11,以“光腿神器”為主的打底襪系列繼續穩坐暢銷榜,多個平臺均創下上億元銷售額。

雙11不再只是一個平臺的節日,它更是一場面向傳統制造業產業帶的集體拉練。“以前靠等,現在卻忙不過來。”浙江義烏某織襪廠老闆王先生近日告訴《商界》,工廠和品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愈發默契,同時又愈發“緊張”。

功能越來越多、材料越來越高階,這雙屢創銷售輝煌的“光腿神器”在解放女性的同時又為廣大廠牌戴上緊箍咒。門檻低、毛利不高、同質化嚴重一直束縛著廠家,同時“貨不對版”帶來的經營糾紛也愈發影響著工廠的生產效率。

靠網紅帶火的“光腿神器”還能神奇多久?

“神器”爆紅背後:上千工廠做嫁衣

走在義烏街上,即便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廠房,都在分秒必爭地創造著財富。訂單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某一個節點達到全年峰值。

“廠裡大部分生產線全都拿來做這個了。”義烏某襪業公司負責人在電話裡向《商界》透露,自從幾大電商平臺改變“過節”機制,以前集中的趕工期提前了,整個義烏的襪機都在趕製打底襪,其中“光腿神器”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在經歷早期轉型、代工、自立品牌和貿易後,來自電商平臺源源不斷的訂單成為許多工廠老闆探尋到的全新增長點。

該老闆透露,承接代工訂單這些年,最大兩筆訂單的分別來自兩位頭部網紅,訂單量超過許多中小代工廠的總和。

王先生在義烏經營打底褲工廠多年,以貼牌代工為主,大概從去年開始,線上的運營團隊頻繁找到他對接出貨事宜,最初他感到不解。

“這不就是幾年前工廠主推的雙層襪嗎?怎麼一下就火成這樣了?”王先生納悶,秋冬厚款連褲襪在義烏已經具備強大的設計、加工生產能力,工廠花在這款剛需大單品上的精力和技術也在不斷精進。

據介紹,早在“光腿神器”一詞流行以前,義烏的織襪機已經從“一層拉毛”“雙層加厚”“一體加絨”三個階段,全方位鎖定一條讓女性既保暖又顯瘦的打底襪的基礎工藝。

工藝和原材料的加持令義烏打底襪沉澱了一套萬能代工優勢,這也為之後“光腿神器”的爆紅埋下濃重的伏筆。然而,它也是導致廠貨氾濫的根源。

據瞭解,因兼具美觀和秋冬季保暖功效,這雙偶然間被網紅在直播間帶火的“光腿神器”,其實最早源於世界絲襪大國日本。日本有十大絲襪品牌,其中大部分在國內均有代理,主攻中高階市場。

隨著網紅帶貨模式的興起,許多主播為實現差異化營銷,借鑑日韓穿搭來搭建壁壘,她們紛紛相中既有功效又符合流行趨勢的“光腿神器”。就這樣,它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保暖+”的產品特點,外加“穿了看上去沒穿”的視覺體驗,令這雙打底襪迅速引爆流量。“上市多年都沒能成氣候,沒想到一下子爆了。”上述王先生回憶,從腈綸到棉、滌綸、氨綸,最後到加絨工藝,從競爭白熱化的傳統產業賽道殺出來,事實上,業界對打底襪的技術調整和升級從未停止過。

深受東亞女性消費者喜愛,與面板顏色相近,穿上後視覺效果如同“裸露著雙腿”……不可否認,這雙被喚作“光腿神器”的神奇打底襪,最後因為名字得以成功出圈。

但廣大消費者最終選擇買單的根本原因卻在於:強大的供應鏈優勢,讓她們能用低得多的價格買到一雙既保暖又顯瘦的神器。

形成消費風潮後,這雙款式少、工藝同質的“光腿神器”,開始在價格帶和訂貨量上突飛猛進,從標準化的打底襪流水線上被“剝離”出去,單獨成為一條專屬產品線。

一些細微的差距和分野也在此時悄然發生。憑著生產線的“始發”優勢,爆紅於直播間等線上平臺的“光腿神器”走上“反代工”經營模式。一位從業人士向《商界》分析,無需額外花時間和精力去磨合,工廠也無需單獨“開模”,就能隨時承接大量訂單。有了規模驅動,成本又能得到很好控制,“完全沒有理由拒絕。”

《商界》採訪打探到,圍繞一條打底褲/襪,目前義烏大大小小的自主品牌、代工廠眾多,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均涉足過或選擇持續生產“光腿神器”。加上其他地區的工廠,保守估計,國內深耕“光腿神器”的上規模的工廠、企業多達成千上萬家。

品牌內卷 “神器”不神

被吹爆的賣點背後,網紅大V的大力吆喝和工廠強大的產能快速抱團,共同拓開一片巨大的潛力市場。

織出一雙什麼樣的襪子,襪機和原材料是關鍵。原本這些工廠是深耕打底襪的,每到消費旺季,它們不得不全力趕製“光腿神器”。為最大化承接訂單,工廠試圖針對該爆款品類進行調整,實現標準化生產。

利用現成的體量龐大的襪機,工廠老闆們在原材料和款式設計上做起了另一種生意。然而,一夜之間秒變“神器”的這雙雙層加絨打底襪,似乎不再是工廠老闆們熟悉的那件單品了。

上述老闆王先生介紹道,“‘光腿神器’的賣點是模擬,接近人體自然膚色,同時還要求保暖、顯瘦、不掉檔、穿脫方便。嚴格來說,它和打底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藝。”

腈綸、錦綸是打底襪的主要原材料,而要想襪子穿起來顯瘦、微壓,“氨綸”的新增必不可少。如前文提及,在生產“光腿神器”之前,義烏已經是全國乃至世界襪類行業的重要製造基地,集聚了大量原材料生產企業、原料經銷商、機械配件供應商和經銷商。這一點,義烏的優勢非常明顯,也是生產訂單悉數流入當地工廠的原因。

但如何“模擬”人體面板、達到穿了等於沒穿的效果,卻成了生產線端的一大挑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走紅多年,在任何平臺輸入“光腿神器”,“有沒有自然不坑人的‘光腿神器’可推薦”仍是最集中的訴求。

不自然、假白、穿上秒變假肢一直以來是主要槽點,這反映了工廠在外觀調色上的“缺陷”。由於走紅速度超乎意外,缺乏相應的市場培育和準備,買賣雙方對產品的理解始終存在偏差。

乍一看,“光腿神器”模擬的顏色和傳統的肉色打底襪極其相似,從外觀上幾乎判斷不出。“部分代工廠在生產加工時完全照搬經驗,決定成敗的‘細節’優勢被流水線淹沒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工廠人士稱。

投訴、差評、貨不對版漸漸浮現,“光腿神器”的存在也引發諸多質疑與討論,大部分來自“看不懂”的男性,尤其當一雙並不修身、也不逼真的“光腿神器”赫然出現在街頭。

“網紅帶火的只是概念,設計研發生產都在掉鏈子。”在重慶某中高階商場經營絲襪檔口的負責人向《商界》分析,早期在數十個品類中嘗試賣過“光腿神器”,“客人接受度不高,品質和打底襪或同類絲襪比起還不太成熟。”

第二個槽點是“有褶皺”。在眾多買家秀和點評中,“關節部位褶皺太明顯”“一秒穿幫”等吐槽聲此起彼伏,光腿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採用“一體加絨”工藝的產品。

可以看出,

“神器”效應成為賣點背後,對襪子這類更倚重技術、工藝迭代創新的生產線來說,許多工廠並未做好準備。

摸著石頭過河期間,品牌、工廠、消費者之間的角力愈發激烈,令這雙敏感的打底襪因撕扯而“變形”。

在銷售端,一位襪品專賣店老闆告訴《商界》,考慮到品類完整,幾年前嘗試賣過“光腿神器”,會主動介紹給顧客,但該品類至今沒有響亮的品牌,價格帶也很模糊。“對常規品類來說,像‘光腿神器’這種產品都是不成熟的,專賣店大多不會考慮進貨。”

在生產端,固有的生產和設計模式遇到靠功能效應引爆的網紅單品時,極易水土不服。“從一體加絨、雙層,每家工廠的技術都差不多,可變空間太有限。”上述人士分析說,要從流水線上誕生一雙同時滿足品牌和消費者想象力的實物是非常困難的,“更難的是它還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產業鏈完整、集中,表面上看,其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品牌商的選擇更多元,精細化運營的空間更大。而事實上,極易考驗研發和品控,網紅品牌的玩法和傳統代工模式顯然興趣點並不在這裡。

產銷之間更倚重“穩定的產能合作”,模糊的產品標準和純網紅概念,“光腿神器”的生產標準遲遲未建立……來自市場的質疑、差評和投訴,無不都在逐步消解“神器”光環。

戰火引出“直播間”

“光腿神器”走紅背後,其實是女性表達真實自我的趨勢。一位業內人士向《商界》分析說,常規打底襪的特徵是剛需高頻,一直處於冬季穿搭的附屬地位;而在保暖、顯瘦基礎上,“光腿神器”抓住的則是女性“再冷也要露腿”的潛在訴求,另闢一條全新賽道,是業界前輩和其他品類都未曾涉足過的。

有人曾測試過,一雙理想中的“光腿神器”可讓腿圍呈現4~6釐米的差距。“針對這雙神奇打底襪的技術升級一直在持續。”業內某人士告訴《商界》,熱銷多年來,即便廠貨氾濫、缺乏響亮的垂類品牌,但技術和工藝創新一直未停過。

每一個爆款的誕生都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契機。

“從主播每年不同的營銷話術就知道工廠流水線當年的技術主題。”上述人士坦言,在“自然”“無褶皺”“骨骼感”基礎上,今年網紅大V不約而同吆喝的“扯皮感”。

反映在產品本身,雙層加絨比一體加絨的設計更能達到“無褶皺”(襪體不夠貼身,極易導致關節部位顯得不自然)效果,“扯皮感”則在修身、提臀、外觀顏色等各個工藝引數上,真正靠近一雙無限接近於裸感的打底襪的效果。

同時,今年不少服飾穿搭博主開始集中“打假”,在吆喝自家產品賣點之前,都會奉勸大家別踩坑。“往年她們自己也賣過坑貨,這是技術和市場環境決定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商平臺人士稱。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襪子行業,材質技術和設計上的更新替代幾乎是每年都在進行的,一雙襪子就是潮流的晴雨表,細小的工藝改進和流行元素都可透過襪子呈現。

如前文所述,掌握生產技術的工廠卻不具備供給側優勢,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真正困擾工廠老闆們的,是令他們無法拒絕的線上龐大流量。

《商界》注意到,除網紅主播自營品牌外,越來越多深耕“光腿神器”的品牌和知名服飾品牌切入該領域。其中包括起步較早的俞兆林、寶娜斯,最近兩年,小野和子、覓橘、茉尋、黃小姐等文藝、親民的品牌開始集中刷存在感,價格則從30元~200元不等。

據《商界》記者採訪瞭解,部分新近成立的品牌還斥資找當紅明星代言,且大部分新興品牌的註冊性質均為“電商企業”,其經營範圍和方式普遍集中在代工、網紅帶貨模式。

儘管吐槽和質疑始終伴隨,持續暢銷的“神器”仍給足了品牌運營者信心。廠貨氾濫也阻擋不了這雙神奇打底襪成為產銷雙方講好冬季故事的最佳題材。

旺盛的代工廠產能、層出不窮的大小品牌,令“光腿神器”愈發變成一條內卷賽道。

《商界》從某社交電商平臺看到,由該平臺制定的“光腿神器銷量TOP20”榜單成員,幾乎都分別來自不同品牌。

為提高復購率,品牌利用流量法則反覆強調賣點,但其對供應鏈又缺乏深入的把握和溝通。“從大供應鏈裡去切入一小塊是主流操作,不願花時間去做特供開發和包裝。”義烏當地某工廠負責人告訴《商界》,對代工廠來說,訂單穩定、不用擔心大量市場渠道投入和售後,旺季時挪出生產線趕工就行,沒必要額外花心思去做產品。

“義烏前後花了40年去研究一雙襪子的創新”,義烏打底襪行業協會負責人曾表示,每年全國一半以上打底襪從義烏的工廠下線,穩定的供應鏈極大地提高了新品研發和OEM模式的效率。

真正想達到“穿了等於沒穿”的效果,未來,這雙被吹爆的“光腿神器”顯然還有更多路要走。

而在熱鬧、誇張的吆喝之外,最應該補上的興許是那些“看不見”的努力與沉澱。

某種意義上說,“光腿神器”的神話才剛剛起筆。

廠貨大亂鬥:“光腿神器”和它背後的數千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