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元宇宙 英偉達、運營商和BAT們 誰更勝一籌?

一個再也無法忽視的事實是,“元宇宙”這一出自小說的概念正從科幻照進現實。

儘管對於元宇宙目前尚無統一定論,但業界已基本達成一個共識,人工智慧、電子遊戲、網路及算力、物聯網、區塊鏈、互動技術,構築了元宇宙底層的技術支撐。

圍繞上述技術,擁躉者們看到了一系列可能的商機,如進入元宇宙所需的軟體和硬體設施。

在行業人士看來,基於長期的願景,元宇宙是個很好的

題材

,想象空間豐富,短期內不能快速終結。但晶片、網路、儲存、算力等產業的發展,是元宇宙真正實現的基礎。投資者對於元宇宙,應該持有謹慎的態度。

科技巨頭跑步入場

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今年6月底宣稱,希望在未來5年將Facebook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此後,投入5000萬美元負責地構建“元宇宙”,計劃未來五年在歐盟僱傭1萬人以推動開發“元宇宙”,直至近期改名——一系列舉動彰顯All in元宇宙的雄心。

以Facebook更名“Meta”為拐點,當前,全球科技巨頭正在跑步入場元宇宙。

在近期的Ignite大會上,

微軟

高管

表示重點打造辦公與合作應用把不同元宇宙連線起來。2022年上半年開始,將把虛擬體驗協作平臺Mesh引入辦公協作軟體Teams中,使用者可以更身臨其境的遠端協作。

晶片廠商

英偉達

與元宇宙的聯絡則來自其全宇宙平臺“Omniverse”,這是一套面向軟體開發人員的開源工具,透過

英偉達

旗下的CPU、CUDA、光追等軟硬體技術,Omniverse可真正將元宇宙落實到現實場景,實現數字孿生。

國內市場,最突出的案例可能是位元組跳動以天價收購了國內VR行業頭部廠商Pico,此舉被視為國內元宇宙市場全面爆發的一個節點。隨後,相關公司直接或間接透露在元宇宙上的謀篇佈局。

一方面,根據天眼查的資訊,阿里、騰訊、

百度

網易

等公司均已註冊“元宇宙”系列商標,這一舉動也許可以看作一個訊號——為將來元宇宙領域可能產品的開發提前佈局。

另一方面,在近期的三季報期間電話會議上,國內網際網路大廠的高管們或多或少表明了對於元宇宙的想法。

B站的陳睿稱,元宇宙是遠期概念不是產品,B站是較適合做的公司之一。

網易

的丁磊表示,

網易

在元宇宙相關技術和規則上,都做好了準備;相信元宇宙真正降臨的那一天,網易有能力快速搶跑。

騰訊劉熾平也表示,公司擁有大量探索和開發“元宇宙”的技術和能力。

相較於國外公司挾軟硬體技術高調入場元宇宙,國內企業高管們的相關表態看起來就稍顯剋制隱忍,但也暗暗透露出一股面對新潮概念“我可以”的較量。

不似網際網路公司高度話題性,中國技術型的企業還有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流派,就像其股價表現一樣,這就是匿居於日常的

電信運營

商。但這次,運營商們則不甘示弱。

近期,

中國移動

釋出了元宇宙MIGU演進路線圖以及首款消費級增強現實眼鏡Nreal Air;

中國電信

公佈“元宇宙”戰略佈局,由旗下公司

新國脈

操盤;

中國聯通

推出雲創數字人創作系統,未來將打造元宇宙內容生產廠牌。至此,三大運營商全面卡位元宇宙賽道。

下一代網際網路?

天風證券

研報

認為,在全球網際網路滲透率已達較高水平的情況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使用者紅利或趨於瓶頸。而元宇宙概念的出現是人們對移動網際網路繼承者的展望,它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階段,是新時代的流量環境。

從國內市場而言,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8 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11 億,手機網民規模達10。07 億。

可以看到,

在使用者規模,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增長空間幾乎觸頂。

這一趨勢從“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的報告也可以窺見。根據其釋出的《2020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使用者增長趨勢上,2007年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增長率達到頂峰,之後整體下跌,2016年往後便是每年穩定下降。正如瑪麗·米克爾所言,全球超50%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滲透率,新的增長點仍然難以尋覓。

從技術進階來看,自1989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不管是Web1。0還是Web2。0,當前網路平臺的內容載體、傳播形態、互動方式等均呈“二維化”形態,長期未有突破。而

元宇宙所強調的“3D虛擬”、“沉浸”、“互動”,這些“新內容”與其對應的底層技術的進步打開了人們對於未來網際網路的想象空間。

國信證券

計算機行業首席

分析師

熊莉認為,在新一代移動網際網路時期,紅利趨於瓶頸期。網際網路的下一代基本可以稱之為元宇宙,就是沉浸式網際網路體驗,這就是為什麼巨頭都會著力發力於這一點。

對於享受了web1。0、web2。0時代高速流量紅利的Facebook、BAT等國內外網際網路之流而言,在使用者增速和流量紅利放緩之際,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作為“數字經濟基建者”的

英偉達

,本身既掌握算力,同時也開發軟體,“元宇宙”所需的技術條件,天然符合其發展賽道。

這也直接反映在其股價上:截至11月22日,過去3個月英偉達股價上漲超60%,市值現已突破8200億美元,是其

半導體

老對手

英特爾

身家的4倍之多。

英偉達行情/資料來源:Wind(8月25日-11月25日)

英偉達行情/資料來源:Wind(8月25日-11月25日)

對於

電信運營

商而言,元宇宙的底層需要構建一個數字性空間,其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

中國通訊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曾向《區塊鏈日報》記者分析表示,運營商的5G乃至6G網路以及雲計算、物聯網等基礎設施都需要有核心的應用場景,沒有應用這些投入的錢就等於白花了。對於

電信運營

商而言,元宇宙在未來有著很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投資仍需謹慎

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見頂、使用者渴望新體驗,“沉浸感”、虛擬互動、下一代網際網路……這些關於元宇宙極具想象力的解釋,每一個名詞都踩準了當前科技企業的痛點。而在“投資圈苦風口久矣”的當下,這些也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

這不僅表現為中國A股市場從9月初開始形成元宇宙概念,並且行情在過去一個月節節攀升,板塊漲幅近30%,多隻個股更是連續多個交易日漲停異動以至於頻收監管函。

元宇宙概念行情/資料來源:Wind(9月2日-11月25日)

元宇宙概念行情/資料來源:Wind(9月2日-11月25日)

在美股市場,還是元宇宙概念剛出爐之際,圓山投資在6月就搶先推出了首個元宇宙

ETF

“ 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META)”,幾乎覆蓋了Roblox、英偉達、Meta、

微軟

等元宇宙熱門個股。

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持倉/資料來源:

富途證券

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近期走勢也十分強勁,已連續7周保持上漲,累計漲幅超20%。在Facebook更名為META後,這隻ETF迎來了大量新資金的湧入。當時規模還僅為1。42億美元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在10月28日吸金1250萬美元,創下9月初以來的最大單日

資金流

入。

但對映到個股上,市場的買賬程度卻不一而同。

與英偉達的強勢行情對比,動作最大的Meat從宣佈All in元宇宙至今,股價頗有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意味。

Facebook行情/資料來源:Wind(8月25日-11月25日)

鯨平臺智庫專家、創道諮詢合夥人步日新認為,元宇宙的本質,是“規則+算力”,目前炒作的點基本集中於“規則”上面,用規則來豐富網際網路應用,包括遊戲、社交、動畫、交易等等。而“算力”才是真正推動元宇宙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基礎行業,包括晶片、網路、儲存、算力等,這些產業的發展,是元宇宙真正實現的基礎。

這也是英偉達和Meta股價行情出現分野的最主要原因:

儘管Meta已經透過自研或投資等方式,積累了包括AR/VR硬體、人工智慧及遊戲業務等元宇宙資源,但上述資源可替代性也很強。

有行業分析師也向《區塊鏈日報》記者表示,:“Meta現在做的事情別人也能做”。

這也意味著,在通往元宇宙的路上,掌握晶片、算力等核心底層和低替代性技術的企業,將更能收穫資本的長期青睞。

步日新表示,資本市場對於概念的追捧,都是基於長期的願景,才會有長期的不斷炒作,從這個角度,元宇宙是個很好的題材,想象空間豐富,短期內又不能快速終結。

投資者對於元宇宙,應該持有謹慎的態度,這個領域目前距離真正實現還有較遠的距離,只能算是一個對未來網際網路的願景,很多基礎的支撐技術並不成熟。因此,對於現階段的元宇宙概念,只適合投機,並不適合投資。

被冠上元宇宙概念的上市公司,短期內股價會有波動,但長期看並不會影響本質。

搶灘元宇宙 英偉達、運營商和BAT們 誰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