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戰略威懾新特點

近年來,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迅猛並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在推動戰爭形態加速向智慧化戰爭演變的同時,也給傳統戰略威懾帶來了諸多新變化,使戰略威懾在手段、空間、樣式等方面呈現一系列新特點。

戰略威懾手段靈活多樣。與傳統戰略威懾體系相比,智慧時代的戰略威懾手段得到極大豐富,不僅涵蓋了資訊威懾等新型領域威懾,還包括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無人“蜂群”等技術實施的智慧威懾。不同的威懾手段涉及的技術領域和威懾方式各異,並且威力大小、打擊精度、作用範圍和持續時間不盡相同,從而為有效懾敵提供了較大的選擇餘地。決策者可根據具體的戰略背景和任務場景,瞄準對方戰略體系的薄弱環節和認知決策的短板弱項,靈活選擇搭配威懾手段,“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以實現最佳威懾效果。

戰略威懾空間全域多維。囿於技術水平限制,傳統戰略威懾行動主要侷限於陸地、海洋、天空三維空間。隨著航天技術和網路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與普及應用,戰略威懾空間逐漸向太空“高邊疆”和網路空間“新邊疆”延伸。智慧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深度應用,使戰略威懾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打造“超級戰士”,拓展了生物空間威懾;利用腦機介面技術打造“最強大腦”,拓展了認知空間威懾;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逼真戰場”,拓展了心理空間威懾。智慧時代的戰略威懾空間複雜多維,使威懾方可在多個領域同時實施戰略威懾,被威懾方由於無法事先明確威脅來源,容易陷入被動境地,防禦難度大幅提高。

戰略威懾樣式無人自主。傳統戰略威懾行動通常採取有人操作的模式,威懾樣式比較固定,結果預測相對容易。智慧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以無人作戰平臺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威懾力量。由於無人作戰平臺具有行動隱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並且具備出色的偵察、監視、打擊效能,越來越受到戰略威懾方的青睞。由數量眾多的小型無人作戰平臺構成的無人叢集作戰系統,具有鮮明的“去中心化”特性,即使某一平臺被毀,也不影響其他無人平臺繼續執行任務。無人平臺之間相互協調、分工合作,可自主決策並有組織地執行作戰任務,在短時間內使對手的探測、跟蹤、攔截能力迅速達到飽和,對其造成極大的困擾和威懾。

戰略威懾資訊直觀傳遞。在傳統技術條件下,由於資訊傳播途徑有限,使得威懾資訊在傳遞過程中可能受傳播時效、文化差異、認知偏差等因素影響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在智慧化條件下,透過收集對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海量資訊並進行深度挖掘,可有效掌握對方的痛點和軟肋,按需定製威懾資訊,利用媒體融合優勢,多途徑精準推送給被威懾方,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深刻認識到威懾實力。如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對可能爆發的戰爭場景進行模擬,並將戰爭對抗過程和結局直觀地展現給被威懾方,可使其充分意識到採取進一步行動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放棄原先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