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辛樹芬。

內娛亂象,正在大力整治。

最近,不少專家都紛紛提出整改的意見。

其中有一條引起了大家熱議:

「演藝人員應該實行持證上崗。」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這個提議剛出來時,先是得到了諸多網友的支援。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但隨後,也出現了不少反對之聲。

他甚至在央視的鏡頭前,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一時間,可謂是針尖對麥芒,將討論推向了白熱化。

這個提案的矛盾之處到底在哪?該不該推行?

今天,咱們務必聊個清楚。

從出發點看,這確實是一條好建議。

它所針對的,正是當下的內娛亂象。

現如今,內娛眾多演藝人員暴露出的問題實在太多。

僅這一年,就有數不清的劣跡藝人接連被曝。

某爽、某凡、某尊、某瀚……

經過他們的折騰。

內娛輪番大地震。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另一方面,是專業素養欠缺。

這也是「持證上崗」所針對的地方。

如今的演藝界,拙劣、幼稚、做作的演技,氾濫成風。

很多時候,連最基本的職業操守也難以守住。

各種假唱亂唱、抄襲跟風、數字先生數字小姐……層出不窮。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這是一個不需要職業素養也能火的時代。

可這還不是最讓人反感的。

因為即使是這樣,仍會有粉絲出來進行維護。

比如說一直存在的「粉絲尬吹」現象。

拍戲受點擦傷,那就是愛崗敬業,能吃苦。

感情戲能流出點眼淚,那就是情感充沛,演得好。

有了點成績就恨不得昭告天下,廣而告之。

更別說還有將黑的描成白的,是非不分的。

合著誰粉絲多誰就掌握了話語權,誰就能代表行業標杆。

顯然,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

對於一個藝人的標準只會越來越低。

而真正有沉澱、有積累的實力派,卻會越來越說不上話。

「劣幣驅逐良幣」,這可太典中典了。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這就進一步引發了行業內部的矛盾。

前不久,一向以低調著稱的陳道明都忍無可忍了。

大膽開麥,炮轟所謂「流量明星」。

直言流量演員是被包裝出來的塑膠演員。

「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

「……他們對我們摧毀不小,影響了我們很多優秀創作者的名譽、聲譽。」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雖然冷靜下來看,陳道明的這番言論其實有失偏頗,有點不理性。

因為還是存在少數明星是「流量」與「實力」的結合體。

可這樣的人,還是太少。

更多的,是仗著粉絲的厚愛和市場的逐利性,破壞了演藝界以能力為尊的良好氛圍。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我們還要意識到,「執證上崗」並非專家閒著沒事找事。

而是代表著很大一部分群眾長久以來的呼聲。

早在好幾年前,就有人在網上提出過相關建議,當時就有很多網友附議。

去年年底,也有媒體在採訪編劇汪海林時詢問了他對於這一舉措的看法。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這麼一看,持證上崗絕非空穴來風。

它旨在設立一個人們認可的行業最低標準,由此拉高藝人們的平均水平。

也旨在讓整個系統的執行更為規範化,讓有流量的明星不再有恃無恐。

它的提出,似乎是理所應當。

俗話說,好心容易辦壞事。

雖然「持證上崗」的初衷是好的。

但這麼一項重大整改的背後,勢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深遠影響。

我們不能一拍腦袋就真對它押寶了。

「持證上崗」並非百利而無一害。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也是賈樟柯導演持反對觀點的核心——

「藝術創作應該不拘一格。

不應該過多的有人為的一種門檻。」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常言道,文無第一。

對於優秀的演員,同樣無法定義一個絕對的標準。

雖然我們總愛說這麼一句話:

「教科書般的演技!」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但真要細究起來何為教科書,沒有人能說個真切。

因為演技注重的是狀態,是情緒,是對於角色的理解。

每一部戲,甚至每一部戲中不同的鏡頭,都存在著差異。

演戲向來忌諱模版化。

有時候,科班出身的也不一定就完美。

在這部電影中,他沒有啟用專業演員。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這個韓三明什麼來頭?

一個初中文憑的礦工。

但科長就是覺得他合適。

因為他樸實無華的氣質與舉止,真正貼合整部電影的風格。

可謂天作之合。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再比如,《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的女主演——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她是專業演員嗎?

也不是。

她就是侯孝賢從大街上偶然發現的。

為了邀請她演戲,侯導愣是像痴漢一樣跟了一條街,最終才得償所願。

而辛樹芬也沒有辜負侯導的這份痴。

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她的表演渾然天成。

可即便是有著這樣的天賦,她還是在演完短短五部電影后就選擇了息影。

就是這麼一個心思根本不在演藝事業的素人,卻留下了《戀戀風塵》《悲情城市》這樣份量極重的作品。

不由得讓人感嘆人生的造化和藝術的神奇。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顯然,如果「執證上崗」成了真。

我們就領略不到韓三明和辛樹芬的神奇了。

至於童星,那就更成了遭殃的「重災區」。

比如,夏雨。

17歲就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拿下了威尼斯影帝。

震驚海內外,風頭一時無兩。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此前,他不過就是姜文一眼相中的毛頭小子。

沒學過相關的理論,更沒受過系統的訓練。

可就是這樣的愣頭青,奉獻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角色之一。

令人唏噓的是,雖然他在功成名就之後進了電影學院深造,成了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專業演員。

卻反倒沒能再觸及年少時的巔峰。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看到這裡,你還能對「持證上崗」贊同嗎?

想必任何一個對於中國電影有長遠期望的人,都會保留意見。

行政層面的介入確實會讓演藝界的執行更為規範。

但也容易帶來「一刀切」,造成徹底的僵化。

試問誰想看到這樣一副圖景?

為了獲取藝人證書,人們將會經過一致的培訓,透過相同的考試。

刷題、答題,學習、練習,報班、上課……

若是「持證上崗」成為必然,中國的文藝界只怕會進一步丟失本就不足的創造力。

靈光一現的瞬間,更是再難得見。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更何況,一張單薄的證書真的就有用嗎?

不管方式是明是暗。

只要真的想,對於大多數明星來說,這張紙都不是件難事。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如此。

但對於素人和群眾演員來說,獲得證書的成本就大不相同了。

既費時也耗力。

這就容易演變成「打不了洋人我還打不了你」的鬧劇。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出了名的,在頭部的,有特權的,到頭來照樣逍遙自在。

默默無聞的,居於底層的,沒特權的,反倒愈發喪失了生存空間與權利。

該管的沒管上, 不該管的卻被搞得力不從心。

一張書面證明最後到底限制了誰?

這是一個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實只要細細一想,簡單一分析,我們就能得到結論。

「持證上崗」有如空中樓閣,既不合理,也走不通。

那為何它還是被一次次提起,且被很多人支援呢?

很簡單,這就有點像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即PTSD。

長久以來演藝界大環境的不省心,造成了大家的過分敏感。

所以人們才會選擇病急亂投醫。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但實際上,情況越是混亂,我們就越是要三思而後行。

斷不能跑偏了。

首先,原則問題先要弄清楚。

當我們談論整頓內娛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呢?

當然是為了良性的發展,為了更好的發展。

而持證上崗無疑是違背藝術創作規律的事。

一方面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演藝界好,另一方面卻又在親手扼殺藝術生命力的源泉。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顧此卻失彼,屬實做不得。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路邊野餐》中的陳永忠

其次,針對的物件亦要明確。

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整件事的出發點是什麼。

不是藝術,不是娛樂圈,不是演員。

而是一小部分劣跡的明星。

又怎能殃及池魚?

為了杜絕少數人的惡。

就寄希望於透過一招「絕戶計」,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這隻會製造出更大的鴻溝,製造出更深的對立。

既不現實,也得不償失。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群演們

最後,方式不能死板。

證書,並非必需。

因為它不是什麼奪命毒誓,能讓所有人對它服服帖帖。

品行不端正的,該出問題還是會出。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從藝人層面入手,也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

還有對受眾的要求。

持證上崗或許不是當務之急,但提高審美能力絕對是勢在必行的。

還有從監管的要求。

持證上崗或許不用落實,但官方、行業協會、媒體的監督一定要落實。

總而言之,文要對題,藥需對症。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持證上崗」或許難以成為問題的最優解。

但只要還存在討論的空間,總還是積極的。

怕就怕出現不留餘地,不給空間的情況。

怕就怕在科長這樣敢於直言,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越來越少。

若真是這樣,毀掉內娛,毀掉藝術的。

絕非劣跡藝人。

而是每一位看客,每一位失語者。

是我們每一個人。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在看」吧。

內娛這樣改,才叫真的沒救!

歡迎關注我,每日精彩更新不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