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點名Uber,資料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從近期種種合規行動中可以發現,網安行業的輿論漩渦中心依舊是資料安全。而交通出行行業由於其涉及龐大的使用者資料、地圖資料,成為資料安全的又一焦點聚集地。

我們今天要談到的主角,是Uber。其由於一件資料洩露“陳年舊案”,第四次遭到了安全控告。

重點點名Uber,資料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近日,澳大利亞資訊專員辦公室(Australian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OAIC)釋出了一份關於其對Uber 2016年發生的一件極具爭議的違規事件的調查報告,確認Uber侵犯了超百萬澳大利亞人的隱私。

前幾年,有駭客成功入侵Uber資料庫並竊取5700萬全球使用者和司機的資料。洩露的資料包括Uber客戶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以及 700 萬司機的個人資訊和 60 萬個駕照號碼。

針對上述事件,OAIC表示,Uber的違規行為包括:

未刪除或去識別化那些不再需要的基於特定目的的個人資訊。

Uber對此在宣告中表示:他們已經進行了技術更新,包括為其核心乘車業務資訊系統獲得ISO 27001認證,以及更新了其內部安全政策,並將與第三方評估機構合作,實施進一步的改變。

針對這次事件,Uber在近幾年陸續因該事件受到了來自美國、英國和荷蘭的處罰。

Uber與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總檢察長達成了1。48億美元的和解,並且承諾之後的資料處理將更加透明。

英國對Uber罰款385,000英鎊(約529,000美元)。

荷蘭的資料保護機構也對Uber罰款60萬歐元(約70。7萬美元),因為沒有在72小時內對此事件進行報告。

Uber“四處受罰”的原因是由於其全球性的結構。在不同的當地法律下,其所觸犯的法規、所遭受的處罰也不相同。因此,在OAIC控告其違反澳大利亞《隱私法》時,Uber曾辯稱,它並不受該法的約束,因為它已將澳大利亞人的個人資訊轉移到美國。

然而,現公佈的報告讓Uber認清了澳大利亞《隱私法》要求:當澳大利亞人向一家公司提供個人資訊時,他們會受到《隱私法》的保護,即使這些資訊在公司集團內被轉移到海外。

如今,資料已經成為全球最為關注的技術相關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也在個人、企業、政府等各方面所體現。我們享受資料帶來的便利太久,卻還未對其背後的安全風險有足夠的重視。即便《資料安全法》將於今年9月開始施行,不少企業對於資料安全的概念仍舊停留在如何透過審查,而不是如何保護資料。更何況,光有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個人的資料安全意識也有待提升。億賽通也時刻以保護國家、企業、個人的資訊保安為己任,堅持做好中國資料安全專家。

新聞來源於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