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峴山,位於襄陽古城南2。5千米處,海拔117米,東接魚梁坪,西依鳳凰山,南臨漢江,北望襄陽古城。

峴山是依據其山的特徵、形態而命名的,即狀其山形。

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大字典》(縮印本373頁)“峴”條:①山名,《吳志·孫堅傳》:堅圍襄陽,單馬行峴山。按:元和志雲,峴山,東臨漢水,古今大路。在今湖北襄陽縣南九里。一名峴首山。②或現字。《集韻》:峴,山小而險。一曰嶺上平,或作現。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947頁))“峴”條:①小而高的山嶺。②峴山,又名南峴或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南。東臨漢水,為襄陽南面要塞。

這就是說,古襄陽城南5裡的山,因山小而險、小而高,故稱峴山。

《康熙字典》釋“峴”:“山小而險。峴山臨漢上,望之隱然。”又云:“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荊州(襄陽屬荊州)。”

峴山本來是一個通名,所有小而險、小而高的山,都可以叫峴山。後來成了專名,指古襄陽城南5裡的一座山,叫峴山。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峴山

峴山對後世影響最早、最大的,當推墮淚碑。

峴山的文化源流,當發軔於西晉,自羊祜始。羊祜(221~278),字叔子,以徵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他在西晉由三國亂世而統一的程序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西晉大一統事業堅定的倡導者和執行者。

《晉書·羊祜傳》記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嘗慨然嘆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

羊祜生活簡樸,“立身清儉,被服率素,祿俸所資,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家無餘財。”他巧用計策解除了吳國在離襄陽七百里的石城的武裝,使襄陽的防禦壓力減輕,讓撤下來的兵士墾荒屯田。不但軍備由“無百日之糧”一變而為夠用十年,也減輕了襄陽及周邊地區的農民賦稅。此外,他還興辦學校、興修水利等,為百姓造福。

羊祜病故,襄陽人“聞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襄陽百姓於峴山羊祜平生遊憩之處建碑立廟,歲時饗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他的繼任者、大將軍杜預因名其碑為墮淚碑。

杜預把襄陽作為起點,完成了西晉的統一大業,也在峴山立碑紀功。清代時,峴山上建有羊杜二公祠。

唐代,墮淚碑仍在。唐代詩人孟浩然有詩《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墮淚碑

峴山上有墮淚碑,後來又建了峴山亭。

峴山亭建於何時,現尚未考證確切。,唐代時,峴山亭已頗有名。孟浩然寫有《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峴首風湍急,雲帆若鳥飛。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比之稍晚的元稹,也有“遐想玉泉寺,久聞峴山亭”詩句。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其散文《峴山亭記》記載:“峴山臨漢上,望之隱然,蓋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荊州者,豈非以其人哉。其人謂誰?羊祜叔子、杜預元凱是已。山故有亭,世傳以為叔子之所遊止也。故其屢廢而復興者,由後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北宋慶曆年間知襄州的王洙在其《重建峴山羊侯祠歌》中寫道:“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自昔羊公好登覽,山名直為賢者存。”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峴山亭

峴山又稱峴首山。

晉以後,峴山因羊祜而聲名達於天下。到唐代,出現了“三峴”。唐代吳從政在《襄沔記》中將進出襄陽要塞的三處山,即峴山、紫蓋山、萬山合稱為“三峴”。以峴山為首,稱峴首山;紫蓋山因居中,宋以後改稱為中峴山;萬山因處漢水上游稱上峴。峴山稱峴首山由此而來。

峴山上不僅有峴首亭、羊杜祠、墮淚碑,還有唐杜工部墓、晉太醫令王叔和墓、唐劉巨容墓、馮安邦將軍墓等古蹟。

唐宋以降,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到襄陽,大多必登峴山、吊羊祜、賞美景、寫詩文。諸如:唐代孟浩然、李白、白居易、陳子昂、宋之問、李百藥、胡曾、元稹、張九齡、李頎、劉長卿、皮日休、張柬之等,宋代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曾鞏、范仲淹等,元、明、清代,遊賞者更是不可勝計。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伏羲摩岩石刻雕像

峴山之名,因人而著,因詩而顯,因文而彰,吸納了名士的放達、佛家的慈悲、道家的空靈、史學的厚重、詩文的秀雋,卓然屹立於源遠流長的漢水身側,與古城襄陽相得益彰,與荊楚文化共垂宇宙。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峴山綠道

【連結】

峴山石製作編磬

1978年夏天,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發現一座戰國早期的大型木榔墓——曾侯乙墓。伴隨編鐘出土的還有用石片磨製的古樂器編磬,由大小各異、厚薄不同的三十二塊組合而成。在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做了記錄和實測,但有的已破裂,不能象銅質編鐘那樣直接演奏,必須複製。經過研究,發現石灰岩是製作編磬的主要原料。

哪裡有這種質地的石灰石呢?專家們幾經輾轉來到襄陽,訪問、考察、研究,選定用峴山之石複製編磬。但峴山之石,也不是所有的石料都可制磬。經省、市科研人員的努力,對石料做了比較,並與襄陽老石工合作,發現峴山支脈石匠山、鐵帽山石料最適宜。其石質純正,細膩、色青、音脆。石工按出土編磬的實測記錄,鍛制、研磨,再經專家的反覆校音、細磨,然後編組再校,最後懸繫於磬架之上,按原樣編為兩層四組,一臺古編磬,就此複製成功。它的發音和原編磬的標音基本相符,音色優美動聽。

峴山何其多

峴山並不為襄陽所獨有,全國以峴為名的山至少在十座以上。但這些峴山大多由襄陽峴山衍生。例如:浙江東陽縣南八里的雙峴山,舊名三丘山,晉殷仲文當時很有聲望,自謂必登臺輔,忽除東陽太守,不樂,常登此山,郡人愛之如襄陽之於羊叔子,因名峴山,二峰並峙,亦曰雙峴。

峴山並不為中國所獨有,韓國也有峴山。位於朝鮮半島的韓國江原道襄陽郡,也有峴山、漢水(南大川)、鹿門(林泉)、習家池等地名。韓國襄陽郡有座峴山公園,園內有始立於元朝至元二十五年與我市襄陽城南峴山上紀念西晉羊祜相同的大字石碑——墮淚碑。後墮淚碑在韓國曆史上的意義也有所擴充套件。在明代,韓國又出現了另一座“墮淚碑”,碑三大字下有“營下水卒為統制使李公舜臣立短碣,名曰墮淚,蓋取襄陽人思羊祜而望其碑則淚立墮者也。萬曆三十一年秋立”字樣。

峴山國家森林公園

峴山國家森林公園,涵蓋羊祜山、扁山、尖山、虎頭山、琵琶山、真武山、鳳凰山等19座山峰。峴山東臨漢水,北望襄陽城,向南蜿蜒起伏,是古城南部的自然生態屏障。群山整體呈現南北走向,其間點綴眾多小型水庫,南渠從西往東經順安山、琵琶山、真武山至峴首山折向南面,於觀音閣處匯入漢江,具有清晰的山水景觀層次。

峴山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許多亭、祠、閣樓、寺觀、碑刻點綴其間;許多神話、人物、戰爭等故事發生在這裡;許多名人諸如羊祜、杜預、龐德公、龐統、習鬱、釋道安、習鑿齒、孟浩然、皮日休等人先後在此隱居、休憩、遊覽、求學、著書、傳教等。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峴山綠道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楊立武 朱家紅 李德亮 齊曉豔)

湖北襄陽 歷史文化名山——峴山

襄陽牛肉麵 湖北特產麻辣速食方便鹼面牛雜麵牛油調料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