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尚未開幕,自動駕駛業界曾經的“扛把子”Mobileye,已經狠狠出了迴風頭。

1月24日,英特爾展示了其將在北京冬奧會上投入的諸多新技術。其中,來自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的安全出行保障系統,尤為搶眼。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北京冬奧會組委會以及北京交通局方面,已經批准了總計500臺,配備有多家企業自動駕駛裝置的車輛,投入到場館以及人員輸送服務中去。其中,就包括安裝了有Mobileye 8 Connect以及Mobileye Shield+防撞系統的巴士。

屆時,所有這些智慧車輛,將一同為全體參賽運動員、各國出席官員以及受邀媒體,提供冬奧會期間的出行服務。

“車輛配備的人工智慧安全系統,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扮演輔助駕駛的角色。系統會持續掃描前方路面,一旦行人或騎車人進入危險區域,系統會實時發出視覺以及聲音警報,提醒司機採取行動。”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Mobileye 8 Connect智慧防撞系統

事實上,對於Mobileye這種堅持純視覺智慧駕駛的企業而言,其智慧駕駛系統在面臨冬季積雪路面等場景時,仍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更何況,北京這座城市,一貫以其交通問題而聞名於世。

所以,能夠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投入使用,對於Mobileye而言,既是機會也是一種挑戰——

成,則進一步揚名立萬,不但企業能夠一轉2020年初以來的頹勢,甚至有機會進一步拿到中國政府手中的大單。但是若出現重大意外,那麼等待這家企業的,恐怕將會是相當黑暗的未來。

然而無論對於Mobileye還是英特爾,這都是必須要冒的風險,畢竟2022年才剛剛解鎖第一個月,Mobileye就已經接連宣佈了好幾件大事,分別和大眾、福特以及吉利汽車合作(極氪品牌)達成了合作協議。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而在北京冬奧會上的亮相,也意味著這家曾經在智慧駕駛市場內“隻手遮天”的Mobileye,在經歷了遭到“顯示卡生產商”英偉達長達2年的跨界擠壓的慘痛之後,在這個2022年的伊始,其已經下定了翻盤的決心。

曾經的王者

2021年末,英特爾曾宣佈,將推動旗下負責智慧駕駛的Mobileye,在紐交所獨立上市。彼時,市場對Mobileye估值曾經高達500億美元。

在智慧駕駛領域,1999年在以色列成立的Mobileye,堪稱是元老級企業。外界僅從其企業名稱“汽車的眼睛”,便能夠理解其具體業務。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Mobileye最早是做視覺演算法起家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為車企開發輔助駕駛相關係統和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領域。本世紀初,Mobileye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智慧駕駛晶片EyeQ 1。隨後,EyeQ又經歷過6次迭代,發展成為一整個系列。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在智慧駕駛領域,將Mobileye稱為“元老”並非誇張。某種程度上,將之稱為“祖宗”可能都不算過分。畢竟,目前車輛智慧駕駛系統中的諸多標準和基本功能,例如當前各主流ADAS系統標配的前防撞警告、車道偏離警告、盲區探測功能,都是由Mobileye率先研發成功,並定義出標準的。

從公司成立一直到2019年的這20年間,由於頗具前瞻性地把握住了第一波汽車與人工智慧結合的風口,Mobileye利用演算法+EyeQ系列晶片的解決方案,一度獨佔了整個智慧駕駛的市場,幫助眾多車企實現了最初階的智慧駕駛功能。

一直到2018年,Mobileye其實都享有全球智慧駕駛市場實際上的壟斷地位。而這種事實上的壟斷,也一直持續到“賣顯示卡的”英偉達決定進軍自動駕駛產業為止。

2020年,英偉達推出了自動駕駛專用晶片Orin,立即引發了業界一場“強震”。

震動首先來自於效能方面。Orin晶片效能卓越,單顆算力可達254TOPS,且能夠多顆聯合使用,進一步增強系統的運算能力。此外,長期“造顯示卡”,也使英偉達在圖形處理方面掌握頗多絕活。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顯而易見的是,這樣一家企業一旦決定跨界去摻合自動駕駛業務,必然會對原有的行業格局產生重大沖擊。一時間,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集度、賓士、沃爾沃,以及上汽集團旗下智己系列,先後宣佈將採用英偉達產品。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此前曾是Mobileye多年甚至十數年的合作伙伴。

更加糟糕的是,英偉達並沒有因為Orin的成功而裹足不前。

2021年,“皮衣老黃”又再接再厲,推出了具備1000TOPS算力的下一代產品Atlan,並計劃將在2023年投放市場。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當然,對Mobileye構成衝擊的,也不止英偉達一家而已。事實上,包括黑芝麻、地平線,以及後來的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也紛紛在2019年至2021年間,拿出各自頗具實力的智慧駕駛芯產品以及配套解決方案。儘管這些企業的威脅並沒有英偉達那麼大,但也確確實實從Mobileye手中,進一步搶走了不少市場份額。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談Mobileye的獨立上市計劃。正因為有上述的“前情提要”,所以英特爾在公佈上市計劃以後,市面上傳出了不少唱衰的聲音。

有不少觀點認為,Mobileye和很多車企合作的結束,代表了昔日自動駕駛霸主的地位已經被實質性動搖了。而想要恢復昔日的江湖地位,目前看來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之所以說“不可能”,部分原因來自Mobileye硬體產品在效能上的不足。

以去年實現流片的EyeQ 5為例,其憑藉7nm製程實現了僅僅10w的超低功耗,這部分的效能堪稱頂流。但在算力上,EyeQ 5卻只有區區24TOPS,在新一代自動駕駛專用晶片中處於墊底位置。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雖然“唯算力論”沒必要,但直到2021年還只有24TOPS,也實在是過分了

儘管自動駕駛各流派重,依靠純視覺的“重感知”路線對系統算力要求以低著稱,EyeQ 5就當前而言也算夠用。但過低的效能,必然影響到中長期的升級問題。

此外,Mobileye長期秉持的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策略,也正在成為企業繼續發展的嚴重掣肘問題。

由於Mobileye向與其合作主機廠提供的軟體系統是“封閉”的,這也就意味著車企無法自主對其演算法進行修改和調整,限制了車企的自主權。而相較之下,包括英偉達、黑芝麻、地平線,甚至華為等企業,提供的卻是定製化演算法調整。

儘管Mobileye拿捏住整個自動駕駛域,將自身利潤最大化的意圖可以理解,但這也必然使主機廠在有其他選擇時,會更傾向於考慮給予其更多自主性的合作方。以前是沒得選,但既然現在有了那麼多的選擇,那麼為什麼還要忍受苛刻的條件,堅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Mobileye的“轉性”

面臨生存壓力時,多數企業都會做出明智的抉擇。而Mobileye對於其面臨的危機,也是有充分認識,並且願意做出轉變的。

在去年末舉行的2021CES上,Mobileye與吉利旗下極氪品牌共同宣佈,雙方將合作開發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智慧汽車。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根據CES期間雙方官宣的資訊,在新車的開發中,兩家企業將採取高度分工的方式。車輛主體將基於吉利於2020年9月推出的SEA浩瀚架構來打造,而Mobileye,則將負責其智慧駕駛系統的開發以及融入。據悉,EyeQ 5晶片仍將在這款新車上擔任主角,並且將配備多達6顆。

與吉利的合作專案,意味著Mobileye首次深入參與到一個“造車”專案當中。此前,該公司曾長期堅持僅僅向主機廠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除了親自下場參加“造車”大計,在與福特汽車的合作中,對放棄對方案的完全壟斷,則是Mobileye展現出的另一項重大轉變。

新能源以及智慧化轉型,是福特汽車當前的頭等大事。由於其較之歐洲和中國車企,已經明顯慢了一拍,所以儘快開發一套可以解決旗下各車型智慧化轉型的輔助駕駛系統,是福特的當務之急。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脫手駕駛”是BlueCruise的目標之一,這意味著其至少能達到L3級水準

根據福特方面公佈的資訊,這款輔助駕駛系統名為BlueCruise。而在目前福特與Mobileye的合作計劃中,後者將負責其中的路線規劃以及障礙識別以及避讓功能的實現。

此外,Mobileye方面還透露,該公司與福特的合作,還包括為其打造一個開放式平臺——透過該平臺,福特可以建立和整合自己研發的,甚至透過其他渠道獲得的解決方案,以便在未來使BlueCruise的功能更加強大。但這就意味著,Mobileye不再和以往那樣,堅持將整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進行“打包”操作——即主機廠只能決定這個“套餐”吃或者不吃,而不能決定其具體有哪些內容。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顯而易見的是,Mobileye實際上已經打破其原本秉持的“封閉生態”模式,正決心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與主機廠的合作中去。僅就與福特的合作來看,其為主機廠做好服務的態度,可謂是誠意滿滿。

除了和吉利的聯合“造車”,放低身段為福特打造BlueCruise系統,Mobileye近期和大眾集團關於“蜂群資料”的合作也頗具看點。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蜂群資料”是一種透過智慧汽車外部感測器和定位裝置,來繪製高精度數字地圖的測繪技術。Mobileye表示,大眾集團將於“不久後”在大眾、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的電動汽車上使用該技術。

近期,Mobileye還公佈計劃,宣佈會加強其在中國的研發能力。不但根據中國政府的最新規定,建立本土資料中心實現資料本地化,還打算進一步擴大中國研發團隊,為快速增長的中國區業務提供支援。

“我們從英特爾內部抽調了人員,也從以色列調配了技術人員到中國。”負責產品及戰略執行副總裁Erez Dagan,在採訪中如此表示。

顯然,Mobileye已經看明白了智慧汽車的未來,並決心在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加強自己的存在感。

過去的十年間,總計有27家車企先後與Mobileye合作過。在全世界範圍內,總計約1500萬臺汽車,搭載著Mobileye的系統。

龐大的裝車量,為Mobileye積累了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道路狀況下,橫跨43個國家,數以是億計的駕駛場景資訊。

自動駕駛“教父”,牽手吉利後能打翻身仗嗎?

智慧駕駛的賽道上,永遠是先發者佔據優勢。所以,當這個老巨頭,願意放下吃獨食的強橫態度,開始以低姿態,服務於各大車企。那麼,迅速贏回大部分合作關係,也是一個很必然的結果。畢竟“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安全和放心。

新年的伊始,來自Mobileye的種種轉變,似乎意味著從2022年開始,自動駕駛行業,將很會開啟多方大混戰的景象。

這條賽道本就不算寬敞。隨著Mobileye這個“OLD GODS”的歸來,英偉達也好後來入局的華為也罷,再加上黑芝麻、地平線這些,為了爭奪那不算多的訂單,各方勢必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從技術到服務領域,來一教高下。

當然,這一切也是時代的必然。

畢竟技術市場只有在稚嫩的時期,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一旦開始“百家爭鳴”,其實正代表著、已經步入了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