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過了元宵節、且1月份的詳細銷量統計出爐,汽車行業的2021年才算是徹底翻篇,各車企按照新的座次各就位後,新一年賽事的發令槍,正式打響。

各品牌的成績單、各級別的銷量榜,是每個月市場分析員重點關注的物件,而決定新一年銷量目標能否實現的重點,卻要著落在車企們最近佈下的新車上,畢竟開闢新的市場和新的增量,本來就是新車型的使命。而新的一年裡會有怎樣的趨勢和變局,也要緊密關注重點新車的真實表現。

如果說對於一個車企的整體表現,批售銷量還能反映出比較準確的實際情況的話,那麼具體到單一車型,就必須要以和市場需求直接掛鉤的上險量做參考了。

開年第一個月,市場上的重磅新車表現如何,第一篇先從海外品牌的幾款重點新車聊起。

廣汽豐田賽那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2022年1月上險量:4370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10月30日

賽那上市是在去年的10月底,但是正式的大規模交付,卻是從今年年初才開始,所以雖然年前賽那的上險量還不到1千輛,但1月份的上險量,才是賽那交出的第一份正式成績單。

廠商公佈的銷量成績是5399輛,而上險量的數字是4370輛,少了1千輛,不過對於這臺起售超過30萬、終端需加價數萬元的高階MPV來說,已經可以稱得上開門紅了。且根據廣汽豐田的資料,1月份售出的賽那中,有四成是頂配的鉑金版,指導價40。58萬,加價最嚴重的時候,算上購置稅和保險的落地價,已經超過了50萬,賽那潛在客戶的購買力,可見一斑。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加價的基礎是超出供應量的市場需求,關於賽那的產能,網上一說是年產10萬輛,一說是月產6千輛,但不管是哪個標準,上市3個月後單月上險量只4千多輛,明顯是還沒達到供不應求的狀態,賽那終端加價的情況在最近大為緩解,也就不奇怪了。

而和賽那前後腳上市,被視為同級最直接競品的起亞嘉華,在去年3個多月裡只售出2204輛,今年1月份上險量425輛,月銷量基本維持在了400-500輛左右。如果說賽那的產能還沒有充分釋放、未來銷量還有提升的潛力,那麼嘉華的銷量態勢則已經趨於穩定,按照這個趨勢,嘉華未來一年的銷量總和,預計只能相當於賽那一個月的水平了。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我們知道賽那和嘉華都是基於美國市場開發的MPV,而即便在美國,嘉華的銷量也比不上賽那,但是兩者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差距要小一些。去年全年賽那在美國售出了10。8萬輛,嘉華售出2。5萬輛,是前者的四分之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賽那確實沒有多少加價的環境,但在中高階MPV領域,它很有可能成為僅次於GL8的角色。今年1月份,GL8的上險量為12986輛,不過其中包含了30萬元內的陸上公務艙和30萬元以上的陸尊兩個版本,且陸上公務艙佔比較大。如果分開來看,單論30萬元以上市場的話,賽那未來超越GL8陸尊也並非沒有可能。

日產軒逸e-POWER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2022年1月銷量(非上險量):5424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11月27日

關於軒逸e-POWER的銷量,在上險量資料庫中並沒有單獨列出來,東風日產的官方資料也沒有公佈,我是在乘聯會的1月份銷量分析報告中,看到了對“普通混合動力車”的描述中,提到東風日產的銷量是5424輛,考慮到目前東風日產的對應車型只有軒逸e-POWER,那麼這應該就是它的銷量數字了。

作為對比,1月份豐田的HEV混動車總銷量38741輛,本田為18516輛,考慮到兩個品牌各有兩家合資公司,且均有多款混動車型,軒逸e-POWER一款車的銷量能超過5千輛,已經算得上成功了。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軒逸1月份的銷量接近5萬輛,e-POWER版本在裡面僅佔十分之一多一點,不過如果拋開上一代的經典款的話,e-POWER在同一代軒逸中的銷量佔比,預計會在四分之一左右。

從品牌層面講,日產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理想,雖然東風日產在合資企業中的銷量依然高於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但單論品牌的話,日產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被豐田、本田甩開了。

奇駿換代後銷量大跌,喪失一大銷量支柱的日產,能夠穩定破萬的車型只剩下了軒逸、天籟和逍客三款車型,導致這種不利形勢的一大原因,就是旗下產品中高低配版本動力總成的搭配不夠合理。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如果日產的e-POWER路線在中國市場能夠得到認可,那麼它帶來的絕對不止是某款車型更多的銷量,而是為東風日產在未來開拓更多的市場份額打下基礎,並進一步鞏固“技術日產”的形象。

豐田凌放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2022年1月上險量:4553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11月18日

從去年開始,南北豐田開始齊發力,填補各級別市場中的空缺,凌尚和亞洲獅就瞄準了A級和B級轎車之間的A+級市場,不過這兩款車市場反饋都不理想,兩者加到一起的月均銷量不足5千輛,只能算是一個小的銷量補充。

有了這個先例後,看到豐田推出定價還要高得多的凌放/威颯,我預期中的銷量應該會比亞洲獅/凌尚更低,沒想到凌放自去年11月中旬上市後,在12月的上險量就達到了4212輛,來到今年1月份,銷量又有了小幅攀升,達到4553輛。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連續兩個月銷量破4千,表明凌放剛剛上市就已經穩住了架子,雖然還沒露出月銷破萬的爆款跡象,但對於一臺主銷23-26萬元區隔的中型SUV來說,如果未來能穩定保持在4、5千輛的月銷量水平,那麼它對一汽豐田的高階產品序列,無疑是個很可觀的增量。

至於廣汽豐田的姊妹車型威颯,雖然在1月10日已經上市,但目前還查不到具體的上險量資訊,它的銷量表現如何,能否超過凌放,至少要到2月份的成績出來後才能看出來。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同樣是填補細分市場,定價較低的凌尚/亞洲獅,銷量卻不及定價高出許多的凌放,這表明填補細分市場的策略本身是沒問題的,關鍵還是要看產品力。凌尚/亞洲獅都是基於雷凌/卡羅拉加長、升級而來的車型,本質是A級轎車的衍生產品,而凌放和威颯卻是獨立的中型SUV,相比RAV4/威蘭達有著全面的跨級別提升,依託豐田強大的品牌力,在市場上開啟局面,也就沒有多大的難度了。

捷尼賽思G70/G80/GV80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2022年1月上險量:G70 18輛/G80 67輛/GV80 51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7月26日-10月29日

當主品牌在一個市場中勢頭強勁時,引入旗下的豪華產品屬於水到渠成;而當主品牌遭遇頹勢,引入豪華品牌又是無計可施時的最後希望。捷尼賽思的引入,明顯屬於後者。

對於現在韓系品牌在中國的處境,實在是沒有培育高階市場的土壤,即便是英菲尼迪、謳歌這樣主品牌強勢的豪華陣營前輩,在中國市場也是一塌糊塗,誕生剛剛幾年、基於現代品牌的捷尼賽思,在中國市場遭受冷遇完全是意料中的事。不過即便有了這個預期,捷尼賽思上市後的銷量,還是慘淡得出乎意料。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G70上市於去年10月底,G80和GV80則已經上市半年,三款車型都已經進入了銷量穩定期,但今年1月份,這三款車型加到一起的上險量,只有136輛。捷尼賽思的這次入華,至少目前來看遭遇慘敗。

相比之下,美國消費者對新興豪華品牌的接納度明顯要高得多,捷尼賽思去年在美國的銷量達到了5萬輛,同比增長了兩倍,超過了MINI、阿爾法·羅密歐以及捷豹等品牌,和英菲尼迪的差距已經縮小至不到1萬輛,這樣的勢頭,肯定也是捷尼賽思入華的底氣,可惜兩國市場環境大不相同。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當然,捷尼賽思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與服務網路,完全無法和美國相比,但是經過這幾個月的試水後,相信捷尼賽思也不大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了。

別克威朗Pro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2022年1月上險量:9165輛

上市/換代時間:2021年9月10日

別克的威朗Pro上市已經有幾個月了,之前新車銷量盤點也寫過這款車型,本來這次不打算再寫,但是看到它在1月份的銷量大增,超過了9千輛。查了一下行情,發現這款車在終端已經放出了2萬元左右的優惠,看來在優惠刺激下,威朗Pro還是頗有重現月銷破萬的潛力。

自去年9月10日上市後,威朗Pro在去年最後3個月的上險量,分別為2689、2972和6652輛,12月的銷量已經開始大幅攀升,除了年底購車需求的刺激外,根本還是來自於終端優惠的擴大。

賽那10倍於嘉華、捷尼賽思不足200臺|重點新車1月上險量盤點

靠優惠提升銷量,對於威朗Pro來說無可厚非,因為這款車的價格門檻就達到了12。99萬,優惠後的主銷區間處於12-14萬元之間,已經和思域、軒逸、卡羅拉、速騰等合資強勢競品的區間相當。

反觀同時期換代的斯柯達明銳PRO,目前終端優惠也達到了2萬元左右,1月份上險量卻只有1859輛,在整體品牌全面衰落的情況下,單一車型想要實現逆襲也比主流品牌困難得多。

今年1月份,整個別克品牌的上險量達到了8。2萬輛,是斯柯達的10倍以上,不過別克旗下銷量破萬的車型,只有英朗和GL8兩款。考慮到英朗優惠後的主銷區間,已經降到了10萬元以內,威朗Pro能否重回萬輛俱樂部,將決定別克品牌能否重新恢復10-15萬元區間的份額,這也是對於合資品牌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戰場。

文|冰心皮蛋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