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知行科技迎來發展新里程碑事件。9月14日,

知行科技域控制器產品iDC Mid量產下線,即將進入大規模市場化階段

知行科技創立於2016年,是一家同時佈局軟硬體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

目前,知行科技進入高速發展期,

繼成功拿到極氪001超10萬套訂單後,陸續獲得長城、奇瑞、吉利、SMART、上汽、東風等車企定點,量產車型超過20款

此次,

iDC Mid的量產落地,意味著知行科技已經加大馬力,準備乘勝追擊,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搶佔優勢位置

行業趨勢來看,高階智慧駕駛能力已經成為車企角力重點,落在對Tier1能力的要求上,就是要提供效能更強、價格更優的域控產品。

iDC Mid量產有何競爭優勢?知行科技的產品佈局情況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01

兼具效能、成本優勢 iDC Mid主攻主流乘用車市場

iDC Mid是知行科技自研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

基於一顆TDA4晶片開發,採用5V4R的感知硬體配置,可以實現NOA

(導航輔助駕駛)

、360全景影像、HPA

(記憶泊車)

等功能

這樣的配置方案不難看出,

iDC Mid的設計兼具了效能、成本和工程落地的考量

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知行科技域控制器產品iDC Mid

行泊一體域控已經成為產品發展的趨勢,技術優勢在於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算力資源,進而控制成本。

在計算平臺上,

iDC Mid選擇基於德州儀器TD4晶片進行開發,這是一款成熟的智慧駕駛晶片

相比於其他的計算平臺,TDA4的突出之處就是既有出色的效能,可以滿足智慧駕駛的算力需求,又有成熟的晶片設計,對功能安全考慮周到,並且在成本方面有明顯優勢。

但iDC Mid的開發並非與TDA4繫結,知行科技表示,這套系統支援相容包括國產晶片在內的多款晶片開發,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適配。同時,iDC Mid還可以透過升級SoC,算力向上拓展至100+TOPS。

此外,iDC Mid還支援多感測器融合,跨平臺的作業系統和執行環境,以及雲和大資料閉環開發。

具體可實現的功能來看:

iDC Mid可支援高速NOA的落地

,實現自主進出匝道、變道超車、進出隧道,以及關鍵場景更加人性化的駕駛體驗。

基於泊車場景,則能完整實現自主泊車及停車場記憶泊車的功能

在自主泊車方面,這套方案可實現自動泊入、泊出控制,支援水平、垂直和斜車位,以及空間車位、線車位和磚塊車位。

在停車場記憶泊車功能方面,可支援地下車庫、辦公區、私家地下車位的遠距離記憶泊車,能夠不依賴場端裝置,透過車載感測器實現泊車路線學習記憶,且具備遠端召喚功能。

此外,

這套系統基於5顆攝像頭的配置,還可實現360全景影像功能

,透過動態拼接技術清晰展現車輛周邊的影象,實現逼真的車輛建模、動態軌跡、動態標定、停車位顯示等。

NOA、360全景影像、HPA都是高階智慧駕駛才能實現的功能,一些自動駕駛公司設計的方案來看,往往要引入大算力平臺及更繁重的感測硬體。

相比之下,知行科技這套方案做的非常輕量化,這對演算法和量產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

iDC Mid能夠實現量產上車,也證明了知行科技在核心演算法、軟硬體開發和系統整合驗證方面過硬的技術能力

02

兩大產品線深度佈局 完整覆蓋L2、L2+市場需求

過硬的量產實力離不開知行科技創立六年來的產品和專案經驗。

創立以來,

知行科技根據市場需求,主要定義了兩類產品:域控制器和智慧攝像頭

。目前,透過兩條產品線,知行科技可覆蓋5萬元到40萬元,甚至以上價格的整車產品。

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知行科技打造的域控產品包括三個系列:

其中,

iDC 1 和iDC 2主要面向低速特定場景

,這是知行科技早期驗證L4自動駕駛技術所做的佈局,目前這兩款產品已經不是核心業務。

iDC Mid和iDC High則是知行科技當前面向乘用車量產主推的產品系列。

iDC Mid已經獲得車企定點,並進入量產階段,iDC High則預計在2024年實現量產。

iDC High相比iDC Mid在算力方面做了升級,同時把攝像頭畫素提升到800萬,功能實現上可擴充套件到城市NOA和AVP(自主代客泊車)應用。

ADCU和ADCU Evo則是兩款服務高階乘用車市場的自動駕駛全場景解決方案

,前者在感知硬體配置上主要以視覺為主,後者在搭載高畫質攝像頭的同時,還引入了鐳射雷達,算是一款升級版產品。

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智慧攝像頭產品線提供的是更具價效比的方案,主要面向ADAS市場。

iFC產品經歷了三次迭代,第一代和第二代的iFC產品已經實現量產落地。

iFC 2。0是一款具有超高性價比的產品,僅需單一攝像頭就能實現L2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iFC 2。5在攝像頭的基礎上,接入毫米波雷達,實現融合感知能力,可以支援5R1V感知方案,實現高速公路輔助駕駛功能(HWA),具體包括:打燈變道、車道保持、駕駛員狀態監控、道路標識識別等功能。

iFC 3。0則計劃使用Mobileye EyeQ6L晶片,攝像頭也升級到800萬畫素,結合毫米波雷達,可以實現系統最精簡、最優價效比的NOA方案。

根據產品規劃路線圖可以看出,iFC 2.5將在2023年量產,iFC 3.0預計在2024年量產。

透過兩條產品線的全面佈局,知行科技既能提供滿足基礎級配置要求的單攝像頭解決方案,也能根據需求等級的提升,提供更多感測器配置的解決方案。

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可以看到,

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知行科技已經具備了高階智慧駕駛全場景方案覆蓋。

在行車場景,知行科技已經覆蓋了L2 ADAS、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泊車場景也已經覆蓋自主泊車、記憶泊車、代客泊車等功能。

這一系列佈局,讓知行科技在當前及下一輪的市場競爭中佔據領先優勢。

03

軟硬一體、資料閉環 做好全棧技術儲備

L2+高階智慧駕駛產品是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賽點,車企和自動駕駛供應商都在積極投入佈局。

據《賽博汽車》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家供應商釋出高階智慧駕駛量產方案,但真正實現量產落地的還是少數,知行科技跑在了前面。

iDC Mid的搶先量產落地,意味著知行科技此前的蓄力,已經形成競爭優勢。

面對自動駕駛賽道的長期競爭,

行業普遍認為,由量產、資料、演算法三者形成的飛輪效應,將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目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主攻軟體演算法、一類以域控硬體為優勢,另一類則是知行科技為代表的、能提供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今年以來,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

軟硬兩端的自動駕駛供應商都在往中間走,大家都在朝著軟硬一體方向佈局。

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小馬智行,這是一家聚焦在L4 Robotaxi賽道的玩家,以軟體演算法能力見長。近期,小馬智行也釋出了自研的域控產品,甚至表示已全棧自研了底層軟體、中介軟體和自動駕駛開發工具鏈。

小馬智行這樣的產品策略不無道理。當前,業內一個普遍的認知是,

只有軟硬體緊密結合、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產品開發狀態。

因此,不僅主機廠在追求全棧自研,頭部供應商也在做全棧技術儲備,一方面以靈活的方案應對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演算法迭代效率做準備。

自動駕駛供應商也正在加大軟體層面的投入,自建工具鏈、資料平臺,以追求資料閉環、演算法迭代。

知行科技已經率先實現了全棧技術的佈局,不止在域控硬體、軟體中介軟體,感知、決策、執行等上層演算法有較深積累,資料處理平臺也有完整佈局。

行泊一體域控iDC Mid搶先量產,知行科技為什麼能領跑賽道?

知行科技自主研發的資料閉環和雲平臺網路,採用了原生雲架構的設計方式,具備強擴充套件性,可實現與國家中心雲平臺的互通互聯,且具備上雲的優勢,讓車輛資料實現可追溯、可監控。

同時,知行科技透過演算法預埋,在搭載了知行科技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車以及研發測試車上,可以記錄並上傳有價值的資料到雲端,然後在雲端進行資料的深度分析和挖掘。

這樣的閉環佈局,

既有利於幫助主機廠後續實施OTA升級,持續向用戶開放更多的自動駕駛功能。

同時,

也能幫助知行科技自身進行模型訓練、模擬測試及驗證,持續最佳化迭代自動駕駛演算法,開發更高階的智慧駕駛系統。

串聯起一系列技術佈局,可以看到,知行科技已經實現全棧、閉環的技術儲備。

04

寫在最後

自動駕駛技術從Demo階段到量產階段,工程經驗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

一輪跑在前列的玩家,幾乎都是有豐富量產經驗的團隊做支援。

知行科技是國內最早一批做ADAS的團隊,核心創始團隊大多來自於博世中國,創始人宋陽更是前博世中國自動駕駛研發部創始人,這讓

知行科技對汽車行業有更深刻理解和洞察,在量產專案的系統整合、成本控制能力上可謂做到了極致

知行科技在量產乘用車市場已經搶到了先手優勢,憑藉量產經驗的不斷積累、演算法上車後的持續迭代,以及量產專案在營收層面的支撐,知行科技無疑已經具備了更強的競爭能力。

透過自動駕駛賽道殘酷的大浪淘沙,知行科技已經成功拿到下一輪競爭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