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之後,重慶衝出一家汽車新巨頭,去年賣出13萬輛新能源車

長安之後,重慶衝出一家汽車新巨頭,去年賣出13萬輛新能源車

2023年1月訊息:

賽力斯

釋出公告稱,去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70。62%至16643輛;全年累計銷量135054輛,同比增長225。90%。其中,賽力斯汽車累計銷售80041輛,同比大漲626。39%。

自2022年3月啟動交付以來,AITO問界系列獲得市場及使用者的認可,12月交付量達10143輛,再次實現單月交付破萬;累計交付超過7。5萬輛,創智慧電動汽車賽道新品牌成長最快記錄。

長安之後,重慶衝出一家汽車新巨頭,去年賣出13萬輛新能源車

公開資料顯示:賽力斯(曾用名:小康股份)成立已有37年,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及核心三電(電池、電驅、電控)、傳統汽車及核心部件總成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在重慶等地建設了多個工業4。0標準智慧工廠。代表車型包括賽力斯AITO高階智慧汽車、瑞馳電動商用車、風光SUV及MPV等,整車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提起賽力斯,自然繞不開創始人

張興海

。上世紀80年代,彈簧技術被外國企業壟斷,進口價超過1美元/根。23歲的他從中嗅到商機,拿出了全部8000元積蓄,創辦了“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賽力斯的前身)。

很快就生產出與進口彈簧效能相同的國產彈簧,價格只需要1塊多。緊接著,工廠逐漸從家電用彈簧切入汽車零部件領域,成為長安汽車座椅彈簧的供應商,並涉足生產汽車減震器、製造和銷售摩托車。

進入21世紀,微型車市場銷售形勢一片大好,張興海開始第二次創業,聯合東風汽車成立東風小康。到了2011年10月,東風小康微型車保有量已達100萬輛,與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呈三足鼎立之勢。

往後發展,隨著微型車市場發展停滯,東風小康將重心轉向SUV和MPV,推出東風風光乘用車。2016年,公司正式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繼長安汽車、力帆股份之後,重慶市第三家汽車整車上市公司。

長安之後,重慶衝出一家汽車新巨頭,去年賣出13萬輛新能源車

也是在這一年,小康股份開始投資新能源汽車,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投入3000萬美元在矽谷設立SF MOTORS公司,緊接著收購了由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馬丁·埃伯哈德創辦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

三年後的上海車展,小康股份自造的新能源乘用車SF5正式在國內亮相,命名為“SERES賽力斯”。可惜這款產品並沒有一炮打響,2020年7月量產上市後,全年僅賣出732輛;公司鉅虧17。29億元,其中智慧電動汽車業務板塊就貢獻約13億元虧損。

真正的轉折點還要等到華為出現。2021年4月“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亮相,自此聲名大噪,銷量不能說是水漲船高,但也有所起色,全年共交付8169輛。當年年底,華為與賽力斯聯合釋出一個全新的品牌——AITO。

首款智慧汽車問界M5同時亮相,去年3月初開啟首批批次交付,創下新品牌單車型87天銷量破萬的最快紀錄;問界M7從7月4日上市到交付只用了51天,再次重新整理行業紀錄;9月初純電SUV問界M5 EV上市,這是搭載華為HarmonyOS 3(鴻蒙3)的首款純電車型,也是雙方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合作推出的第三款新能源汽車。

長安之後,重慶衝出一家汽車新巨頭,去年賣出13萬輛新能源車

去年上半年,賽力斯新能源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62。03%,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業務收入。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31。2億元,同比大增101。96%,已超越上一年全年總額。

不過,雖然營收大幅上漲,賽力斯卻呈現出越賣越虧的現象。1-9月淨利潤虧損26。75億元,已經連續第三年出現虧損。主要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持續投入以及前期固定資產大。目前正處於新品投放的爬坡階段,尚不具備規模效應,推廣宣傳費用、銷售服務費大幅增加。

對於“淪為華為代工廠”的說法,賽力斯公開予以否認。但不爭的事實是,在“智選模式”下,華為提供智慧座艙、ADS智慧駕駛、晶片、網聯、熱管理系統等在內的核心零部件以及配套的各種雲服務,並透過華為渠道銷售,只差沒貼上logo了。更關鍵的是,北汽、長安、廣汽、長城、奇瑞、江淮都開始與華為進行合作,這讓原本只有賽力斯所擁有的技術變得不再“獨家”。

在公司更名說明會上,張興海直言:“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跟我談合資造車的事,我都不幹,我會堅定不移地跟華為跨界合作。”對於賽力斯來說,“活下去”顯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