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些思考和彙報

7月見底,繼續保持慣例,跟大家彙報一些我和有瞰學社的產品、業務進展。

7月,我們最大的工作就是會員產品升級。

《職場個人增值陪伴計劃》正式變更為《Youcan 個人增值陪伴計劃》,新的產品,可以被視作是一個為期1年的個人增值陪跑營。

這個產品的理念是:

透過更科學靠譜尊重人性的方法、行動指引,以及一群靠譜的人跟你陪伴同行,幫助25-35歲階段的年輕人提升自己的穩定可持續賺錢能力,而不是一味只關注賺快錢。

重新上線一週多,《Youcan 個人增值陪伴計劃》已經新增了500多名付費會員,接下來幾個月,我們預計還會保持每月大概500-800位付費會員的增長。

其他課程方面,重新迭代升級了大約50%內容的《Top課程製作人年度成長計劃》已經上線開始售賣,它和商業操盤手進階成長課程則照例都保持著每月80人左右的招生節奏。

目前,商業操盤手的7月名額已經售罄,課程製作人還在報名中。

7月之後,我們整個Q3最大的重心,

都仍然放在《Youcan 個人增值陪伴計劃》上,作為一家會員公司,我們會把我們的會員產品慢慢打磨得更有質感和體感。

我個人也一直保持在《Youcan 個人增值陪伴計劃》每天都記錄一些自己的反思沉澱,照例,還是從中挑一些分享給大家——

1。昨天拍了一整天影片。

尤其能感受到,對於腦中有貨的內容生產者來說,影片拍攝過程中,現場是否有一個能跟你對話的人存在,重要性會極高。對這個人最大的要求,就是能夠平等跟你對話,且能站在使用者觀眾的視角知道什麼狀態好什麼狀態不好。

說起來很微妙,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就能幫助你把輸出內容的狀態和效率調整到最優,這種狀態的差異,換來的可能是影片觀看過後的點贊、互動、信任感都能產生3-5倍以上的增加。

有時候面對一些新事物,理解是否足夠深刻,往往就體現下這樣一些特別微妙的細節洞察裡,在內容和運營的世界裡,細節很多時候是魔鬼。

2。跟好朋友,網紅校長Alex吃飯,探討直播和短影片,驗證確認了幾點思考——

1)在短影片平臺,直播變現已經是公認最優的變現方式,沒有之一。所以如果在抖音這樣的地方,只是做號做了幾十上百萬粉絲,但不開直播變現,則並無卵用;

2)做直播運營,也是個技術活,一個10W粉的號要決定開播,需要至少先連播7-8天,每天儘量保持3小時以上,這樣你才能讓演算法識別和意識到你的直播間的存在,並願意給你一些推薦。再往後,可能還需要1個月時間各種做微調,來調整你直播間的資料權重、使用者結構佔比、成交率等等,最後才能做到系統願意給你推薦更多的人進來;

3)絕大多數當下在做直播變現的人,1年多以後他們要去幹啥,可能都是沒有想過的——他們只看眼下這一年;

4)不要寄希望於從抖音這樣的地方把流量再導到別的地方去,要在抖音平臺下直接做成交。只有這樣,你跟平臺的利益才是合一的,才能得到更多資源和推薦。

3。面了幾個試,強烈感受到,

這是一個大多數身在大廠的人越來越不適合創業的時代。

但凡有幾年大廠經驗的人,都會無限趨近於特別專精於某一領域或模組,比如做流量的,有人只專注於老帶新,有人只專注於做某一類投放,還有人只專注於在大平臺內的流量該怎麼分發怎麼規劃使用者路徑。

但,既看到過業務全貌,還能有能力解決好業務從0到10階段問題的人,的確是越來越少了。

再者就是,大廠給的薪資確實越來越高,也讓很多人越來越難接受完全離開大廠放棄高薪出來冒險。

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業公司的優選,可能越來越不是大廠員工。

而部分大廠員工的路,確實會越走越窄。

4。跟一個經歷了小黃車、百度外賣興衰全過程,並且直接掌管著最核心資料的朋友聊天,他分享了一些感受——

1)回過頭看,外賣是O2O這一波里,唯一一個真正跑出來的事,其他的O2O,要麼團滅(如共享單車),要麼只能做成一個小生意;

2)O2O裡,大家在追的新的一個故事是社群團購,但以目前的政策面,這事能做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願意讓你做多大;

3)對外賣、團購這樣的生意來說,跟購買場景強相關的流量、商家、物流配送是3大環節,王興應該是從2016年年底開始就不再看外賣了,原因很簡單,美團那時候有多於其他競爭對手10倍的流量,1倍多的商家,然後又把百度外賣物流配送的負責人挖走了,王興認為戰略底盤已成;

4)

下一個時代肯定不是大創業的時代,是中小創業的時代。

在中小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很多身在大廠的人,可能會越來越難受越來越不幸福。

5。跟清華大學彭凱平老師的團隊交流,他們過去10年裡走訪研究了上百位優秀的老一輩企業家(如柳傳志),對於他們身上的一些普遍共同特徵進行了一些總結——

1)結合其人生經歷,往往擁有獨特而強烈的願景;

2)一般都擁有一個重要的興趣愛好(如某項運動),以幫助其釋放壓力;

3)通常都擁有和睦的家庭關係,不會總是因為家長裡短的各種事而分心;

4)特別善於面向規則進行“邊緣創新”,即遊走在某些規則的邊緣,尋找到灰色機會地帶而從中獲利;

5)因為家庭或學業的關係,在早年時看到過更大的世界,因而心中擁有更大的憧憬。

6。創業確實很辛苦,但千萬不要因苦而苦。

如果你只是把一件事當工作,僅僅只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而無法從中找尋到額外樂趣,每天還要拼命加班加點的幹,幹到一定程度,你一定會突然問自己:我特麼到底在圖個啥?

所以我一直主張和強調:

無論是我還是團隊,在工作中都要找到一些“我們是在愉快的跟使用者們一起玩耍”的感覺,且我們總要追求能玩兒出點名堂出來。

一旦一件事的屬性對你而言變成了玩耍,那苦逼就不存在了,別人看你工作強度很大很辛苦,其實你是在其中愉快玩耍。

創業,一定要儘量做些自己享受而興奮的事。

7。跟一位第一次創業的朋友聊天焦慮,發現他們在融資、公司發展節奏上等各方面想得都還比較粗,很多地方不清晰,結合自己當年創業的經驗和心路歷程來看,其實第一次創業遇到類似問題是種必然。

創業這個事,第一次幹,你可以依賴的,很可能是你的業務能力、產品能力和使用者體感,這三者能讓你做好一個小生意,但想要長大則一定有瓶頸。

於是,你在創業過程中,必須不斷修煉和加強你對於戰略、資本、組織、管理等等的理解,並能夠最終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節奏和策略打法。

最不幸的狀態,就是一方面你可能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節奏和策略打法,另一方面又被外界很多因素推動著要玩命往前跑(例如資本驅動),這種時候,你容易變得很撕扯,團隊也很容易散掉。

8。近期有幾個關於流量、運營的思考和觀察——

1)如果你在抖、快等頭部流量平臺下做流量做粉絲,最好不要試著去做導流,而要直接在平臺內做成交變現。只有這樣你跟平臺的利益才是一致的,才最有可能獲得平臺認可和扶持;

2)未來2年內,在中小公司/個人IP運營變現上,將會存在兩種主要邏輯:

依靠長期使用者經營變現 or 追求依靠更高效的手段快速獲取流量極高效變現,後者的代表是直播帶貨變現;

3)媽媽、老人、學生&年輕人、女性將會是視野範圍內可見4類最有消費潛力的人群。中年男人則是最沒有消費潛力的,儘量不要做面向他們的生意;

9。昨天有人問我:2B運營和2C運營的區別是啥?

我的回答是:2C運營,使用者為個體,是否使用or購買全憑個人意願&喜好,你只需贏得使用者個人喜好&認可就可實現產品增長。因此做好2C運營更需要懂使用者,有網感,在2C運營領域內也往往更容易出一些個人英雄,包括我自己也是典型適合幹2C的人。

但2B運營,你的使用者是一個組織,他們關於是否使用你產品的決策邏輯較為複雜,甚至不同客戶可能會完全不同。

在2B的範圍內,必然需要長期真正解決企業內部的具體業務問題並贏得企業整體認可才能持續實現產品增長。

這導致做好2B運營,更需要懂業務、懂行業,也更需要善於處理多頭溝通,更講求團隊作戰。在2B運營裡,會有牛逼的團隊(如華為),但很少會冒出來牛逼的個人。

10。跟張詩童見面吃飯,我倆第一次見,還挺對脾氣。

聊完下來,有幾個點比較有共振——

1)如果想做好一個每日持續輸出能力穩定的知識主播和IP,需要至少有2個左右全職團隊專門配合這個主播來每天做資料整理、選題和內容組織,也需要知識主播每天至少投入3小時左右來進行資訊攝入和沉澱,對知識主播的學習和資訊吸收能力要求極高;

2)一個知識IP和主播,如果想要長期紅,則人本身最好一定要簡單真實,不裝逼,也不存在表裡不合一的情況,這樣才能把這事幹得足夠長。否則,如果僅僅只是在表演,則演到某一天一定會枯竭;

3)做抖音號,

有兩種邏輯,一種是先做泛

,要知名度和粉絲,然後再篩選過濾精準使用者;

另一種則是直接錨定某個精準定位

,一杆子捅到底,直接在相關定位下快速打成頭部,佔據精準目標使用者們的心智。

11。在華為的企業文化裡,有3個核心關鍵詞——

開放,妥協,灰度。

灰度,很多時候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以退後一步換取更大迂迴空間的政治智慧。

任正非提過:黑白分明的事物多是曇花一現,灰色才是人性的真實寫照。他也相信:不確定性客觀存在,方向大致正確就要行動。

在華為內部,有三組詞也被經常拿出來放在一起說:開放妥協灰度,尊重寬容理解,理想現實均衡。

從我的感受來說,這幾組詞,其實奠定了華為作為一家國際化的頂級2B企業的基因。

但如果你想做的事更偏2C,可能會有些不同。2B更需要閃轉騰挪,2C更需要犀利直接。

當然,任何組織和企業長大後,都需要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