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大作戰

6月中旬,我和一位電裝組長出差,我是主設計師,不過公司要求由他帶隊。

經過兩天的奮戰,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就差一些線沒接,我就向我們工程部經理彙報了情況,他要求我們明天就可以回去了。我把這個資訊傳達給了電裝組長,沒想到了他竟然勃然大怒。

原因是他想多耗一天,多賺一天的出差費,而他應該是出差團隊的老大,我不應該私自做主。我屈服了。

我認真地反思,到底是哪出了問題,我真的做錯了嗎?還是我面對淫威太過軟弱了?

我真的想知道答案,力求在書中得到答案,這時我剛好在讀喬·歐文寫的《韌性思維》,這本書系統地講述瞭如何獲得韌性思維習慣,書中列舉了10中思維習慣,每種思維習慣進一步細分,並有實踐的建議,非常易於操作。透過不斷地實踐,從而實現自我效能感。

人際關係大作戰

作者喬·歐文是英國的暢銷書作家,四次獲得英國特許管理協會年度圖書金獎,創辦了八家慈善機構,英國大型畢業生招聘機構Teach First創辦人,演說家等等,實踐非常豐富。

他的《韌性思維》讓人很容易想到斯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有異曲同工之妙。

《韌性思維》的內容如此豐富,但他的主題思想還是非常明確的,其中向外拓展人際關係始終貫穿全書。

人際關係是人們繞不開的話題,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無論自己喜不喜歡,總會和他人接觸,和人接觸顯然能帶來諸多好處,你能從他人那裡獲得幫助和支援,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團隊的力量不言而喻。在當今社會里,你不可能一個人取得成功,就連漫威和DC的英雄們也組成了聯盟,不是嗎?

不過反過來講,也正是人際關係帶來了問題,心理學家甚至會這樣說,沒有人際關係就不會有心理問題。

凡事都有兩面性,也沒必要投鼠忌器,總的來講人際關係帶來的好處是遠大於壞處的。

在10大思維習慣中,作者單獨拿出一章來闡述如何向外拓展。

首先是建立信任。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領導力的維持並不是靠權力和命令,而是靠信任。如今是自媒體時代,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自我表達,現在人們的思想空前自由,已經不再是20世紀命令式的工作方式。隨著專業人士越來越多,沒人願意被管理,所以唯有信任他人才能領導他人。

第二,積極傾聽。21世紀,自我的意識更加強烈,我們更加關心自己,而我們最缺乏的是被他人關心,誰如果能夠仔細傾聽他人的意見,必將大受歡迎。

第三,給與欣賞式建設性迴應。先肯定他人意見有利的一面,然後再說風險點。次序非常重要,這是對一個人的尊重與肯定。

第四,感恩。千萬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和感謝。作者提出在工作中讚美次數要10倍於批評,這樣更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誰也不會對一句“謝謝”產生牴觸的。

第五,有效社交。我們要找到那些能給我們支援的人,而不是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的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有權利的經理人、公司內部和外部的搭檔、有影響力的人、外部人物的支援,這些才是我們專業領域的有效社交。

除此之外,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對提高自信,維持良好的個人表現至關重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會帶來專業性和團隊的支援,在此幫助下,克服困難會容易得多。外部的支援也將為我們帶來持續的個人良好表現。

不過事情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樣順利,就像我開頭的經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的,要不然也沒有“孟母三遷”了。作者也在最後一個章節中,給出了論點——“你工作的地方塑造了你和你的未來。”

作者提出,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兼具挑戰性和支援性。只有在正確的環境中才能有最佳的表現,而許多環境正在讓傑出的我們幹著非常平庸的事情。

環境也許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但對我們的塑造應該是驚人的,所以我想我是否應該換個環境了呢?!

人際關係是我所欠缺的,所以在《韌性思維》裡對此特別關注,這也是作者喬·歐文建議的閱讀方式之一。我們沒必要按照順序來看,從最感興趣的入手是很好的閱讀方法。在這10種韌性思維裡,不知你對哪個更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