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體制人,可以離開體制,卻依然過的好?

1

昨天,獲悉一個原同事的喜訊:他又升職了!

很為他開心。

這些年,有不少同事,陸陸續續辭職。這很正常,有人離開,有人進來,體制內也是社會職業的一種。

我和其中一部分人,一直保持聯絡,所以會大致瞭解他們的現狀:過的很不錯。當然,不是說他們沒有煩惱,人在每個階段,會有每個階段的煩惱。

但問過他們一句話:後不後悔當初離開體制?他們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不後悔。

這就夠了,說明他們已經適應體制外的生活,並且活的遊刃有餘。

2

拋開個性化的東西外,我發覺他們身上有三個共性。

第一,在體制內,乾的都很好。

他們不是負氣離開體制,更不是適應不了體制才離開。

他們原來在體制,就都是佼佼者。

一般來說,在游泳池不會游泳,被扔進大海,那麼你被淹死的可能性,會更大。

所以,在游泳池,遊的好,才

可以

去大海試試。

而不是在游泳池,遊的不好,換到大海里試試。邏輯不對!

哪些體制人,可以離開體制,卻依然過的好?

第二,有想法的人。

在體制內,就屬於有想法的人,不是稀裡糊塗,也不是混日子。對自己為什麼離開、新工作的定位,都很清晰。

記得有位原同事說過這樣的話:在體制內工作這麼長時間,已經適應的很好,過的也相對舒服了,但自己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希望擁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去鍛鍊身體,陪伴家人,所以選擇了離開。

他現在的工作,如果多加班、更努力,賺的錢會更多,但他始終記得自己離開體制的初心,沒有那麼拼,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

因為清晰,所以他們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過渡期,很順利。他們事先對即將遇到的挫折和困難,有心理建設,不至於迷茫。

第三,有人脈。

社會上,對體制人有一種分類:舊派體制人和新派體制人。

舊派體制人,就是你能想到的那些固有標籤:封閉保守、夜郎自大、不思進取。

新派體制人,代表的是體制人的新面貌,他們和體制外的人一樣,只不過職業分工不同,就業於體制而已。

按照這個分類,那麼敢於離開體制的人,都屬於新派體制人。

他們心態開放,樂於接受新事物;離開體制之前,就不會隔絕自己和社會的聯絡;嚴格要求自己,每一次和他人的接觸交往,都是一次自我的展示。

這樣的心態和做法,何愁沒有人脈?

要知道,給你介紹工作或者挖你過去的人,絕不是做慈善,而是認可你的為人或做事能力,預料到你確實能為新的工作,創造收益。

哪些體制人,可以離開體制,卻依然過的好?

綜上,反向推論:如果在體制內,就過的不順、混日子、沒人脈,那麼辭職之後,大機率也會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