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知識是怎麼來的?他(她)咋懂那麼多呢?

這是我們仰望大領導時的普遍感覺。其實,你到那個位置上,你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煉,也能做到,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話從頭說。領導的知識怎麼來的?領導也是從崗位上幹上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他的知識體系中,原來的工作專業肯定佔了一大部分內容,這毋庸置疑。問題是,我也在這樣的基層崗位上幹過啊,他怎麼現在不一樣了呢?

領導的知識體系除了老本行這個板塊外,還有一個板塊,這個知識板塊的來源說起來有點搞笑,就是開會。

開會?前些年會議多、文電多不是被痛批麼?不是要求各級減少開會發文麼?怎麼成知識來源了呢?

可你想啊,如果一個領導調到了新的崗位,分管的業務比較多,有些業務他又不懂,他怎麼獲取這些知識呢?就靠開會啊,反正開會一把手都是最後一個講話,先聽懂行的人說,說的多了,這個專業的資訊吸收的多了,自然就會獲取很多知識。就好比新官一上任就要調研一樣,到下面聽聽懂行的人怎麼說,再看看內行怎麼幹的,借鑑一下,就知道用什麼套路了,並不一定非要懂具體工作。

另外,作為領導,也要參加上級的會議,他可以從中聽到我們基層接收不到的資訊,這就豐富了他的知識儲備。

所以,我認定,開會是當前我們培養幹部的一個重要方式。

還有一個知識板塊,它的來源比較不明顯,我們常常講,但真的沒把它放在心上,是什麼呢?

答案是理論。

也許有人會說:我沒覺得學理論有什麼用。可如果你真學了,你就會發現,由於我們長期從事某些工作,形成了我們固有的思維,而這些思維,都包含在理論裡、哲學裡。也就是說,你可能不學習理論和哲學,但你的行為卻與理論和哲學相符合,所以你“日用而不覺”。當你走到上一級領導崗位時,你依然在用這些思維,有時候也依然符合實際,有時候卻不那麼符合實際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好好學習一下理論和哲學,再深入探究一下身邊的實際,就可以及時調整自己。職務越高、面臨的環境越新,理論和哲學就越能幫助到你。

寫到這裡,領導的知識來源基本可以說清了。如果你說,我不,我要當個賊好賊好的領導,我還要提高,那怎麼辦呢?

假設你是個學文學的,組織讓你分管一個技術性很強的領域,你不懂,要從哪裡學起呢?

答案是從專業方向學起。找來幾十篇描寫這個技術發展方向的論文,反覆讀一讀,你就可以把它的發展方向把握住了,再加上與一線人員的聊天,甚至也可以請教一下,很快就可以把握住大勢了。這叫技術理解力,知道它做什麼用的就行,不用知道它怎麼做的。

比如:未來空軍,是發展能夠空中格鬥的殲擊機呢?還是發展導彈呢?這可是方向性的大問題。讀一些相關的書就知道,當然是導彈,以後超視距作戰,你在雷達上看到對方飛機,一按按鈕,導彈飛出,跟蹤對方直到打下來,根本就不用空中格鬥了啊。

領導的知識來源,基本就這幾個方面,當然這只是基礎。如果每天看看新聞,發散一下思維和想象力,來個跨界,也算一種拓展和創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