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職場危機》

“中年人”的範圍有幾種劃分,個人認為35-60歲貌似比較合理。這個年齡段是真正“上有老下有小”,堪稱社會的棟樑、家庭的支柱。

中年也是最勞累、最悲哀、最苦逼的。過去的一年,認識的同事、朋友、同行中,數以百計的人工作發生了變化,有“天災”,有“人禍”;有外因,有內因;有被動,有主動;有柳暗花明,有前景堪憂。人到中年,特別是40(女)50(男),選擇已經不多了,每一次風浪都可能沖垮脆弱的人生“堤壩”,每一次選擇都可能覆水難收。

有人說中年人最慫,我以為,“慫”是表像,“慫”是無奈中表現出來的感覺,因為無路可退只有面對!我們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我們是妻子的丈夫、丈夫的妻子;我們是上司的下屬、下屬的上司。我們不敢上班請假,更不敢下班打架。我們不敢放鬆自己,更不敢得罪公司。我們不敢丟了手機,更不敢丟了工作。

然而,那麼一天,你突然被上司“暗示”、被HR“約談”⋯你卻發現自己除了這份工作,已經沒有其他養家餬口的本事了,甚至連健康、家庭都經不起折騰了。於是,你不得不謙和,不得不沉默,不得不壓抑,你擔心任何言行上的失誤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痛定思痛,平心而論。其實撇開職場陰暗面和潛規則不談,任何公司要“調整”的不是大部分的中年人,而是專業能力、創新動力的人。年輕人有年輕人擅長的技能,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經驗和本領。35歲以後,只有不斷地虛心學習、擁抱創新、挑戰自我,不依賴經驗,不躲在舒適區,持續拾遺補缺,加強自己的能力短板。簡單說,就是超越過去的自己。

有這個意識的人在不斷與時俱進,不斷積累經驗和人脈,職業和人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沒有這個意識的人,甚至還有點“依老賣老”,孤芳自賞,等到HR找你,就為時已晚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職場風雲比“莫斯科”更扯淡!

柴靜的《看見》裡有這麼一句話:“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所以,只有極致的攀登,才能看到極致的風景。年紀未老時所有拼搏的汗水和淚水,都是為了“4050”以後有更多的選擇,乃至有向公司 say no的底氣。

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那些吃過的苦,受過的累,小鎮上吃過的盒飯,半夜裡開過的山路,一張張看得頭暈眼花的報表,一份份改得心煩意亂的材料,都將指引我們成為更優秀的人。

更重要的是,

成為更自由、更像自己的人。[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來看我]

《中年人的職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