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一年多後

原標題是《裸辭一年多,我一點也不後悔呀》,但聽著有點欠揍,所以把後半句去了,啊哈哈哈哈~

2019年9月裸辭,沒有規劃過裸辭之後的生活,當然,裸辭之前的,也沒有。

走到哪算哪,皆可,大概就是我的行事做派吧。

如今一年多過去,想要把這“停下”的感覺,分享出來。

辭職前,預想過這個年齡、這點能力,可能面臨的艱難,但當它真實發生時,我還是慌了。

第一次體驗了30來歲沒有突出技能以及未婚未育,進入職場的殘酷;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生活前所未有的凌辱和生存的危機。

我承認,我痛哭過、痛苦過。人剝離了社會屬性本來就容易產生自我懷疑,沒有底氣,還好有一點我不曾動搖:我並不認為人需要去證明所謂的價值和意義,也不認為只有獲得了財富和社會地位,才配得到外界的尊重與認可。

所以,面對質問和質疑,尤其在面試的時候,我不想用話術去包裝一個漂亮的答案,儘管那可以讓阻礙減少一些。

說也奇怪,到這個階段莫名變得誠實起來,對自己,也對別人,有時甚至誠實到連我自己也訝異。

這種誠實,不再是像20來歲初入職場時那般大殺四方,正面剛所有荒唐的規矩和評判。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無用”,既是如此,繼續強“剛”,不過也只是逞逞口舌之快罷了,而那是多脆弱的自我安慰呀,太沒意思了。

現在的誠實,只是簡單的一句“不”,擲地有聲。能被接受,便留下,不能接受,便流浪。

窮困潦倒也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我特地看了很多街頭流浪的紀錄片,為自己今後可能無依無靠、流浪街頭的生活,提前做了些功課。

哈哈哈,扯得有點遠,寫到目前似乎還沒看到什麼值得“不後悔”的理由。可能因為我並非盲目的樂觀主義者,喜歡先呈現不工作後的狼狽的一面,主要是不想神化或過分美化裸辭後的生活真相,更不想編織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讓大家陶醉其中。

不工作,固然可以最大額度享受自我,但同時也必須得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社會對一個30多歲的成年人的容錯率還是很低的,一旦聽停下、慢下,有可能就意味著永遠被拋下,再也回不去原來的位置。

是的,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可能已經回不去了,然而並不後悔。

如果不離開那條“正常”的軌道,我不會發現,每天頭頂的雲,變幻了那麼多姿態;傍晚的夕陽,原來有那麼多色彩;光與影在一起,竟是那麼調皮。

無論如何,那些在我腦海盤旋了千萬遍的生活,始終值得我去一一驗證。

在上海最繁華的街區,租了個10平米單間,自己摸索著學習畫畫、攝影、修圖、調色、剪輯、手工、快板、三絃,偶爾逛個展或博物館,大部分時間在街頭漫無目的遊蕩,寫寫拍拍,看建築、看行人、看天空,看風推著雲能走得多快,看雨沿著屋簷垂下排成排。

我從來沒有這麼認真地觀察過周遭的一切,原來有那麼多不起眼的角落,值得另眼相待。身體感知的雷達,變得空前敏感,可以捕捉到生命的靈動,這世界突然可愛起來。

而在這之前,我對美的意識,並未覺醒,想來真是遺憾。

如今倒也不是覺今是而昨非,其實今是昨也是,只是解構的角度不同了而已。倘若再讓我看一眼舊時的人與物,眼中所見,定然是另一番光景。

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培養一個新的興趣,等於多提供了一個維度,觀照萬物。這一年的認知與審美,不敢說升級,可確有一番徹底的更新了,不得不說,我好愛這全新的視野。

看到了許多美景,也讀懂了許多艱辛,比如突然就聽懂了很多歌曲,突然就明白了中年危機,也突然理解了很多人的求之不得與不甘心。我算比較幸運,終不再受困其中,只當自己來到塵世總歸要扮演一個角色,財富地位、愛恨嗔痴、得到失去,不過是在這世間行走的外衣。

如今我又可以專心做很多事,靜下心來好好看書,這感覺太久違了。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沒文化的人,看書實在有附庸風雅之嫌,同時又看不慣許多人明明自己也不看書,但卻孜孜不倦勸人看書,誇大看書的效用,時不時秀秀看書的優越感。我心想,如果看書都看出優越感了,那豈不白看了,不看也罷。

過去人們獲取知識資訊的渠道有限,書本是不可或缺的渠道,而現在渠道這麼豐富,視覺的、聽覺的哪一個不更便利呢,大可不必畫地為牢、捨近求遠,透過書本,或是其他渠道,本質上都是獲取的手段。

人在閒的時候,真的很喜歡瞎琢磨。比如我就很納悶是誰發明的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律、思維,為什麼是那樣的?假如改變會怎麼樣?

於是我從最簡單的入手,把日夜顛倒著過,三餐變成兩餐或一餐半(一餐+小零食),時間也不遵循飯點。結果發現,對新的作息,沒有任何不適應。吃三餐對我真的是負累,少一餐之後,困擾我多年的便秘居然好了,整個身體都輕鬆極了。

然後我開始無限發散地遐想,假如人類把作息時間改一改,一日兩餐,凌晨12點到中午12點睡覺,下午6點上班,10點下班,每天工作4小時,睡覺12小時,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會不會也可行呢?

古人日落而息大概是因為沒有電吧,農耕農作可能還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在格子間的上班族,應該還是可以換一套作息系統的吧?

總之,一切以時間為尺度的東西,我都深表懷疑。在我嘗試顛覆腦中原有秩序、認知和價值體系的過程中,最先被打碎扔掉的,就是時間。

你要說瞎琢磨這些有什麼用呢,我也知道沒什麼用,我做的很多事情,甚至我這個人,可能都是無用的。可是那些有用的事情,我真的不擅長,也不愛做,怎麼辦呢。

若是當廢柴有等級,我肯定是其中的王者。在很多人包括我的家人看來,不工作、不賺錢等於浪費時間,我幾乎無法說服任何一個人來認可我的選擇,我也不再想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解釋這件事上。對我而言,真正的浪費時間只有一種,就是身在此時,而心不在此刻。

家人不止一次憤怒地質問我:“你憑什麼這不願意那不願意,你有什麼成就,你對家庭、對社會有過什麼貢獻?你現在還年輕是逍遙,以後老了怎麼辦?”

若是從前聽完這些,我會對家人產生愧疚感,因為我沒有成為他們眼中的正常人,也沒有賺錢讓他們過更好的生活,即使我真的很努力地嘗試過。。。

一直以來,深陷對自我的否定和生活的癥結,大抵源於此。好在,如今都已刑滿釋放。我已經接受了自己不擅長賺錢這個事實,說明一下,不是不愛,是不擅長,不知道怎麼讓自己想做的事能賺錢。

原本這些會帶給我很強的恥辱感,但現在不會了,它就像我也不擅長跑步、不擅長下廚、不擅長社交等其他所有我不擅長的東西一樣。

不過,不擅長社交,與不擅長與人交流是兩回事。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我是會經常和陌生人搭訕的人,引起我注意的人和事,都愛湊上去搭幾句,並且熱愛多管閒事,大街上、火車站、地鐵裡,遇到拉拉扯扯的男女,或者哭鬧的小孩,我基本都會停下來觀察一下,隨時準備路見不平一聲吼。想來,像我這種人,至今還沒被人打shi,說明社會還不算太壞,啊哈哈哈哈。

說到底,對裸辭的恐懼,或者說大部分人這一生的束縛、艱辛和委屈,背後的“元兇”只有一個:生存。

很遺憾,關於這個問題,我這裡沒有答案,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我承認,敢於慢下來,勇氣和實力必備一樣。我肯定是沒有實力的,勇氣也並非源於自身多強大,更多的是客觀因素所致。

比如我是單身,不出意外,應該一直會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且我還不太愛吃;家中有兄妹,長輩有人照料,沒什麼太大變故的話,衣食基本也有保障。我個人混得好與不好,於家庭只是錦上添花的點綴,還不到需要我雪中送炭的地步。

所以,我選擇了一種比較瀟灑的活法,只是運氣比較好。

當然,我也做好了運氣隨時走掉的心理準備。到那一天,我也許風餐露宿或老無所依,瘦骨嶙峋,渾身髒兮兮散發著難聞地氣味兒,餓了在路邊翻翻垃圾桶,累了就席地而躺,賣賣當年畫的明信片、小手工,哼哼小曲兒,懶洋洋地曬曬太陽,慢悠悠整理回憶。

如果運氣足夠好,尋得一處清靜茅屋,得以迴歸山野,那便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

思緒飄到這兒,就想起小時候村裡的大人們總是訓斥小孩“不好好讀書,就給你買個牛放!一輩子待田裡!”

沒想到在城市兜兜轉轉多年,最終還是想回村當個放牛娃,是不是特好笑,哈哈哈~可是啊,家鄉的田,已經荒草叢生,早沒了牛的影子。

哎喲喂,當初是哪個號召進城的呀,害我空歡喜一場,白忙活一圈。

算了,歸根結底,沒有任何一種生活比另一種更容易些,不管工作或不工作,生活以及如何和生活,願我們都早些找到自己的處世哲學,在各自的選擇裡活得儘量舒坦、灑脫一些。

祝好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