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職場中的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工作上一直拼命努力,卻無法獲得理想的業績;

嚴格按照上司或者客戶的要求工作,卻不能令對方滿意;

同事看起來不怎麼賣力,卻能輕輕鬆鬆升職加薪。

同樣是一天24小時,一週5個工作日,為什麼有的人越忙越亂,而有的人卻怡然自得呢?其實,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是陷入了對時間的“稀缺思維”陷阱中。

說到時間,我們不得不提到美國管理學家科維,他將時間分為:緊急重要,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不重要,不重要緊急,共四個象限。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有研究發現,那些工作中執行效率低下的員工,往往把90%的時間花在了第一象限上(緊急且重要),把幾乎剩下的10%的時間又用在了第三象限上(不緊急也不重要),

忽視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導致無力規劃未來,一個突發事件來臨,就會不堪一擊。

這種著眼於區域性,忽略全域性,著眼於眼前問題,忽略未來的思維,被稱為“稀缺思維”。

本文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講解“稀缺思維”的核心是什麼?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哪些?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跳出稀缺思維陷阱,提升職場競爭力。

01 稀缺思維的核心是什麼?

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莎菲爾,聯合出版的書籍《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中提到:

稀缺思維是一種需求比資源多的主觀感受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比如,窮,是金錢的稀缺;忙,是時間的稀缺,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基於焦慮,傾向於在十分有限的範圍內“精打細算”。

在一項大規模的營銷實驗中,實驗人員為一批客戶郵寄一張寫有截止日期的禮券,而為另一批客戶郵寄了不過期的禮券。結果發現,寫有截止日期的禮券竟然大大提高了兌換的機率,而沒有截止日期的禮券,因為沒有時間稀缺的影響,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被丟棄。

同樣的,研究者還發現,在銷售週期最後幾周或者幾天時,銷售人員的工作努力程度達到了頂點;距離發工資的時間越近,人們投入工作就會越賣力。

“雙十一“購物便是利用“時間稀缺”來促成交易的典型案例,人們普遍認為:淘寶商品在11月11日這天會降到全年最低價,過了這個時間,就享受不到這麼低的價格了。

這個現象,一是滿足了使用者愛佔便宜的思維,讓人買了以後心情愉悅;二是充分誘發了使用者的焦慮情緒,一年只有一次的機會,怎能錯過。

基於這兩點,大量的使用者在雙十一這天熬夜搶購,導致第二天精神疲憊,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於經過漫長的等待,收到的物品質量不好,或者尺碼不合適,反覆退貨換貨造成更多的郵費支出。

「真話財經」曾對但淘寶雙十一進行了價格分析,發現有高達80%以上的商品並非最低價格,並且很多商家,在雙十一活動之前,已經將原價提高了0。8倍,再以半價出售,使使用者造成了低價的錯覺。

看似我們對時間、金錢,進行了很好的利用,實則因為“稀缺思維”,我們考慮的不夠長遠,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02稀缺思維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都有哪些?

稀缺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當下的專注度,取得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長遠來看,它會限制人們對未來的規劃,降低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

① 產生“管窺”效應,造成目光短淺

稀缺思維讓我們具有了“管窺之見”-即只專注於管理手頭的稀缺,而變得非常短視。

我們的大腦一旦被“稀缺思維”控制,注意力就會集中在眼前這一個問題上,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2005年4月23日晚上10點,美國一名消防隊員亨頓,接到了他這輩子最後的一次消防報警。在收到報警後的60秒內,亨頓和消防隊員都已經穿戴整齊,並迅速跳上消防車,趕赴火災現場。

如果不是相消防業內人士,很難理解亨頓的死因,他並沒有因為火焰灼燒而殉職,也不是因為吸入煙霧,更不是因為房屋倒塌。

事實上,在去往火災現場的路上,消防車行駛太快,遇到一個急彎,左後門忽然被掀開,亨頓被甩了出去,頭部撞上馬路鐵柱,兩天後,亨頓離開了人世。

通常情況下,消防員在趕往現場時,不僅要全副武裝,在抵達前還必須制定出一系列的消防策略:他們需要研究起火建築的結構和佈局,制定出進出火災現場的路線,還要計算出所需水龍頭的數量。因為專注於諸多準備工作,亨頓忘記了系安全帶,隊友也疏於提醒,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據統計,消防隊員在車輛事故中喪生的機率,僅次於心臟病,排行第二位。在這些事故中,79%的消防隊員死於沒系安全帶。

消防員把“幾分鐘之內趕到火災現場”,視為最重要的事情,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實在令人惋惜。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② 造成“頻寬”負擔,降低人的智商

頻寬,是指人的心智容量。大腦只會記憶有限的資訊,而且是有選擇性的記憶。

書籍《稀缺》的兩位作者在寫這本書之前,常常會利用工作間隙玩一個叫作《爭奪》的遊戲,遊戲非常簡單,他們總是能得心應手,但是在寫《稀缺》這本書時,遊戲中獲得的分數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特別是截稿日期越來越近的時候。

他們蒐集了大量的的資料,發現自己的“頻寬”受到了影響,腦容量隨著寫書的專注,以及截止時間的壓力,變得比之前遲鈍。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頻寬超負荷的感覺,你工作了一整天,駕駛著汽車回家,卻因為太勞累錯過了高速出口;你今天處理完一樁棘手的事情,在路上遇到一個熟人,他講了一下笑話,笑點很低的你卻一點都不覺得好笑。

哈佛大學教授喬治·米勒曾提出一個“7定律”:人類的大腦在處理資訊時,極限是7,所以許多資訊的組合都以7為極限。

比如,一個消費者在一個領域,最多隻能記住七個品牌,像紙巾這類經常要用的產品比較容易記憶,但對於一些重度消費和輕度消費品,人們就很難記住那麼多,頻寬一旦被佔用,就會感覺精力不夠,對其他不太重要的事情進行排斥或遺忘。

對於時間稀缺的人來說,需要關注的東西太多,導致“頻寬”變少,大腦中總是浮現那些沒做完,又很緊急的事情,讓人一直處在很趕的狀態。

越趕頻寬越少,頻寬越少就越難處理好,越處理不好,時間就越稀缺,最後陷入惡性迴圈中。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③ 形成“充裕假象”,增加人的拖延

我們的時間總是在經歷著這樣的一個過程,由非常“充裕”慢慢的變得非常“稀缺”。

回想下我們過去,我們是不是在接受到一項任務時,主觀會覺得我們的時間還挺多,我們打算把任務先放一放,去喝杯咖啡,刷會兒抖音,這其中也滋生了我們的拖延症。

在字典中,動詞拖延的定義是“推遲、延後、延緩、延長”,直白一點,就是“以後再做、以後再說。”

學生會推遲寫論文和複習迎考的時間,當時間不多時,才會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自由職業者在沒人監督和催促的情況下,很容易將事情擱置一旁。

有的人不會為自己的拖延感到煩惱,並且也不承認自己在拖延,他們外向開朗,過於自信,認為今天雖然拖延了一些事情,但是以後總會成功。

事實上,“稀缺思維”帶來的“充裕假象”,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1️⃣內在後果

因為拖延,我們必須承受某種內在情緒的折磨,從焦慮、惱怒到後悔、絕望。很多人從外表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內心卻在經歷極度的煎熬。

英國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曾因一篇遲遲未交的文章,讓信使在門口等了很久。他後來反思出這樣一段話:

“我們一直在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

2️⃣外在後果

有的時候,我們並不會想到拖延給我們造成什麼直接後果,直到外部給了我們反饋。比如我們因為拖延沒有及時還信用卡賬單,等到逾期後補上,在貸款買房時,才發現信用不良被拒貸或付出更高的利率。

我們認識不清時間的“稀缺”,我們就不可避免的染上了拖延的瘟疫。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03利用三個方法,跳出“稀缺思維”陷阱

① 利用效率的潮水原則—管理好生物鐘,找到最佳狀態。

著名心理學家蓋茲告訴我們:由於人體生物鐘的神奇作用,一天中,人的大腦在各個時段的清醒程度是有差異的。

有位時間生物學家專門列出了這樣一張效率參考表:

6—8點:機體休息完畢並進入興奮狀態,肝臟已將體內的毒素全部排淨,頭腦清醒,此時進入第一次最佳記憶期,比如大量的閱讀、背誦。

8—9點: 神經興奮性提高,記憶仍保持最佳狀態,心臟開足馬力工作,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比如做計劃、寫作和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

9—12點:身心處於積極狀態,熱情將持續到午飯,精力旺盛,人體處於第一次最佳狀態,可以安排一些重要會議,展開討論。

12-14點:白天第一階段的興奮期已過,精力消耗不少,需進行午餐,午餐後,精神容易睏倦,進入24小時週期中的第二低潮階段,此時反應遲緩,宜適當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時。

14—16點:身體重新改善,從低沉期解脫出來,思維慢慢恢復活躍,工作能力逐漸恢復,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可以持續數小時。

16—19點:工作效率更高,體力和耐力達一天中的最高峰時期,試驗顯示,這段時間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期。

19—21點:體內能量慢慢消耗,情緒不穩,可以適當放鬆娛樂,參與輕度鍛鍊,和朋友交流,有助於在晚上順利入睡及提高睡眠質量。

21—23點:各個臟器活動漸慢,看幾頁書,做一個覆盤,聽一首音樂,慢慢進入夢鄉。

透過以上的效率表,我們不難看出:上午的時候,人的腦力活動效率最高;中午的時候,大腦的靈敏度會降低;午飯後到兩點,大腦思考到了最低點;晚飯後,腦力活動慢慢恢復,變得比較活躍。

有人將這些現象稱之為:效率的潮水效應。

如果我們瞭解了自身的生物鐘,利用生物鐘的槓桿撬動效率的提升,我們就能更高效的處理好,一件又一件的棘手的事情,同時也能避開稀缺的陷阱。

② 利用5W2H工具--為決策和行動列好大綱

當時間不太充裕,事情又堆積在一起,稀缺思維會讓我們的大腦變得非常混沌,我們不知道應該先做哪件事更好。

劉潤老師在《5分鐘商學院》中,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老闆給方林交代了一個任務,推進公司不溫不火的“前員工俱樂部”的運營,方林接到任務後,把“前員工俱樂部”六個字寫在了思維導圖的中央,然後……然後就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從何開始,他把李雷叫來:你先幫我調查調查前員工俱樂部的現狀吧。

李雷領命走了,三天之後,老闆非常著急地問起來,方林跑去崔李雷,一邊吐血,一邊懊惱自己居然沒有交代李雷何時反饋,也沒討論出更周全的計劃。

這種毫無規劃,毫無時間截點的任務,讓方林受到老闆的痛批。

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發明了一種簡單、方便、易於理解的分析工具,以達到準確界定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

這種方法也廣泛運用於企業管理,以及個人的工作梳理,即5W2H分析法。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What:這是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

Why:我為什麼要做?我可不可以不做?

Who:哪些人可以參與?由誰來做?

When:在什麼時間段進行,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Where:在什麼地方做?

How to: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方法論有哪些?

How much:做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質量要如何?

透過問“是什麼?為什麼?誰來做?什麼時候做?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來訓練我們的思維,有助於我們在短時間內,讓思路更具有條理化,摒棄掉盲目,從而全面的思考問題,避免在忙亂中做出錯誤的決策和行動。

③ 拓展“餘閒思維”,留出定量時間,對抗“救火陷阱”

我們常常遇到最緊急的問題,就會像上文的消防員一樣,專注於快速到達現場救火,忽視“安全帶”的問題,一不小心步入“救火陷阱”。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求職者,約好上午10點來公司面試。一直到10點20分,這個求職者才打來電話道歉,說路上堵車要晚到10分鐘,我向面試官說明了情況,面試官表示願意等等,可到了10點50分,求職者還沒有出現在公司前臺,面試官只好去參加了下一個面試。

事後,我才瞭解到,這個求職者不僅忽略了堵車的風險,還因為對附近環境不熟,在找電梯入口時花了大量的時間,導致面試被取消。

我想,這個求職者並非故意遲到,而是缺乏一種將餘閒時間空出來的思維,他可能在來之前,查好了路程所需時間,也選擇好了適合自己的交通工具,但他忽略了堵車這個完全不可控的因素,也忽視了公司周邊環境的複雜程度。

在上班早高峰的時段,如果他能預留出半小時或者更長時間,用以應對複雜的突發狀況,也許就不至於錯失良機。

在時間太少,任務太重的情況下,我們更要重視起“餘閒時間”,在日程表上留下一定的空白,當面對稀缺的威脅時,我們才能變得篤定有序。

還在瞎忙?窮忙?3招,教你升級思維,擺脫“稀缺陷阱”

04 結語

大多數職場人,因為上一個事情沒解決,又投身於另一件事情上,不斷的借用有限的時間,不斷的交叉做事情,導致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焦慮,這種處境就是我們所稱的“稀缺思維”陷阱。

如果處理不好,我們就會陷入死迴圈中不可自拔。我們的工作也猶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不清。其背後真正的邏輯有三點:

稀缺思維 產生“管窺”效應,造成目光短淺

稀缺思維造成“頻寬”負擔,降低人的智商

稀缺思維形成“充裕假象”,增加人的拖延

想要跳出這種陷阱,我們需要依靠以上三個方法:

利用效率的潮水原則,管理好生物鐘,找到最佳狀態;利用5W2H工具,為決策和行動列好大綱;拓展“餘閒思維”,留出定量時間,對抗救火陷阱。

這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的時代,唯有不斷的思考和行動,才能與世界平行。以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