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如果把狗子自小扔到野外,它會不會“返祖”變成狼呢?

咱們先看幾張圖片。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是不是很像遊蕩在咱們中國農村田間地頭的“大黃”?

實際上,這些“大黃”的學名叫做“澳洲野犬”,它們世代棲息於澳大利亞野外,屬於一種自力更生的“野生動物”。

要說這狗子外觀方面跟咱們熟悉的“大黃”的些許區別,可能就是它的那兩雙傲嬌的大長腿~身材不用刻意保持,就很好。。。。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自食其力的“澳洲大黃”

在廣袤的澳洲,“澳洲大黃”們沒有天敵,幾乎處於食物的鏈頂端,竟然搞得澳大利亞野狗成患,不僅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還給當地人的生活也帶了了不小的威脅。

當然,跟同樣讓澳洲人非常頭疼的野兔情況差不多,“大黃”們也並非澳洲的自有生物。

據科學考證,大約8000-

5000年前,

有東南亞人越過赤道往南(當時澳洲和新幾內亞還有陸地連線),遷居到了澳洲周邊的一些小島上,並陸續進入澳洲大陸。

和他們一起“南下”的,還有這些已經被人類馴化好了的“大黃”。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澳洲野狗的分佈

看到狗狗這種陌生動物,一向保守排斥的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竟然出乎意料地很快接受了這一新鮮事物。

不過,澳大利亞土著透過交易和收養得到這些黃狗後,並未將狗子作為動物蛋白來源,也不用它們去狩獵、看家(可能是沒什麼家當吧),只單純的將其視為“生活夥伴”和“暖寶寶”——用來睡覺時“暖被窩”。

在那些寒冷的夜晚,澳大利亞土著會和他的狗子相擁而眠。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電影《瑪麗·布萊恩特的奇險旅程》中的18世紀末澳洲土著——他們禦寒不靠衣服竟然靠“狗”!

至今,澳洲土著還流傳著一句諺語——“三條狗的夜晚”,意思就是說,這天的天氣特別寒冷,冷到需要抱著三條狗才能睡下。

然而,澳洲土著的人口基數一直不大,部落規模很小——在白人入侵之前,他們一直處於舊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分佈極為稀疏,以數百人的規模組成部落,到處逐水草而居。

但狗子的生殖能力卻是相當強的。因此,漸漸地,大量的“無主之狗”開始在澳洲無垠的草原、沙漠和山林灌木中游蕩,過起了完全獨自謀生的“野外生存”,活成了徹徹底底的“野狗”。

畢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其他地區的流浪狗都生活在城市或者農村的人類定居點周邊,日常可以翻翻垃圾什麼的;而澳洲土著根本沒有農業也就不存在定居生活一說了,狗子們只好迴歸野外,成了野生動物。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布里斯班動物園裡的澳洲野狗。很多中國遊客看了都嘲笑——這土澳真沒見過世面,竟然把中華田園犬養動物園裡

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白人陸續大規模殖民澳大利亞的時候,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奇怪的“野狗”。

白人們圈養的牲畜,時不時的,就成了野狗們的盤中餐,尤其是它們對綿羊的“破壞力”,要遠超過其他食肉動物。

另外,和狼不同的是,澳洲大黃們雖然名字裡帶著個“野”字,但它總歸還是狗。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一隻眼神憂鬱的長腿澳洲大黃

早前,純食肉型動物的狼在被人類馴化成狗的過程中,獲得了澱粉消化能力,逐漸進化成了雜食性動物~這也構成了狗和人類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基礎——畢竟,能吃到一起,才能過到一塊。

所以,野狗跟人類一樣,都屬於雜食性動物,人吃的,它都吃——這樣一來,相對於和人類有著明顯“距離感”的其他野生動物,澳洲野狗更願意接近人類的定居點,去翻找那些人類丟棄的廚餘垃圾,“順便”開開葷,“品嚐”一下人類們養殖的各色肥美的牲畜。

幾個世紀以來,野狗給澳大利亞的農場主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歷來,澳大利亞農民總會定期組團捕殺野狗,來人為的限制“澳洲大黃”們的數量,以維持生態平衡。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偷雞的澳洲大黃

在肉體上“予以消滅”的同時,他們還想盡了辦法,來遮蔽這些“不速之客”。

比如,全世界最長的建造物之一就是設在東南澳大利亞的一道跨度超過8000公里的防護欄。它打造於20世紀20年代,用來隔離澳洲野狗,以保護農場的動物。

同時,有些農民們也會選擇搞些“心理震懾”,比如把那些

被捕殺的野狗掛在村口,以警告後續準備進犯村莊的“澳洲大黃”。。。。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這時候,西方的那些“動物保護主義”者去哪兒了?

當然,除了隔離和消滅外,也不乏有一些野生大黃自小被人類收養,成了真正的乖巧的“大黃”。

有實驗證明,如果從把澳洲野狗從小狗崽起就進行人工飼養,長大後,它們和普通狗子的表現並沒太大區別(除了個別時候,攻擊慾望比普通狗稍稍強了一點),並不需要專門的馴化——只要你按時投食,摸摸毛。

比如,對於人類的指令和手勢,他們是有明確反應的,能夠體現出較好的服從性,而不像狼那樣,對人類的比劃和吆喝,毫無感覺,完全漠視。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一隻眼神裡有“故事”的澳洲大黃

此外,澳洲野狗的一個稀有分支~同樣一身大黃毛,外貌酷似中華田園犬的

新幾內亞野狗,還自帶一個驚人的“才藝”——悠揚的放聲歌唱。

新幾內亞野狗雖然長著普通“大黃”的模樣,但它的叫聲,卻更接近於狼嚎,但比狼嚎又更悠揚和溫柔。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新幾內亞野狗

因此,新幾內亞野狗又被叫做“唱歌狗”。

它的叫聲被形容為“帶有鯨叫的狼嚎聲”,能聽出一絲絲的纏綿和哀怨,穿透力極強。尤其是當一群新幾內亞歌唱狗聚在一起時,它們總會以不同的音調,“有組織”地嚎叫,一叫就是好幾分鐘,聽起來就像是個正在表演的合唱團,堪稱“犬中歌神”。

當然,也有被人類挖掘出來,搞“獨唱”的。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不過,無論是澳大利亞大陸上的野狗,還是新幾內亞歌唱狗,即便它們的樣貌還是老祖先那副“大黃”的模樣,但身體機能方面,為了適應野生環境,已經在漫長的歲月裡,做出了很多改變。

比如,它們的關節和脊椎非常有彈性,像貓一樣,擅長挖掘、登山和跳躍,要比普通的家犬更具運動能力,盡顯野外“捕食者”的本色。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一次集體行動

但終究,澳洲野狗,它依舊算不上狼,甚至只能被看作一種半野生動物,半馴化的動物。因此,咱們叫它一聲“澳洲大黃”也沒什麼問題……

由於它早期進化出了非常強的澱粉消化能力,狗子在基因上已經和它的老祖先野狼有了實質性的區別,這也構成了它的一種強大的“生存優勢”。

因而,即便迴歸了野外,狗,它還是狗。

對於人類,它仍舊帶著一定的“敬畏之心”,而非狼眼裡的那種純粹的食物和競爭對手的關係。

比如,都說“相由心生”,就看下圖,澳洲大黃的眼神和狼的目光~雖然這兩個物種都在野外靠自己生存,但給人的感覺,還是相當不一樣的。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那麼,說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澳洲野狗,為啥不跟狼去“結合”呢?這樣用不了幾代,它不就“返祖”了嗎?

畢竟,要知道,跟驢馬結合出來的驢騾(驢生的)或者馬騾(馬生的)自帶染色體缺陷,無法繁育下一代不同;任何品種的狗和野狼都能任意啪啪啪(只要不是體型相差太大的那種),而且均可以生出健康並擁有生殖能力的後代。

比如,前些年,就有新聞爆出過,一隻流浪狗,把動物園的灰狼肚子搞大了的“事故”。

然而,遺憾的是,澳洲,那地方,沒有狼!

澳洲也曾經長期生存過一種土著“狼”,叫袋狼。可是,雖說它也叫“狼”,但作為極為原始的“有袋動物”,跟咱們熟知的犬科動物差了十萬八千里,和狗有著天然的“生殖隔離”,沒法直接上去“結合”。

更悲催的是,原本,袋狼曾廣泛分佈於新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但隨著人類的不斷折騰,最後一隻名叫本傑明的袋狼,還是在1936年9月7日,依依不捨的“病逝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本傑明“生前”

如今,咱們在博物館裡,還能看到本傑明的標本。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所以,對於澳大利亞野狗來說,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沒有舊大陸野外常見的那些豺狼虎豹,大黃們自然就傲嬌地成了食物鏈的頂端,作為當地“猛獸”,盡情的放飛自我。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偷吃牲畜的“澳洲大黃”

而且,它們也不忌諱和家犬“結合”——多年來,澳大利亞的一些牧牛犬和牧羊犬,很多都帶有“澳洲大黃”的血統。

甚至,目前澳大利亞政府還把“澳洲野狗”列入了保護動物,在儘量不妨礙畜牧業的情形下,保證它們一定的族群規模和大黃們的“純血”。

比如下圖這隻,就被人類帶上了定位標識,給“保護”了起來的。

澳洲野狗:為了“重拾”狼的尊嚴,你看我有多努力

一般來說,除了在敏感環境下護衛自己的幼崽之外,澳洲大黃通常是不會去主動攻擊人類的,它們和人類的衝突,大部分時候,多是因為偷吃牲畜,被農民追打。

但怎麼說,作為

唯一的一種從馴化狀態又回到野外生活的狗子,澳洲大黃的“打拼”還是很成功的——某種程度上看,竟然扮演了舊大陸上,狼的角色。

所以,如果有機會見到一條“澳洲大黃”,我們也可以充滿敬畏叫一聲——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