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你的審美也不過如此

上次說過

相由心生

的淺層含義是建立了內心與外表之間的聯絡,其假設就是內心美外貌就美,內心醜外貌就醜陋。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必然的,畢竟老話常說“人不可貌相”。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判斷一個人外貌的美醜,這個判斷的標準是與生俱來的生物本能還是社會文化塑造出來的?

給出一組圖片,大家很容易判斷出哪個好看,哪個不好看,並且近乎所有人的判斷都是一致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如何得出這種判斷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你的審美也不過如此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你的審美也不過如此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每個人的外表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各種差異,人們在面對差異時進行了人為的比較,在這個比較中得出了美醜的判斷。就像兩個外表同樣好看的人,很難對比出哪個更好看,只有透過大的差異才能看出美與醜的區別。但很難說清楚這種美醜的判斷究竟是生物本能還是文化產物。

我們都聽過唐朝以胖為美,而現代社會以瘦為美,許多人透過各種手段減肥,達到美的標準。這個例子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審美是一種文化的產物,並不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就像亞洲人的審美和歐美人的審美存在著一些差異,主要在於文化上的差異,這種審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特定文化中漸漸習得的能力。

所以我從來沒覺得自己丑,只是這些個文化還沒有認識到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