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樊登老師講演稿!一起來學習《當良知沉睡》這本書!

分享樊登老師講演稿!一起來學習《當良知沉睡》這本書!

讀完本文約需26分鐘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會特別讓我們大開眼界,這種病叫作無良症。

什麼叫無良症?就是一個人完全沒有良心的感覺。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我們有時候也會不小心地傷害別人,但是你傷害了別人之後,你會覺得內疚,你會覺得這事你做得不對。但是無良症的患者沒有任何這種感覺,他不是不能夠分辨對錯,而是他絲毫不會受它的牽絆,他覺得無所謂對和錯,只要我能夠達到目的就行了。這就是無良症的一個最典型的標誌。

但是我們生活中很多人沒法分辨這個。因為我們96%的人更健康、更有良知,所以這些有良知的人在去判斷那些無良症的人所做的事的時候,會覺得不能接受,不可思議,他不會往那個方向想。比如說,有一個人經常偷東西,在有的人看來,會覺得他總是拿錯東西。然後那個人長期不負責任,會說他是有藝術家氣質。那個人經常打自己家的孩子,虐待老婆,會說他的脾氣不太好。我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正常人所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這個人的無良行為。

但實際上我們不知道,在人口統計學當中,有4%的人是無良症的患者。那這個4%的比例到底是大還是不大?我就這麼跟你們講吧,精神分裂症你們覺得可怕嗎?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瞭解的病,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只佔到1%,也就是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精神分裂症,這事在我們看來已經挺嚇人的了。但是無良症的患者比例是4%,也就是每25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有無良症。所以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驚出一身冷汗,就是我把我的人生仔細地搜尋了一下,我能夠想到好幾張面孔完全符合這書中所講的特徵,就是無良症。你們也可以梳理一下。

那麼無良症的人都具備哪些特徵呢?我們說,七個特徵裡邊有三個,這個人基本上就能夠被確診為無良症了。第一個叫作無法遵守社會規範。對於正常人來講,遵守社會規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出門你要靠右走,遇到紅燈你要停下來,見到老人要扶一下等等,這是最基本的一些社會規範,但是他們沒法遵守。

第二個叫作慣於欺騙和操控他人,嘴裡邊沒實話。我原來在很多單位裡就遇到過這樣的人,就是他隨時隨地說謊,他說這個謊可能對他也沒有什麼好處,但是他就是喜歡搬弄是非,就是喜歡在這邊說那個人的壞話,在那邊說這個人的壞話。

然後第三個就是他行事易衝動,無法做出計劃,經常是憑著衝動在做事情。第四個是易怒,具有攻擊性。第五個是毫不顧及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危。他經常會把自己跟他人帶入危險的境地當中,他自己沒有感覺。第六,一貫不負責任,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只要他能夠找到任何一個理由,他就會把責任推卸給其他的人,這是第六個。第七個就是在傷害、虐待他人或者偷竊他人的東西之後,毫無悔意。

如果一個人同時表現出上述三項症狀,就是我們講了七個症狀,表現出這裡邊的三項,基本上就可以被確定是無良症。

最大的問題就是,無良症的患者並不覺得自己有病,他甚至還覺得自己挺好的,他覺得自己永遠是受到傷害的人,所以你沒法像對待精神分裂症一樣勸他去醫院看病。但是問題是這些人不覺得自己是,身邊的人也很難分辨,這就導致了無良症在社會上引起的問題和矛盾會越來越多。甚至有時候你看,只有4%的無良症的人口,但是卻控制了整個人類一段時期的命運,這都是會有的狀況。我們待會兒會講為什麼一兩個壞人會使得整個國家都變成一個特別恐怖的國家。

那麼什麼是良知呢?真正的良知的感覺是什麼?我們拿一個案例來說明一下。有一個叫作喬的人,他養了一隻拉布拉多狗,跟這個狗的感情很好,然後每天回到家,這個狗就跑過來跟它玩。有一天早上,他著急要去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開完這個會議以後就要坐飛機去外地出差,談一個大專案,這個是對他的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然後當他終於安排好了事情,出門以後,開著車在往單位走的路上,他突然想起來忘了給狗留足夠的水和糧食。就是沒有給那個狗留下吃的東西,沒有留水,最重要的是水。他就在琢磨怎麼辦,他說,如果我不管它,我現在就去上班,然後就出差,隔一個禮拜回來,它也未必就會餓死,說不定它能夠吃點家裡的綠葉子,沙發什麼的嚼一嚼,這也能活。要不要我谷歌搜尋一下,看狗多長時間不喝水還能夠活著?

他就一直在琢磨這個事,然後一路上特別煎熬。但你讓他放棄這件事,如果調轉車頭回去救這個狗,他的職業生涯會遇到非常大的挫折。找不到好的辦法,怎麼辦?這時候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樣,都在替這個狗捏著一把汗。然後終於到一個紅綠燈的時候,他掉頭然後朝家裡走。很多讀者會覺得,這個人是有良知的。這就能夠表現出他是有良知的嗎?未必。

你要想想看,他是為什麼掉頭回去?我們可以猜一下,他為什麼會掉頭回去救他的小狗?有這麼幾種可能:比如說他受不了過了幾天以後回到家裡邊,家裡躺著一條死狗。這是恐懼,這個並不是良知,他害怕見到那個畫面。他擔心鄰居對他的看法,他覺得萬一鄰居整天聽到這個狗慘叫,一直嗷嗷叫,後來打電話叫警察來幫忙,他們會覺得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這個不叫作良知,這個叫作社會壓力。他因為社會壓力、因為恐懼都可能會回去。還有可能他說,我不習慣,我不希望自己是個壞人,他覺得內心有譴責。各位,這次對了嗎?這個叫作自尊和習慣。

這些都不是良知。唯一真正體現他良知的東西是什麼?你們可以在內心裡面問一下自己,你是為什麼掉頭回去要救那隻狗?很簡單,是因為他一想到那個小狗找不到水喝,那麼難受,他的心裡就受不了,這種受不了的感覺就是良知。

良知是什麼呢?良知是建立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的情感依附,就是當他跟這個小狗之間建立了情感依附以後,他就會覺得我不能夠忍心讓它受苦,有這種感覺的人就是有良知的人。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會覺得我們願意為別人奉獻,我們有時候跟他人交往,願意吃虧,我們願意做一些有道德感的事情,是因為我們跟周圍的社群建立了這樣的情感依附。

但是如果你沒有建立這樣的情感依附,你變成了一個沒有良知的人,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來講一個冰人的故事。這個人被稱作冰人,是因為他真的冷酷到完全沒有情感,叫Skip。Skip小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殺青蛙,他在他們家度假村旁邊的池塘裡發現了很多青蛙,他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殺青蛙,覺得真好玩,剝皮、開膛,然後捏死等等,用各種方法殺青蛙。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給青蛙吃一個爆竹會怎麼樣?然後要求鄰居的小孩去幫他搞來了爆竹,搞來了爆竹以後,你看他從小就會操控他人,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操控他人,然後就把那個青蛙找來,嘴裡邊塞一個爆竹,點著,然後丟起來。看到那個青蛙被炸得血肉模糊,他覺得好開心,很有意思。

他覺得光這樣玩還不好玩,他把他妹妹找來,他說你來,把他妹妹叫過來。他妹妹以為哥哥找她有什麼事,到跟前一看,他讓他妹妹親眼看著他把那些青蛙炸成粉碎。他妹妹嚇得尖叫著就跑回去,趕緊讓自己的小貓躲起來。因為覺得哥哥實在太可怕了。

這個孩子就這樣長大的,他的父母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的父母覺得拿這個孩子沒辦法,他就是怪,就是喜歡幹這樣的事。最重要的是這個孩子很聰明,很能幹,而且還特別會討老師的喜歡。不出所料,後來考上大學,然後進入了證券公司工作,幹得都非常好。

當他要結婚的時候,他的媽媽把他拉到旁邊跟他講,你真的決定要這樣做嗎?就是他媽媽在兒子結婚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並不是欣慰、開心,而是很擔憂地問,你真的要這樣做嗎?為什麼?他媽媽明知道他一點都不愛那個女孩。但是那個女孩是一個大富翁的女兒,所以他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呢?這是最簡單的捷徑。然後就娶了那個女孩回家。

這個人會善於評估各種各樣的人,他知道這個女孩會包容他的一切,他知道這個女孩不但會給他帶來金錢財富上的捷徑,而且還不會跟他鬧,所以他就繼續操控著這些人。直到後來嚴重到什麼程度?有一天他性騷擾她的女秘書,然後那個女秘書就反抗,他把人家胳膊掰斷了。掰斷了之後所有的人就覺得,太奇怪了,這人怎麼能這樣做?他一點都不在乎,他說,她為什麼要反抗?她要不反抗我就不會掰她的胳膊。

你說這人怪不怪?就是他絲毫感受不到自己做的事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和痛苦,他總是有一切的理由,覺得如果她不那樣做,我就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在公司裡的地位,還有他為公司不斷地賺錢,公司就總是花錢了事。這個人現在還在被美國的證券委員會調查,因為他操縱股價,這次他很有可能難逃其咎了,但是他之前的人生一直都在用操控別人的方法、冷酷地傷害他人的方法不斷地往上走。這就是無良症的一種特徵。

大家有沒有聽得覺得發冷?我們身邊真的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人。那麼這種人的特點是什麼?就是他對刺激的需求多過常人。正常的小孩,你玩個變形金剛,你玩點什麼樂高積木,都挺好的,他不行,他必須得看到青蛙爆掉。一開始用別的方法死掉都不行,他還需要更刺激,所以他會不斷地追求更加刺激的行為。然後,他習慣於欺騙和操縱他人。同時你會發現,他毫不顧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危。你說,他幹那樣的壞事,不怕被人抓到嗎?當然會被抓到,但他無所謂,他覺得抓到算我不夠聰明,但是我如果足夠聰明的話,你就抓不到我。然後一貫地不負責任,從無悔意,他們的人生根本沒有和他人的情感建立聯結。唯一給他帶來樂趣的東西是贏,他永遠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這次我又贏了,這次我又逃脫了,這次你又沒有發現我。

這裡邊有一個案例,是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的郵票男。這個郵票男是個什麼人?是個特別猥瑣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偷不了銀行,因為偷銀行的技術要求很高,他偷郵局,他就特別喜歡潛入到郵局當中去偷郵票。偷完了郵票之後,其實郵票沒什麼用,也換不了幾個錢,他就在那個郵局旁邊看郵局的人忙成一鍋粥,然後郵局的人報警,警察來調查。他就覺得特開心,你看,這些人都在為了我忙,他們不知道這郵票是我偷的。

這就是典型的無良症的特點,就是他做事的目的甚至都不是那麼明確的,甚至在我們正常人看來覺得很奇怪,但他要追求的就是那個贏的感覺,他要追求的就是我比你們都聰明的感覺。所以像冰人這樣的人在我們的周圍潛伏著4%。各位,這是一件特別嚇人的事,你沒法跟他講道理,因為他不覺得自己錯,他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他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那麼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只有4%這樣的人,但是這些人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這時候我們必須得講一下米爾格拉姆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是1961年到1962年的時候,耶魯大學的一個教授米爾格拉姆所做的。這個實驗有特別多的爭議,但是它驗證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怎麼做的呢?他找來一個接受實驗的人,兩個人,一個人負責在裡屋答題,另外一個人負責在外屋當老師。然後那個題還挺難的,就是記很多單詞什麼的這樣的東西。如果裡屋的那個人答錯了,外屋這個老師就要摁一個電鈕,按了那個電鈕,那裡邊的電椅就通電。一開始很低,可能是這個低壓的,然後如果再錯,就把那個壓往上走,再錯就再往上走著摁那個電鈕,一直摁到最後的那個電鈕是400多伏。

各位,200多伏就死人了,你知道嗎?然後那個就摁到400多伏,裡邊的人其實是實驗人員,就裡邊那個做學生的其實是實驗人員,那個也沒有電,但是那個感覺場景是完全一模一樣,因為這邊只要一通電,裡邊就會慘叫。然後這個米爾格拉姆穿著白大褂,教授站在身後,就跟前面那個人發號指令說,按,升一格,按,就一個勁說這個。你們猜想有多少人會持續不斷地按下去?如果讓你想的話,你會覺得說那不會,那給人電死了怎麼辦?我們在看這個實驗的時候,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可能有太多的人持續不斷地按下去。

但是當這個實驗開始做了以後,這個資料就顯示出來了。實際情況是,在米爾格拉姆最初的40個實驗物件當中,有34個人在確信學習者被綁在椅子上的情況下,甚至在學習者要求退出實驗的時候,還會繼續電擊他們。也就是說裡邊那個人已經說我不玩了,讓我走,我受不了了,趕緊下來,我不要掙這個錢啦,他依然會繼續電擊他們,40個人裡邊的34個人。事實上,在這34個實驗物件當中有25個人,也就是62。5%的人從來都沒有違背過主持人的要求,任憑另一個房間裡的男子苦苦哀求和驚聲尖叫,他們還是會繼續地按下電鈕,直到按到最後一個450伏為止。

這個實驗之所以有力度,是因為全程錄影,全程錄影之後就在很多的心理學的實驗課堂上不斷地播放,每次播完這個實驗以後,所有的看片子人全都鴉雀無聲。所以你們就能夠理解納粹德國那個時候,那些納粹難道不是人嗎?他們平常也是受過良好教育長大的呀,但是怎麼會在那個時候就變得那麼殘暴?原因很簡單,因為背後有一個發號施令的人。

這裡邊在做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只有一個人是大力反對的,然後立刻甩手不幹了,就是才摁了一兩次,他說我不能做這件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是一個工程師,這個人說我曾經被電過,我知道被電有多疼,這完全是瘋的,然後就詛咒著罵著走出去。就像這樣能夠勇於反叛這些實驗者的是非常少的。

後來他們嘗試把米爾格拉姆換掉。因為米爾格拉姆是一個教授的樣子,把他換掉,換了一個年輕一點的助教。好了,反抗的人數稍微多了一點點。然後再把白大褂脫掉,就是這個人不穿得像一個科學家的樣子,穿普通的衣服的時候,又會多一點點反抗的人。總之,有一個穿著職業裝、有確定的角色的人在這個地方的時候,人們就會放棄自己的判斷,然後去追隨那個有權威感的人的要求。

所以你想想看,假如是一個一百人的社會,在一個一百人的社會當中有四個壞人,而這四個壞人,你們要注意,他們為了贏是會不擇手段的,所以當他們位高權重地拿到了權力以後,有60%多的人是完全盲從的,所以這個社會上好人反倒變成了少數。這就是當我們不瞭解無良是一種病的時候,我們有可能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的災難。

在另外的無良症案例當中,我們來看看這個。有一個叫多琳的醫生,她是一個女醫生,特別跟她較勁的是另外一個善良的女醫生。然後她在醫院裡邊的形象就是永遠加班,永遠都顯得特別忙、特別累,關懷每一個人。但是她心中很恨那個物件。

然後有一次,那個大夫輔導了一個恐懼症的患者,那個患者總覺得有人要殺他,很膽小,很害怕,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恐懼。這個人治得差不多好了,可以出院,請她參與複查,由多琳跟這個患者面談。多琳拿到了這個患者所有的資料,知道這個患者已經治得差不多了,但是她不希望那個醫生把這個患者治好。

她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跟這個患者談話的時候,她說很遺憾,你的大夫說你的病越來越嚴重了。那個患者說,不對呀,她曾經說過,我快好了,我馬上就可以出院了,我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不不,她經常跟別的病人這樣說,她這是安慰你們,但實際上她告訴我,一定要把你留下來。你的病現在真的越來越嚴重,你的幻想能力越來越強了。所以不好意思,抱歉,我也很同情你,但是那個大夫跟我就是這樣交待的。

她為什麼敢於說這樣的話呢?原因是她心中很清楚,作為一個恐懼症患者,作為一個多疑的恐懼症患者,他從此以後就不會再相信那個大夫,所以他如果不再相信那個大夫的話,你再問他任何東西都沒用,他是不會再跟她說了。所以她很放心地叫了兩個護工大漢,把那個人架到這個單獨病房裡邊關了起來。然後自己非常得意,她覺得對方又出醜了,我又贏了一次。她犧牲掉一個患者的幸福,犧牲掉一個患者的未來,犧牲掉另外一個醫生的聲譽,在所不惜。對她有什麼好處呢?其實沒有什麼好處,她就是贏了,她覺得我今天又打擊了她一次。

但是這件事情沒有就這樣結束。那個大夫較真兒了,那個大夫說,這不可能,這個人的病情不可能出現這麼大的反覆,我要跟他單獨談一次。而且更大的奇蹟是患者依然相信他的醫生,然後把所有多琳跟他講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大夫。這個大夫一下就怒了,拿著這個東西找院長說這件事情,結果沒想到院長還庇護多琳。那這裡邊就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暗示,因為這些人非常善於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操縱別人。

在這個案例看來,壞人贏了。但是我們想用這個案例說明的是什麼呢?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基本上這些無良症患者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你看剛剛那個冰人Skip,現在正在面臨大量的調查。多琳也是一樣,為什麼呢?這些人總會遇到一些硬茬子,總會遇到一些較真兒的人。所以她在另外一個醫院執醫的時候,曾經把一個患者迫害得越來越嚴重,後來那個患者的丈夫特別生氣,僱了人專門調查她的背景。最後發現這個多琳一生當中所有的簡歷全部都是造假的,她根本就沒有心理醫生的執業資格,她是買了一張這樣的假文憑,就跑到這兒應聘,用很下三濫的手段獲得了醫院院長的信任,然後在醫院裡邊就順風順水地混了下去。

後來那些人拿著所有的證據找到這個醫院,說如果你們不採取措施,我們就會把這些東西揭露給媒體。最後多琳被開除,她在臨走的時候依然憤憤不平地認為所有的這一切,醫院都對不起她,都對她不公平。這就是無良症患者的一個特點。

這些人普遍的招數有哪些?我們從多琳這個案例當中,結合前面的Skip,你會發現,首先,無良症的患者普遍地很有魅力。你們多看看法制節目就知道了,在法制節目裡邊,最常見的無良症患者就是騙了很多人一塊兒談戀愛的那些人,他能夠同時跟很多人談戀愛。然後在所有人回憶這個人的時候,都會說,他太有魅力了,他太會說話了,我真的一聽他說那個話,我就覺得愛上他了。這就是魅力,Skip也是,多琳也是,他們都會有非常強的社會能力,外表光鮮、有魅力,最起碼他能夠知道你想要什麼,他非常聰明地知道這一切。

然後第二個就是他們願意冒險。你想,讓咱們沒有文憑的人跑去假裝當心理醫生,這種事我估計你們是幹不出來吧?我反正不敢,這被抓到是要命的事。但是他們敢,因為他不在乎,他對冒險這種事不在乎,他覺得很刺激。而且為什麼很多女孩子會被那些騙財騙色的人騙?就是因為他們這些人喜歡帶你去冒險,他經常會說咱們沒事,雖然沒錢,不要緊,咱們花光了再掙,咱們先刷你的信用卡,咱們去旅遊吧,刷了你的信用卡去旅遊。或者說,我最近要投資幹一個生意,你支援我這一次,肯定賺,你先借我一百萬。所以很多可憐的女青年經常就是把大量的錢拿出來供他們揮霍,然後跟他們享受那種冒險的、富有激情的生活。因為普通人沒經歷過這個,普通人見到冒險就躲,但這些人見到冒險就上,所以冒險、魅力。

然後他有特別強的識別好人的能力。他一看就知道誰能欺負,哪種人好騙,他就善於去騙那些人。還有就是經常會出現色誘的狀況,他們會利用自己的身體,利用自己的美貌、年輕去做這樣的行為。再接下來就是演技高,要麼就是哭,要麼就是生氣,他無論是哭還是生氣,都會讓你覺得他大義凜然,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好人。所以這是我們常見的無良症的招數。

那麼我們普通人怎麼去識別無良症?前面我們講的是學術上的特徵,這東西很難判斷,我們不做心理量表的測量,不經歷長期的生活,很難總結得出來。我們怎麼能夠在剛剛冒頭的時候,就發現這個人有問題?這個作者說,她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實踐,她遇到過那麼多無良症患者,她為什麼會知道很多是無良症?並不是她的患者是無良症,你要搞清楚,是那些被無良症逼迫而得了心理疾病的人是她的患者。她發現很多人心理有特別嚴重的問題,特別慘,特別痛苦,想自殺,有自虐的傾向。她去一瞭解,都會發現他的周圍有一個無良症的人在長期地折磨、壓抑、恐怖地去影響他。

所以她特別希望找到這些無良症的人身上最顯著的特徵。最後被她找到了一條,她說他們最重要的手段是裝可憐。所有無良症的患者都喜歡裝可憐,都喜歡跟別人傾訴自己有多不容易,都喜歡跟別人講,自己其實對別人掏心掏肺,但是他被騙了。演得非常像,而且說謊,一邊說謊,一邊裝可憐,一邊傷害別人,一邊裝可憐。

所以這個心理醫生建議,當一個人在你面前經常性地說話不算數,經常性地欺負你,或者經常性出現不負責任的症狀的時候,你再看一下,假如他還有特別多的理由,把自己包裝得特別可憐,那麼你基本上可以判斷要遠離他。因為這種人很難治,他不像其他心理疾病,會有自動治癒的慾望,他不需要治癒,他覺得這樣挺好的。

有一個吃軟飯的洛克,這個案例也特別有意思。這個洛克一個人住一個十幾平米的小房子,都已經快四十歲的人了,也沒家沒業的,自己住一個特別小的小房子。然後他勾引上了一個三十五歲的名牌大學女副教授,這個女副教授因為年紀也很大了,也一直沒有結婚,所以也有這種婚姻的壓力。結果跟這個人碰上了以後,這個人甜言蜜語的,特別好,她就覺得,我是不是遇上了真命天子?然後兩個人相處。

這個女的後來回憶說,我當時就沒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人四十多歲了還住在那麼小的房子裡邊,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工作?他當時跟我解釋說,他就喜歡簡單的生活。這個洛克特好玩,洛克特喜歡游泳池,所以當他聽說這個女的家裡有個游泳池的時候,他立刻就提出來說,我們搬到一塊兒住吧。所以你看出來,他不喜歡小房子,他喜歡大房子,他就搬到這個女教授家裡邊去住。

然後很快兩個人就真的結婚了。在結婚的過程當中,這個女的就發現,這個男的怎麼對於操持婚禮涉及的事都不感興趣,唯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游泳池邊躺著,在那兒閒待著曬太陽,然後拿著網子撈游泳池裡邊的樹葉什麼的。但這個女的心中充滿了幻想,覺得可能這個人的性格就是這樣,她就努力地操辦婚事,所有的錢全是她出的,請了親戚,都是她們家的親戚,就結婚了。

結了婚以後,更不幸的是懷孕了,然後生孩子。在她懷孕期間,她就發現這個男的對她的態度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冷淡。生完孩子以後,這個男的幾乎從來不抱孩子,就是他連抱孩子這種事都覺得煩,他每天唯一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躺在泳池邊曬太陽。從來不掙錢,所有的錢全部是從女的這兒拿。有任何狀況就過來吵架,或者是裝可憐,要麼就哭,要麼就大吵大嚷。這個女的沒辦法,為了息事寧人,也怕離婚,因為覺得離婚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傷害,所以就不斷地拿錢養著他。

後來這個女的得了嚴重的精神衰弱。你知道,一個女人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去工作,然後還要應付這麼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生氣的男人,這個男人就像一個藤一樣緊緊地纏繞在樹上,然後把這個女的這棵樹一定要榨乾。最讓她失望的是這個男人對孩子一點感情都沒有,當孩子哭鬧的時候,這個男的就會特別煩躁,然後就會發脾氣,大喊大叫。他根本沒有想過這孩子是他的孩子,沒有聯結。

直到最後,女孩的姐姐告訴她說,你一定要離開,她說這個人實在是太可憎了,你必須離開他。男人使出最後一招殺手鐧,就是利用和孩子的關係來裝可憐,然後他當著孩子的面跟這個女人說,你真的非得要趕我走嗎?然後一邊看著她,一邊流眼淚,一邊看孩子。那孩子後來跟媽媽講,媽媽,咱們真的非得讓爸爸走嗎?

這個女人當時心就軟了。但是當她看到那個男人的眼神的時候,她發現那個男人是用很得意的眼神在看著她,他利用那個孩子在操控她。最後她採用了地理治療的方法。我也是第一次聽說地理治療,什麼叫地理治療?她搬到2400公里以外去住,搬遠了,然後切斷一切跟他的聯絡,堅決不讓這個男的找到她。

這些故事都是這個女教授在這本書的作者的診室裡邊一點一點講出來的。所以我相信,在我說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們很多人心裡邊都會想到某一張面孔,或者某一個人,給我們帶來大量的傷害。要小心,就是雖然我們不能夠判斷所有的人都一定是無良症,但你要知道在生理上有一些人是有這樣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無良症的人到底是怎麼來的?有一個實驗特別有意思,叫誘發電位實驗。誘發電位實驗就是在你的腦子裡邊做了監控,各個電位做監控,做監控以後,就給你一些詞讓你看,看了這個詞以後,你的大腦當中哪個地方會亮,我們普通人在看到愛,看到牽手,看到接吻,看到感情,看到父母這樣的詞的時候,我們的某一個區域就會亮,因為這些詞讓你興奮,這是跟情感有關係的詞彙,會讓你興奮。

但是這些無良症患者在做這個測試的時候,你會發現,當他們看到愛,看到感情,看到牽手這樣的詞的時候,跟他們看到杯子,看到罐頭,看到這些什麼詞一樣,沒有特別的反應。而且更重要的是,當這些人看到一些情感的畫面的時候,他大腦當中亮的那個部位是我們正常人用來解數學方程的部位。就是對於他們來講,這是一件很讓人困惑的事。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心軟,這些人為什麼會相互扭扭捏捏的,為什麼還下不去手等等,這樣的事他不理解。他的大腦都在高速運算,他在用那個解方程的部位思考著感情的這些事。所以從大腦上能夠看出來,這些人的腦部結構、神經元的聯絡跟我們大部分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麼原因是什麼?現在能夠確定的就是,因為用了大量的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這種跟蹤監測的長期實驗,可以確定有50%的因素和遺傳是有關的。但是另外50%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很有可能是跟早期情感依附有關。早期情感依附就是這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有沒有跟他建立很好的聯結。當父母跟他建立了很好的聯結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會愛上別人,就會喜歡上別人,就會有這種愛的能力。但是當這個孩子小時候被父母拋開,他就很有可能會沒有這種感覺。

在東歐有一些國家有一段時間不是很亂嗎?經濟也不好。這是很有名的歷史上的案例,就是孤兒院的孩子。一個人在孤兒院裡邊照顧大概幾十個小孩,根本照顧不過來,就是你要想把每個小孩拿起來抱一抱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能夠做到的事就是給他們足夠的吃的,給這些孩子餵了足夠的吃的。但是出現了大量的嬰兒死亡,因為這種叫作快速消瘦的病症,就是這些孩子吃再多的東西也沒用,快速地消瘦,然後很快就死掉了。

甚至很多人把這些孩子接到了發達國家去領養了以後,發現這些孩子長大了依然跟別人沒法聯結。就是有一個小孩在家裡邊逮到貓,就從視窗扔出去。他覺得這很好玩,這孩子就沒有覺得小貓很可愛或者小貓是個好朋友,他是從視窗把它扔出去。然後還有孩子只要大人一抱,他就大聲地哭,大聲地掙扎,他完全不能夠接受被別人撫摸。這個讓我想起了最近的一個電視劇,現在電視劇裡邊的女主角都有心理學的依據了,就是當她小時候被拋棄過,當她很少建立這樣的聯結的時候,她在被別人再次地撫摸、擁抱的時候,她會覺得完全不能接受。所以這也有可能是一個原因。

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有可能是社會文化的關係。這裡邊有一個好訊息給大家,就是4%的資料是全球的資料,但是我們中國的資料要比其他的地方低很多。東亞國家,包括日本和中國,都比歐美國家的比例要低得多。在臺灣的農村,因為他們做實驗的時候是拿臺灣的一個農村做過一個測試,在臺灣的農村地區,無良症的比例只佔0。03%到0。14%,也就是一千個人當中才有一個。

為什麼?作者就說,因為她研究東亞的文化,就發現東亞的文化當中,從小到大就在倡導你要關心別人,你要關心集體,你要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要好面子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集體化的視角,所以這種集體化的視角就會讓一個孩子更多地在乎這件事情。而西方的文化體系之下太容易強調贏了,太容易強調勝利、成功,這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用管別人的看法,所以無良症的比例高達4%,甚至有的地區會更多。

所以我們說,遺傳、早期情感依戀和社會文化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狀況。那麼當你發現了身邊有一個無良症的患者,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我們接下來要講到的是十三條自我保護的法則。這也是來自於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叫作漢娜的女孩來找醫生傾訴,說她爸爸突然殺人了。她爸爸是一箇中學校長,在漢娜看來,她爸爸稍微有點嚴格,但是一個好爸爸,是個中學校長,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怎麼殺人的?

有一天晚上,他們聽見樓下有聲音,家裡進來了人,然後她媽媽就說進來人了,她爸爸一點都不緊張,就把抽屜拉開,拿了一把槍,然後上了子彈,就準備出去,她和她媽媽嚇得就縮在牆角不敢動。然後就聽到啪啪幾聲槍響,然後她爸爸就把那人殺了。看起來是一個防衛過當的案子,在當地引起了特別多的爭論。再往後深挖就發現,原來那個人早就跑了,都跑出去好遠了。實際上,按照正常人的做法,賊已經跑了,你隨便開兩槍就算了。他爸不,他爸爸非常冷靜地走過去,瞄著那個人的腦袋,砰砰把那人打死了。

再往後慢慢傳出來的話是什麼?原來那個男的認識他爸,那個男的是跑到他們家來找東西。再往後調查,發現她的爸爸是個毒販,她的爸爸在家裡邊藏著毒品。然後她爸爸經常跟這些小混混們有販毒、吸毒的行為。慢慢地再爆出來更多的料,就太可怕了。她爸爸是個中學校長,但是她爸爸是一個衣冠禽獸,她爸爸在學校裡邊跟別的女生搞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問題。

然後這個漢娜就崩潰了,說我的爸爸怎麼會這樣?因為她爸爸從小對她的要求極其嚴格,就是越是這種人,對自己的家人會更加苛刻,然後漢娜覺得無比痛苦。後來有一天,她去監獄裡邊看她爸爸的時候,她就問她爸,她說,爸爸,這一切都是真的嗎?然後她爸爸非常容光煥發地在監獄裡邊,就是我們要進了監獄就蔫了,但是人家特別容光煥發,在裡邊覺得如魚得水。她爸爸跟她說,這是第五個,這是他殺的第五個人。

所以漢娜就徹底崩潰了。原來這前半生一直都有這麼一個人在身邊,而且現在回憶起來她爸爸對她那種殘酷的態度,對她媽媽那種殘酷的態度,給她造成的那種傷害,覺得根本沒法面對。而且她爸爸還可能面臨著減刑,說不定過幾年就真的會出來,她都不知道該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可怕的父親。我覺得這個故事都可以拍一個驚悚電影了。

那麼根據這個案例,作者總結了十三條面對無良證的時候的自我保護的方法。第一條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首先要知道,保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最高法則。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某些人是沒有良知的,就是你得首先接受這一條。這是第一個法則。

第二個,做判斷的時候,從自己的直覺出發,不要受別人身份的影響。什麼身份?比如說這人是教師,這人是醫生,這人是喜愛動物的人,這人是人道主義者,這人是家長等等,這些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安全、非常積極向上的身份,都不能夠保證這個人一定是個好人。絕命毒師也會有,禽獸校長也會有,這都是會出現的,所以不要受他們的身份影響。

第三條,當考慮跟一個人建立一種新關係的時候,拿事不過三的原則來檢驗這個人的主張、承諾和他的責任。把事不過三當做自己的個人原則,就是有可能別人騙了你一次,有可能第二次不小心,但如果第三次還這樣的話,那就不要再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我還遇到過一個朋友,跟我吹牛說,他從來不怕壞人,因為他有辦法掌控這些壞人。我覺得他真的是太自信了,我是勸這些人應該要小心,遠離這些人。

第四個叫作質疑權威。就是強調了第二條,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焦慮的感受,尤其是當有人宣稱解決某些問題的最佳辦法是統治他人、施加暴力、發動戰爭或者其他違揹你良知的東西的時候,尤其是在你身邊的人都不再質疑權威的時候,這時候你尤其要學會質疑權威。

第五條叫提防馬屁。就是無良症的人在他們美好的那一面當中,是最喜歡拍馬屁的。我聽過一個學長跟我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受益。他說,凡諂上者必驕下。我覺得這話說得太對了,就是一個人對上邊的人永遠是笑臉,特別諂媚,他對下邊的人一定是驕慢的。這就是你要小心那些特別喜歡拍馬屁的人,就像易牙對齊桓公一樣,這是非常危險的。

第六個就是,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一詞的認識。這話什麼意思?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人的感覺不叫作尊敬,是害怕,你把害怕當成了尊敬。所以那些所謂的比如說禽獸教師,他利用了孩子們的弱點,就是孩子們怕他們,他把孩子們的怕轉化成了讓孩子認為這就叫作尊敬,然後利用這個東西做了特別多的壞事。所以你要問問自己,我到底是尊敬還是怕他?

第七個就是不要加入他們的遊戲。就是千萬不要跟他們有過多的互動,這作者講,你連善意地取笑他們的衝動都不要有,因為那樣做除了會降低你的水準,還會讓你忽略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你要保護你自己。你知道,被無良症的人盯上是最危險的一件事。像我們前面講的多琳和那個醫生,那個女醫生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問題,跟大家處得都很好,但是她最不幸的一點就在於她被多琳盯上了,多琳在這個單位裡邊最看不慣的就是她,因為她長得又好看,能力又強,口碑又好,患者都喜歡她,所以我就一定要搞你。所以當你覺得你在跟他們開玩笑,當你覺得我拉近一下關係吧,你不要加入他們的遊戲,最好遠離。

第八個原則就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與他們接觸和溝通。地理治療法,離遠點。

第九個,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因為你別忘了,這些人都特別擅長裝可憐,一旦他裝可憐裝得厲害,你會心軟,因為有良知的人產生了情感依附,婦人之仁氾濫,又把他拉回身邊。

第十個,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就是錯了一次,有了一次吃虧的經歷,認了,算了,不要試圖回去說,我要再贏他一次,別想這事。

第十一,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瞞其真實性格。就是有的人在一個地混不下去了,他會要求你說,你替我保密,你要是把這說出去,我就全完了等等。不用替他做這樣的承諾,你沒有這個義務,而且你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危險。

第十二條叫捍衛自己的心智。什麼叫捍衛自己的心智?就是不要讓某個沒有良知的人,甚至一群這樣的人說服你,讓你相信人性是一種失敗。絕大多數人都是有良知的,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有愛的能力的,所以你需要捍衛這個正義的感覺,而不是被他們影響。

第十三個,好好地生活就是對反社會人格者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對他們耿耿於懷,對他們最好的報復就是自己過得更愉快,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不斷地往前走。我們要眼睛向前看,而不要天天生活在過去的傷害當中。我過去舉過這個例子,就是對你傷害最大的不是別人插在你身上的刀,而是你經常會把那個刀拔出來看一看,然後很生氣,然後再插回去,這種反覆的傷害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傷害。所以要向前走,跟他們擦肩而過,離得遠一點。

最後我們要講的這個話題,我認為非常重要。就是有的人說,那你跟這些人打交道,你老是躲著他,他們總是那麼橫,那我覺得人家過得還挺爽的,為什麼要做好人呢?我們要論證一下,人為什麼要做好人?

有一個選擇題特別有意思,這是一個在心裡邊發生的實驗,道德實驗。有一個叫海因斯的人,他的妻子得了非常嚴重的疾病,然後他們鎮上有一個醫生髮明瞭一種藥,可以治好他妻子的重病。然後海因斯去找醫生說,能不能把藥賣給我們?醫生說,行,兩千塊錢。這個海因斯把全家搜刮遍了,只有一千塊錢,然後拿一千塊錢去找那個醫生,說我給你付一千塊錢,你把這個藥給我妻子。醫生說,不行,我這藥就兩千,少了不賣。海因斯說,那我先付一千,回頭慢慢再付。不行,我就得兩千,不能少。

請問這時候你該不該去偷這個藥?就是海因茨該不該偷這個藥給妻子吃?各位,你們有什麼答案?給大家十秒鐘想一想,吃了這個藥就能治病,但是湊不夠兩千塊錢,所以不能吃。這時候該不該去偷?

這個實驗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人的道德發展階段。對於7到10歲或者以前的孩子,他們處在道德成規前期,什麼叫道德成規前期呢?就是這些孩子並沒有形成道德觀,他們形成的是“有行為就有懲罰”這樣的觀念,所以他們的答案是不應該。為什麼?因為會受懲罰。這是很小的孩子容易給出的答案,說不應該,不能偷,因為會受懲罰。

10歲到13歲階段叫作道德成規期,這麼大年齡的孩子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了,所以他們給出的答案是不應該,因為違法,因為這件事情是違法的。他不是因為被懲罰才不去做,而是因為這事違法,不對,所以不去做。

好了,13歲以後叫作道德成規後期,就是在13歲以後,這個人慢慢地才真的有了道德,並且能夠靈活運用這些道德法則了。他們所給出答案,我想,跟大家給出的答案都比較接近,說那當然應該偷了。為什麼?因為生命高於一切,因為生命高於那錢,而且我為了我的妻子去偷這個東西,我願意承擔這個後果。更重要的是那個醫生他明明不需要那麼多錢就能造出一個藥,他是為了賺錢才做這樣的事情。

這是人們道德發展的階段,這個叫作海因斯困境。那麼這個東西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人類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人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斷地進步,從懲罰到法律,到道德良知,到後道德的這種良知,這個過程是人類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進步的過程當中,良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喪失良知,沒有良知,他其實在自然生活當中就沒法生活,因此,良知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一個不合群的猴子很快就會死掉,一個不合群的動物也會被排斥。到了人類社會當中,所有這些不合群的人,雖然會出現像希特勒,像墨索里尼這樣欺世盜國的人,看似是成功者,但你會發現所有的這些人到最後的結果沒有好的,暴君幾乎沒有好下場。

我們前面講了這麼多案例,這些人,包括冰人Skip現在也正在被調查,然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看到很多當年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人,但是他真的做錯了事,他確實是方向錯了,他走上了一條沒有良知的方向。所以這時候你會發現,人類道德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最佳化良知的過程。而你沒有體會過這個,你沒有感受到自己跟他人的依附是多麼重要,這些人是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的。

那麼為什麼擁有良知的生活會更好呢?你要深入到那些無良症的人心裡邊,你會發現無良症的人有這麼幾個特徵。首先,他們長期地覺得無聊,他為什麼喜歡說謊,為什麼喜歡挑事,喜歡跟這邊說那邊壞話,跟那邊說這邊壞話?這種我見過很多,就是無聊,閒的,他覺得不搞點事出來,今天不愉快,無聊是一種很糟糕的感受。

第二個,成癮。他做這個壞事做得越大,這個壞事滿足他的那個程度就跟吸毒一樣,劑量只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無聊加成癮。還有就是這些人總會被人識破,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我經常講的那個對聯: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你看,你就算再壞,老天爺不怕你,遲早會出一個更狠的把你收掉。

然後,這些無良症的人大部分都伴有疑病症。希特勒就有嚴重的疑病症,希特勒永遠覺得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永遠覺得自己的大腦有問題,所以他一直都有大夫長期給他服藥。這跟什麼有聯絡?他老希望別人可憐他,他老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容易,你看,這就是結合在一起的。

還有就是這些人通常都不會努力,他們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捷徑。所以你看那個洛克,就是整天喜歡躺在泳池邊的那個男的,他沒有動力,他沒有一個目標讓他去做事,他就希望什麼事都簡單。最後就是這些人註定都孤獨,最後會孤獨終老。所以我們就算知道了有人是無良的,我們也不要去學他,不要去做一個無良的人,因為無良會有這麼多負面的結果。

跟無良相對應的另外一個極端,不能說極端了,另外一種好的表現是什麼呢?叫作良知過剩。什麼叫良知過剩?這人太好了。特蕾莎修女是良知過剩。良知過剩的人的特點是什麼?第一個叫作明確,就是所有良知過剩的人生活都特別堅定,他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都把自己的事業跟自己的生命結合在一起。你看看孔子,看看特雷莎修女,看看釋迦牟尼佛,包括雷鋒,你會發現,這些人的生活目標是明確的,他心中永遠都有一個非常清晰明確的追求,他覺得這很對,因為他有信仰,有追求。

第二個,積極。這些人做事,就是孔子講的“仁者不憂”,他沒有什麼好憂愁的。為什麼?因為他一天到晚腦子裡心懷天下,他想的是天下蒼生,他想的是那些人需要我幫助。所以是明確、積極。

最後就是,他們的自我與道德目標合一。所以當你選擇做一個好人的時候,當你選擇做一個良知過剩的人的時候,你會覺得特別愉快,特別開心。我有時候勸別人,我說你要做一個好人。然後他們就講,憑什麼是我?為什麼你不讓他們做好人?老讓我吃虧。我就講孔子的話,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這是孔子的話,說你不就是想做一個好人嗎?你現在已經得到了做一個好人的回報了,你幹嗎要埋怨?你埋怨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想著要做一個好人。所以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我經常想起這句話,叫“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向,做一個好人。

最後,講一個小故事。這是印度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說有一個女人在山中行走,這叫《智慧女人的寶石》,這個女人碰到了一個乞丐,然後乞丐就問女人說,有沒有吃的?給我吃一點。女人就開啟包袱給他拿吃的,結果包袱裡面有一塊閃著金光的寶石。然後乞丐說,這麼好,這個能給我嗎?女人說,行,給你,就把那寶石給了那乞丐。然後那女的就走了,乞丐就拿寶石很高興地跑了。過了一會兒,乞丐追回來,追回到這個女人這兒。女人說,怎麼了?你有什麼事又來找我?乞丐說,不對,你能夠把這麼好的東西就這麼輕易地給我,我覺得你身上肯定還有更好的東西,我想得到那個更好的東西。

各位,這個故事你們自己去解讀,這個故事究竟是要說明這個乞丐更貪心,還是要說明女人有大愛?這個乞丐是跟著這個女人去走上了成佛之路,還是走上了更加邪惡的道路?我們自己來選擇它的結果。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比寶石更珍貴的東西。

我們這本書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