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朋友圈

我以前是極少發朋友圈的,突然近來有些改變,而且有點天馬行空,以至於孫府高層都發話了:是不是在外面受了什麼刺激?還是對本政府有什麼不滿!這就有點言重了,說實話,近些年來工作有點充實過頭,白天腦殼過度緊張,回到家還是有一些疲憊,又懶得去重複上班的故事,於是靜靜坐下來拿起手機蝦扯蛋,並惶恐不安的再三告示:情節皆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

從某種角度來劃分,人大致分為兩種:一是悶騷型另外一種屬於明騷型,像我這樣讀工科出身的屌絲髮個豆腐塊,往往被定義為悶騷,我也懶得去申辯,姑且把其理解為褒義詞好了,不管是哪種騷法其實都是自然情感的表達,個性的展示,均無可非議!這就看你怎麼去理解,比如發呆這事,如果做得好,那就是深沉!就我來說,對外面的七七八八多半是以包容的態度,甚至包括那些八卦,包容是個人待人處事的方式,並不代表沒有原則。

朋友圈其實就是一對多的交流,手機流行之前男女老少依靠腳步串串門嘮嘮嗑,調皮搗蛋的學生還時不時有老師來家訪,如今都變了,不是把自己關在房子裡就是把頭埋進手機裡,這個看臉的時代都不看臉了,直接看手機螢幕。深林裡的動物都需要交流,動物學家告訴我們,獅子在某棵樹上撒泡尿並非是簡單的生理需要,而是給其他獅群一個資訊:這個地方是我的領地,不要闖入!人類先有語言,後來出現了文字,再後來有了影象,影片甚至AR,VR,也就不依賴樹上撒尿之類的招式了,直接豎塊牌子,上面寫著:某某重地,閒人免入,還有的畫個嚇人的骷顱,表達的意思就更明確了,人與人之間有工作交流也有生活交流,微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載體:某某家狗下了崽,某某小區明天要停水了,某某明星又出軌了……它幾乎可以囊括所有資訊。

朋友圈裡,那些秀恩愛曬的是甜蜜,旅遊發美景是曬幸福,展示美顏是秀身材相貌,拍美食DIY是秀手藝,而我呢,頂多算個搬磚的油膩大叔,偶爾發發朋友圈曬的是孤獨和寂寞!我覺得除了展示軀殼之外還可以展現一下內心的深處!偶爾曬一曬至少還有個作用:證明這個世界自己還在!不管曬的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存在就是合理,每個階層和群類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幸福感,你認為某某洋氣得爆棚,他卻認為土得掉渣,這就是角度不同,衡量標準不一樣,村外郊野兩個撿牛糞的少年相遇了,坐下來談起了各自的理想:甲說,等我哪天發財了我要把撿牛糞的棍子換成黃金的!顯然,乙的格局要高得多,他說如果發了財就把全村的牛糞全承包了!說他們錯了!沒有,至少我是找不到反駁的理由!或許馬雲年幼時也是這樣,朱元璋當年要飯的時候怎麼會料想到後來會當皇帝?

也正因為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理想追求造就了不同的生活軌跡,展示了人的差異化個性,世界才變得五彩斑斕,燈紅酒綠固然是一種精彩,村野夕陽也不失情懷,不要總是羨慕別人風光發達,懊悔自己碌碌無為,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哪怕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你每天的生活都在精彩之中,所以展示自我,活出精彩吧!因為一千年以後,世界早也沒有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