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那一層虛掩著的“面紗”

導論:

表面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事物之間外部的聯絡,是不穩定的,多變的。而每個人對於外部聯絡的把握都會因為立場的不同,經歷的不同等等有所差異。而本質是指事物內部的,穩定的聯絡,也可以說是同類事物共同具有的屬性或聯絡,需要在獲得大量感性的豐富的知識、資料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才能認識和把握。

透過表面看本質,使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看看下面這則故事:

智者有兩個徒弟。一次,他們看到屋裡飛進一隻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飛,卻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擋住了,一次次徒勞地摔下來。

徒弟甲說:這隻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為什麼還要做努力呢?它這樣做即使飛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他從中得到領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強求,該放手時就放手。

徒弟乙說:這隻蜜蜂真頑強,它那麼勇敢,失敗了也不屈服。他也從中得到啟示:做人就應該像蜜蜂那樣,鍥而不捨,敗而不餒,百折不回。

智者問:兩個半塊餅,你們說哪半塊好,哪半塊不好?他們回答不出。

智者說:你們總是看到相異的地方,而沒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異,掩蓋了質的相同。

徒弟二人一下醒悟過來了: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本來沒有絕對的是非問題。世上萬物也是如此,許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遠;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質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錯誤,不少煩惱,常常就是因為看不到這一點而產生的。

我想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或多或少也存在故事中徒弟二人所面臨的困惑。就像徒弟二人那樣我們看待問題經常是淺顯的,表面的,不能一分為二去看,導致自己陷入困境,不能認清事件本質,導致自己被動,陷入錯誤,陷入痛苦,我們需要抽絲剝繭,解開問題本質上的那層本不神秘的面紗,快速識別,快速出對策,快速從事件表相剝離,獲取進步。當然擁有探尋事物本質的想法很重要,從小學到大學,從父母到教師,他們無時無刻教導我們不要光看表面而要看本質,說的其實是要有持續深究的精神。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馬克思有言:事物的現象是外在的表現形式,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歪曲的。

至於如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我想方法只有一個,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持之以恆地鑽研,只有在積累大量知識的前提下,我們才可以知道哪些是表象,哪些是本質,如果沒有海量知識的積累,即使有人告訴你這是本質,也無法理解。

總而言之,我們要善於抓住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做“躺平族”,奮鬥才是獲取幸福的唯一方式,而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文案 | 商旭娟

編輯 | 姚帆

指導老師 | 陳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