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最好的方法是晶體式學習

為什麼別人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有頭有尾,自己說起話來卻支離破碎?

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腦中知識有很多,但是太散太亂,沒有體系。一旦缺少了體系,那我們就沒有辦法在想用的時候隨時調取,以至於東一句,西一句。

當我想要研究一個問題時,我的導師常常讓我去多看幾篇文章,對這個問題形成一個體系化的認識,然後再去跟他討論問題。最初我以為是老師不願意幫,直到後來再跟其他同學探討問題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如果對於問題沒有形成體系化認識,那交流就是在彼此浪費時間。

那如何形成體系化認識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會看,透過會看來創造我們自己的知識晶體。

比如看一個問題,就多看幾篇相關內容,這樣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最基本應該掌握幾個維度。如果應用到以後的交流中,那我們就可以有頭有尾的闡述這個問題了。

其實,學習知識也同樣應該這樣,對於一個知識點光看一個經驗式的文章遠遠不夠,要學會溯源,看它的理論基礎在哪,比如很多人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什麼事情只要堅持做就能成功,我認為這就很片面,於是我去溯源。

我發現了《異類》裡面提到了1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幫你從普通人變為超常人,我感覺還不夠。我接著往上追溯源頭,最後發現這其實是源自《刻意練習》這本書中的理論。所謂堅持,1萬小時定律,都是對刻意練習的片面化表達。

刻意練習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成功躍遷的條件是有成長思維加舒適區外的嘗試加有意識的堅持練習。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也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時間。這樣的話,我們再與人交流就可以有肯定有否定的進行了。

好好說話,最好的方法是晶體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