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開心鎖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幾千年前的這一段爭論看似無厘頭,可是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我們常常從自己的視角去觀察、揣度別人的做事風格,然後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同樣別人也是這麼做的,而我們又會說怎麼就沒人理解我呢?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當時怎麼就不能為對方著想。舉個例子說吧:你買東西總會希望商品質量優良,價格低廉;而賣方卻總想把價格賣得高高的。這樣的話,雙方站立的角度是截然相反的,買方會說賣方是奸商;賣方會說買方太苛刻,最後談不攏就只好崩了。

可問題又來了,你正好有個親戚是開店的,而你恰好有一天給他幫忙看店,這時候的你還會站在買方的角度嗎?你肯定會怎麼能夠多賣錢你就怎麼賣,即使被人叫做奸商。人與人之間很簡單,就隔著兩層皮;人與人之間又很複雜,因為人心隔肚皮。而“心”這麼一個大如拳頭的玩意太複雜了,誰又能研究透呢?也正是因為有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複雜了,進而複雜了整個社會。社會是個大環境,我們姑且不如說,單說人心難測吧。古代有“伴君如伴虎”之說,就是因為君威難測,你不可能知道你常常陪伴的那個人心思有多麼難以估量。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靈。”人心既可以虛懷若谷,也可以小如針尖;既可能堅硬如鐵,又可能易碎如同玻璃。魯迅先生最初是學醫的,可是他發現一個人是否真正健康,不在乎他的肉體是否強壯,而是看他的精神和心靈。即使一個人身體弱小甚至有缺陷,但是他堅強有韌性,他依然是一位勇者。書中有保爾,現實社會中有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而如果他內心脆弱,就算體健如牛又能如何?仍然是一位懦夫。

近些年來,心理問題越來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且我們發現現代人似乎更加脆弱,各類心理疾病層出不窮。我覺得過去未必沒有,只不過人們不知道該怎麼去界定而已,當然也可能跟近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而導致人們壓力變大有關係。總之,跟心理、精神、情緒等有關的種種問題確實是增多了。不同的人面對同一樣事情會出現不同的表現,樂觀的人能夠把困難變成動力,悲觀的人就會當成磨難。同樣家庭同樣命運的兄弟姐妹,長大後的性格也未必就會一樣,有的人就可能會因為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為自己的內心人為地加上了一把鎖,從此以後把自己與社會隔絕,自我封閉起來。

從我們的角度來分析,肯定要說堅強起來,走出去,要學會改變!可是一旦心靈深處有了陰影哪會那麼容易解脫?這樣的事例還少嗎?我們固然要鼓勵、關愛、引導,可是必須也得認識到醫治心病必須查詢根源,開啟心鎖。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好多人,無論孩子還是成人,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心理上障礙,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懂得怎樣教育孩子。愛孩子是共性,可是怎麼愛,怎麼教育可就千差萬別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並非給他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我們必須要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等等。而這就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因素了,試問幾個家長能做到?所以孩子都有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作為家長就應該在平時仔細觀察,多與孩子溝通,儘量瞭解他們內心所思所想,於無形之中化解他們的疙瘩,不要累積成塊壘,最終不可收拾。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還有另一類人會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那就是老師。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聽老師的話勝過聽家長的,可見老師在他們成長路上所發揮的作用極大。那麼老師就要充分利用對孩子的影響,教書育人,既要“傳道授業解惑”,又要磨礪其品行,培養其性格。學校、家庭、社會,老師、家長、朋友,多個方面共同配合,才會促成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更要關注他們想什麼。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考慮到孩子的思想變化,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用我們的真心與關愛去開啟他們的心鎖,讓陽光照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孩子開心快樂健康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