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與心路

生活當中,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人生的道路是風雨交加的長途里程,但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與此相伴隨的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心路。而這條路上天氣的陰晴雨雪不但不受自然界的影響,而且可以不受任何外界環境和人為的操縱,始終四季如春的灑滿明媚的陽光。

在現實社會里,你無法把握別人怎樣想問題,怎樣做事情,也就是說你無法預判和糾正別人的行為舉止。對方不但不會按照你的行為規範去做人,甚至也不會按照社會的公序良德去做事情。你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把握好你自己。還有,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遠大理想,並且期冀透過拼搏奮鬥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企盼事業的成功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但問題是盼望不一定就能夠實現,奮鬥不等於一定就能成功。這裡面受機遇、能力、所處環境和外界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那麼,一旦理想付諸東流,努力一事無成的時候,你又當如何面對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是一場風雨歷程,這裡面的構成大多是人和事的組合。人,有你做人的失誤和別人言行的紛擾,事,有你做過的事情的順達和自身命運的坎坷,這些都是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規避的人和事。事實上,如何在人生的風風雨雨面前始終做到“青山無不動,白雲自去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朱光潛先生曾體悟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他把人生的場景劃分為前臺和後臺。工作需要與人事敷衍時在前臺和大家一起周旋,休息餘暇時躲到後臺觀看眾生相,然後在內心深處把玩。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從心態理念到具體措施都不可不謂超脫飄逸、從容自得。但是,想要在人生的風雨歷程中始終做到心情上的陽光一路,我以為還要做到對生命終極的極目遠眺,也就是說往遠處望,一直望到看不見為止。也許只有這樣經過短暫的陰霾心空之後,一定會有長長的陽光心路。在這裡我想引用已故現代文學大師沈從文在回覆朋友來信時說過的一段話:“······有人說我是悲觀主義者。我不是悲觀主義,而是人生這本大書要一頁一頁去翻閱,我只是翻得太快,提前翻到了書的結尾。”所以才有沈從文的微笑看世界。我們這樣講不是告訴大家都做悲觀頹廢派。實際上有些時候看似消極的人生態度,其實是更高的人生境界。正所謂在平地起樓閣是尋常事,在空中架樓閣就有賴於鬼斧神工。往往對人生結局的遙望並由此帶來的心境的黯然和空靈更有助於我們珍惜現在、熱愛生命,從而不在所謂的一地雞毛上浪費精力,更加快樂的享受生活。

我欽佩印度詩人泰戈爾心裡的平衡,他的心路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沉浮、痛苦和惶惑而動搖內心的平靜,儘管他一生都在同肉體和精神的折磨作鬥爭。我想這一切都緣由他對生命短暫的瞭然於胸。如果說文學大師屠格涅夫的心路從萊茵河畔一幢小樓裡向外眺望在老婦和少女的身上得到構思《阿細亞》的契機;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心路因看到大道旁一株折斷卻依然挺拔不屈的牛蒡花而開始創作《哈澤·穆拉特》的話,我們知道了文化人的心路是經過思考和調整後而平靜的。那麼,我們普通人的心路則因為孤陋寡聞,也可以一路陽光,每天直奔慾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