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是一個過程,哀傷情緒到接受有哪四步?

1。問題的由來。

昨天小鶴回答了一個問題,有時人一時不能接受很痛苦,怎麼辦?引起了好友熱議,我最喜歡這樣互動,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諦。我還發現,大家都是智慧生活達人。

比如,有的說喜歡氣量足夠之大,才可以接受過往中的一切。沒錯,讀書學習悟道旅行,擴大心胸氣量,一切消解。我們常常為得失計較,攀比煩惱,一位友友說,你所失去的,必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凱旋而歸。真好!靜下心來,這是另一位好友的指導,靜心,無塵,一切煩惱痛苦全消。另一位師友說:“有些很氣憤事,過一段時間,心情就平復了,不在意了。”是這樣的,憤怒是當下的情緒,只要不爆發不攻擊就好。

巧了,喜歡曬太陽友友也評論:“說起來很容易,真遇到事兒了,大多數人還是很糾結,受不了,其實這很正常,心裡慢慢消化就好了。”一個問題牽扯出另一個好問題,接受是一個過程,哀傷情緒人人都有,哀傷情緒到接受一般有四步。

2。問題的解析。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基本情緒有四種,喜怒悲恐。怒來自當下事情的誘因,是最需要管理的情緒。悲源自過往事情的誘因,會發展成為抑鬱。恐指向未來誘因,程度嚴重會焦慮。抑鬱焦慮都不是當下的時態情緒,需要回歸當下處理。憤怒危害最大,只求避免出現最差,不當場爆發或攻擊就好。看看,平時我們是不是被這四頭魔獸困擾痛苦著而自我意識渾然不覺?

人還有哀傷的情緒圍繞,哀傷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妥協、抑鬱、接受。也就是說,哀傷情緒到化解,要經過這五個階段。注意,最後是接受,接受即安。通常先有憤怒才有抑鬱,先指向外面後返回自己。好了!我們對人的基本情緒做了解析,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有些很氣憤的事情,慢慢地就平復了。這也說明,人的心理具有強大的自愈力。所以也有人說:“慢一慢,是最高的情商。”

接受是一個過程,哀傷情緒到接受有哪四步?

3。一個好旁證。

八十年代出版的一本《心理學應用》指出:晚期疾病階段患者經歷的五個獨特階段,即否認與孤獨、憤怒、商議、沮喪、接受。其中第一個否認階段持續不太長,並且為部分接受所取代。沮喪表現為抑鬱。到了接受,病人不再憤怒或抑鬱,與早期絕望感相比,接受是較為積極的情緒感受。這是一個安寧和平靜的時期。病人通常希望獨處,似乎享受在這個最後的階段。家屬反而需要更多的諮詢和支援,而病人是不再需要的。

我不知道這兩個例子是否有關聯,抑或是改進版,但我覺得,一切都起於憤怒,歸於接受。接受是這樣的重要,我們真的要好好研究它。

接收是物理世界聲光電熱磁力的連線方式,接納是個中性詞,是西方色彩的接受方式,比如無條件接納孩子、無條件接納戀人家人等。我更喜歡用“接受”,因為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承受、忍受、忍耐之苦,正所謂忍一忍讓一讓,忍字沒有讓字高。

4。結語。

現在心理學還認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是人腦的機能,心理不是道理是做到再說。心理是人與社會兩因素的結果,心理不是知識而是體驗。因此,心理學人人可學,人人可用,人人可控。學習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為我們幸福生活導航。

接受是一個過程,需要耐心等待。戀愛需要經過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相伴五個階段,缺憾不完美常有,需要一顆包容理解心去接受,在深愛中相互妥協改變完善。婚姻也是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男孩子懂事遲,四十上下才知道心疼老婆,年輕時容易向外張望。能熬才能等到幸福。學生接受知識一時半會兒不熟練很正常,不能要求個個章節立馬滿分過關。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過程,早早佈局,持續跟進,真情陪伴,及時糾偏,不敢鬆懈半點。

接受是一個過程,哀傷情緒到接受有哪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