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

每個人都有愛的需求。但是,

並非每個人都懂得愛,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所以我們才常常看到社會上發生的許許多多情侶矛盾、家庭衝突,對親密關係產生巨大的傷害。

其實,

愛的能力也是可以透過訓練而獲得的。

我們也需要好好學習如何去愛,如何接受愛,如何構建充滿愛的親密關係。

對愛的藝術有著深入研究的心理學大師弗洛姆曾說過,“愛是一種藝術,需要進行學習,遵循我們學習其他藝術的同樣方法”。但是很多人既渴望愛,又“對愛的藝術並不重視和投入,更不屑於去學習”。

如何學會愛,構建和諧美滿的親密關係,是我們需要用一生去學習和努力的事情。

在亞歷山德拉·H·所羅門所著的

《一生的親密關係》

一書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學習愛和建立親密關係的方法。

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

亞歷山德拉·H·所羅門博士是心理學教授、知名婚姻與家庭治療師,在親密關係和婚姻關係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她在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的親密關係課程“建立愛與持久的關係:婚姻101”也廣受好評。

在本書中,亞歷山德拉也為我們開設了一個“

親密關係課堂

”。她

將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點劃分為四大部分,即:自我反思、自我意識、自我表達、自我延伸。

在這四大部分裡,包含了20節充滿洞察和智慧的親密關係課,向我們逐步揭示親密關係的本質,剖析親密關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

每節課的最後還特別設定了一個名為

“勇敢去愛的步驟”

的“課後作業”版塊,指導我們將建立親密關係的方法進行深入思考和實際應用,做到真正地吸收掌握。

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從建立到發展、延伸,經歷了自我的回顧與反思,到對外的表達與擴充套件。自我反思、自我意識、自我表達、自我延伸這四大部分可以說是親密關係發展的必經階段,也是要從中不斷學習訓練的。

要建立親密關係,需要先進行自我反思,理解我們的過去。這也是我們的親密關係的起點。

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和親密關係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依戀風格,也影響著甚至決定著孩子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模式,影響著孩子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反應。

父母是我們的人生榜樣。

我們常常會愛上一個跟父母相似或完全相反的伴侶,並複製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

,在自己和伴侶之間“重演”。可以說,這是一種原生家庭的“代際傳遞”。

如果我們的父母平時關係和諧友愛、互相信任尊重、親密和善,那麼我們也會耳濡目染,習得這種行為模式,跟自己的伴侶用同樣和諧的模式相處。

反之,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充滿了敵意、攻擊和傷害,互不信任尊重,那麼,我們要麼不相信愛情,不敢信任伴侶,不敢建立親密關係,對伴侶缺乏安全感;要麼會經常攻擊自己的伴侶,各種找茬,破壞關係;要麼進行反向認同,不認可父母的行為而採取另一種極端方式來避免重演,對伴侶過度順從和依賴。

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

難道這種代際傳遞永遠無法打破嗎?其實可以的,就從我們當下開始。

作者提出了

一個幫助我們審視過去、挖掘自我意識的工具:述說—關聯—抉擇。

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要面對和述說自己過去的成長經歷,探索背後的影響因素。然後不加評判地將過去與現在的自己關聯起來,感受過去對自己的影響。最後就是有意識地去做出選擇和決定。

透過這樣的前後梳理,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當下的親密關係模式的根源以及背後存在的問題,而不被表面的現象所矇蔽。

我們也能透過這樣的回顧跟伴侶加強互動,

以一種辯證觀來思考和行動

,互相理解對方的特性,包容對方的差異性,建立一種全新的、有著健康邊界的、和而不同的親密關係,打破代際傳遞的桎梏。

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

正如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裡寫到: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愛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

對自我的反思是學習建立親密關係的起點,對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塑造,自我如何表達和反應、自我延伸的探索,都在一步步地構建我們的親密關係。

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甚至是一輩子。

翻開《一生的親密關係》這本書,亞歷山德拉博士帶領著我們逐個擊破關係難點,歷經情感考驗,最終修煉出愛的能力,勇敢地去愛,建立真正適合自己的能陪伴一生的親密關係。

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一生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