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最近看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對於如何處理親密關係,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親密關係的處理,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刻要面對的。許多人苦惱於處理不好親密關係,我們也能看見自己身邊每天有很多情侶分分合合,有很多夫妻走向離婚的地步。這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親密關係。

其實,親密關係是我們通往靈魂的橋樑。

克里斯多福·孟的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不能出手改造伴侶,否則很有可能會將一段感情推向深淵。

製造夢想的機器:源於小時候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作者在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到了“製造夢想的機器”,第一次看見這這幾個字的時候是非常震撼的。

每個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親密關係的處理,但是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我們目前對待親密關係的態度,很有可能是自己製造夢想機器的產物。

原來我們從小到大對於未來的某些想象,實際上是自己的夢想機器一直在長大的呈現,比如你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英雄人物,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對待事情可能都有一種自己是正義使者的情懷。

而夢想機器的產生是因為小時候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得不到滿足就會對世界感到失望和困惑,這個時候為了擺脫失望和低落的情緒,我們會在內心創造一個幻想的,可以滿足我們的世界,這就是夢想機器。

《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隨著我們長大,夢想機器也一直在成長。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製造夢想的機器也隨之成長。當我們開始需要伴侶時,我們便在心中畫出一個夢中情人。把需要清單逐一輸入製造夢醒的機器後,理想伴侶的形象便完成了,且印在我們的夢想之中。

在每一個人的情感經歷中,幾乎都曾經這樣做過,都曾經在內心有一個完美的伴侶的樣子,比如希望他是高大的帥氣的,希望她是溫柔的,美麗的。

比如,有些人在一段親密中對夢想伴侶的性格要求是溫柔的,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缺乏溫柔的環境裡。

可能在他很弱小的時候,父母都是脾氣暴躁的人,沒有輕言輕語,常常喜歡高聲責罵他,而他一直都希望父母可以平靜地,和氣地與自己溝通交流。但是父母的性格已經定型,所以他內心的需求一直無法得到滿足。

此時,他只能在心裡想象一個非常溫柔的人,而這個人無疑就是未來陪伴他時間最久的人,即伴侶。

在看這本書之前,一直以為對理想伴侶的期待,僅僅是因為人都是喜歡追求美好的緣故,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而是因為和小時候的某些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有關。

親密關係的禁忌:出手改造對方

相信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當我們迎來一段感情的另一半時,往往之後我們的男/女朋友肯定沒有夢想情人那麼完美。畢竟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的伴侶是完美的。

於是很多人便開始了"改造計劃",即讓伴侶變得和夢中情人一樣。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這裡深有同感,起碼我回想了過往所有遇見的這種親密關係中的人,自己的確是深陷這種情形。

我們可以嘗試思考一下,假如一個姑娘,她的的製造夢想機器“產出”的夢想情人是溫柔,幽默,有才華的陽光大男孩,還喜歡做飯。

《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而現實中伴侶一般只能符合以上夢中情人的一項或兩項特質。

那麼剩下的就是改造計劃了,比如我們可能會暗示對方不要發脾氣,要學會溫柔待人;給對方發朋友圈裡刷到的好看的美食照片,希望對方也可以學著做飯;分享自己讀的好看的書,希望對方也可以喜歡看書。

可能很多人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都多多少少會有以上的改造行為,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願意承認。

而且,大多數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沉迷於出手改造對方。

戀愛一旦開始了熱戀期,我們就向對方產生極大的期望,夢中情人的形象此時躍然於心。

首先,我們會進行對比,把現實中的伴侶和夢想情人放在一起觀摩,然後就會發現二者根本無法契合,我們可能會傷心,可能會難過,但是我們不會輕易放棄。

於是我們把對方按照夢中情人的形象一點一點地改造,就像比著一幅精美的畫開始認真地臨摹,甚至沉醉於自我的陶醉中。

此時,這段親密關係就還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了,雙方都可能會面臨傷心與失望的情形,很有可能走向無法挽回的絕境。這也是很多情感中的男女之所以沒有走到最後的原因之一。

只有明白這些,才能在一段情感中尊重對方的性格,習慣,脾性,感情才能長久和更加親密。

電視劇《歡樂頌》熱播時,看趙醫生對曲筱綃的愛,最感動的一句話便是趙醫生對她說:“你呢,鮮活靈動,我一直在心裡阻止自己出手改造你。”如今看來這依然是最好的表白和深愛。

《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發是CV

因為趙醫生深知曲筱綃的性格和為人就是她的可愛之處,獨特之處。如果非要出手改造,那麼改造後的曲筱綃必然失去之前的鮮活靈動,那絕不是為了她好。

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心中對伴侶的種種不滿其實並不是他/她真的不好,而是我們小時候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後在自己的造夢機器中創造了一個完美情人的形象,之後再去出手改造對方。但是你的這份改造不是一份愛,而是一種扼殺兩人關係的行為。我們不能忘記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個性,是不可以被強行改造的生命。

親密關係的指南:審視自己的內心

親密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就是爭吵和分歧,作者在書中指出每當你在責怪伴侶或挑剔親密關係之前,有必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的內心。

因為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找對方的毛病,挑對方的刺,總覺得自己有理,錯肯定全在對方。

這裡,我們可能陷入兩個誤區。一是從不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針對別人。二是一旦抓住對方在吵架時說話有漏洞,立刻攻擊,不停地去和對方"講道理"。

曾經有一位老師告訴我們:和家人是不能“講道理”的,因為等你道理講清了,關係也就“清”了。這句話當時一知半解,因為我覺得理性的人都應該講道理,難道不是蠻不講理更可怕嗎?直到後來看見身邊人的經歷,才深有體會。

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室友和她男朋友分手的過程。室友和男友認識不久之後就在一起了,她當時就是覺得那個男生看著很老實,說話也算得體,是非分明,所以她覺得這樣的人以後不會讓自己受委屈。

然而,沒有多久她就和我們哭訴男友太喜歡"講道理"了,從來不會體諒和理解她。原來那個男生一直在用講道理的思維和她相處,尤其是每次發生矛盾的時候。

有一次,室友問他一個問題,他不願意回答,說以前明明問過,竟然還去聊天記錄裡截圖證明,室友有點不太開心,也和他說了,但是他覺得自己是對的。後來兩個人爭論時,他幾乎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錯過,總是喜歡發很長的訊息,列上1234幾個點,說明室友是哪裡哪裡做的不對,每次都是振振有詞。

《親密關係》:愛不是企圖改造對方,而是審視自己

最後,室友就決定和那個男生徹底分手了。她和我們說跟“講道理”的男生談戀愛很心累,在他那裡從來沒有體諒和包容,只有一堆的“道理”,感覺不是在戀愛,而是在談生意或者打辯論一樣。

可以發現,面對親密關係裡的人,在發生爭執時,不能沉迷於給對方糾錯,然後一味地和對方"講道理"。

這裡不是說我們要做一個蠻不講理的人,或者要不分青皂白地讓對方認錯。恰恰相反,是要我們面對矛盾時先審視自己。

我們不僅要審視自己的行為,更要審視自己的內心。

思考一下,今天和伴侶吵架,真的全是對方的錯嗎?列出對方几個點的“罪行”就代表你贏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在這段感情中的訴求就不是愛了,它只是你情緒發洩的陣地。

很多親密關係裡的人,都容易陷入以上的情感誤區,即永遠覺得自己有理,然後大肆攻擊對方。這樣的感情很難健康、穩定的發展,所以是無法長久的,只會讓兩個人都痛苦,最終使其中的一方選擇放棄。

只有客觀地審視自己,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清楚自己的需求,才能停止攻擊對方。這是親密關係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基本前提。

結語

無論我們現在是否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亦或現在是單身還是已經有了伴侶都必須明白兩件事:

· 夢中情人的形象是虛幻的,根本不存在,所以不要拿現實中的伴侶或者未來的伴侶與之對比。

· 不要再嘗試出手改造對方,他/她就是他/她,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你無法塑造,也絕對不可以塑造。

因為如果你沉迷於改造對方,就很有可能將這段親密關係推向深淵。重點是,你還會有下一次,下下次。假如一直徘徊在如此惡性迴圈中,那麼到最後很可能會發現終其一生追逐的全都是自己心中的幻影,全都是泡沫,根本不是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我們能做的和應該做的就是審視自己,認清自己,放下對親密關係中對方的不可能的期待,尊重對方,不刻意改造對方,才有可能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感受到真正的愛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