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自己嗎

人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免不了被教化,當一個人侃侃而談,表達這自己的觀點時候,以為代表著自己,其實並不知道,這只是代表著他的成長環境,他受的教育,他的生活經驗到那個點的他。這就是為什麼人很難客觀,因為你的看法來源於你所經歷的一切,而你經歷的一切都是侷限的。你肯定只能看到一部分。

舉個例子,比如同一基因,就一模一樣的人克隆三個abc,一個放美國,一個放朝鮮,一個放中國,都給他們最傳統的符合當地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等他們長大,想法可能完全相反,一個 a引以為傲的東西, b可能無所謂,c可能嗤之以鼻,那這個事情到底是一個無所謂的事情,還是一個引以為傲的事情,還是一個讓人嗤之以鼻的事情呢?都不見得。可見事情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定性,而且你看待它的方式。你憤怒你高興你無所謂完全取決於你看待問題的方式。

被教化的過程就是不停給你輸入公式的過程,當你一直被教育這樣是錯的那樣是對的你就慢慢的認為這是錯的那是對的,或者你生活的經驗裡一直得到經驗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你就會覺得我也該這樣或那樣,很多時候它根本源的你產生衝突,讓你不適,你就會痛苦迷茫。為什麼明明應該這樣,為什麼結果不是這樣,反覆迷茫,但從沒敢想過公式就不對。就會反覆在這個坑裡跳。考慮問題角度方式都侷限了你。因為你是在套子裡思考,思考的天花板還在套子之內。

給大家講個例子。我媽媽,經常覺得她命苦。我生父體弱多病還家庭暴力,到最後還是覺得我們拖累了他,我十歲左右離婚了,後來嫁給我繼父,我繼父特別好,人品也好,但後來又遇到我姐得了精神病,也家庭破裂,得病後一直作一直鬧,我繼父就比較費心,後來出車禍去世。我媽有時候就哭,覺得命苦。

我也一直這麼覺得。但是後來我比較專注的研究怎麼走出抑鬱。看了很多東西和案例,有一天一個事觸動了我,就是一個朋友的事。她老公和同事一起出差外地,但是同事老婆是那種比較嬌的,出差完一般住一天第二天上午回,當然也可以晚上開車連夜回來。當時不巧下了大暴雨。朋友就囑咐她老公千萬不要回來,雨天不安全,沒必要那麼急,還開夜路。但是同事的老婆就一定要對方回來,說需要她老公之類的。就是那種比較嬌,覺得這樣她老公才愛她。然後下大雨朋友同事連夜迴路上車禍了,去世。當然這是意外,不是說一定會出事,但是肯定危險因素越少越好啊,君子不立危牆。在可控的範圍肯定按安全的方案走更安全。然後我媽比較懶,就總說自己這弄不好那弄不好,叫別人別對她抱太大期待,一問她什麼就說不知道,不會,想各種辦法示弱偷懶,我明白她想保護自己,讓自己更舒服的活著。從小我就壓力很大,覺得我得承擔起責任,我媽啥也不行,也不賺錢,到時候家裡什麼事我都得管,將來還得養著她,就把自己搞得比較焦慮。然後我繼父出事正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是第一次上夜班,半夜回家來看一眼,路上出的事。等我後來想通了人的命的時候,就覺得我媽為啥命苦,因為她不願承擔責任,所以就會搞得身邊人焦慮,因為身邊人已經相信了她做不好,有一點事就得惦記著,我姐犯病在家裡,我繼父上夜班都不放心,半夜中間就休息一個小時還要騎腳踏車回來看看家裡是不是正常,他路上肯定也著急,騎的快,因為看完還要回去上班,如果我媽是一個讓別人放心的人,就是覺得天大的事這個人也沒問題,就會安心的上班,不會半夜還要跑回來一趟。還有就是以前,我生父家暴,如果她足夠智慧,想辦法一次性給我生父治出根,也許他不會再家暴,反而老老實實生活。

這裡我就是說,很多人一直覺得自己倒黴,命苦!一直把關注點放在遇到的人不行,遇到的事不行上面,卻忘了,就算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事情,你可以改變對事情的態度。做人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有底線,有膽識,再抱有一顆善心,積極努力生活,懂得承擔承擔,不要逃避,你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扭轉乾坤,至少比自怨自艾強。

就是說你認為的你自己,你的看法,你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受侷限的,你打破了它,跳出自己的角色,像局外人那樣看,你會發現你完全可以像另外一個人那樣思考。倒黴的人有倒黴的模式,強勢的人有強勢的模式,每個模式下大體的命運相通。都是相對啊,不是絕對的,我只是說大機率上會這樣。特例的情況不具備廣泛性,不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