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原創 周世恩 教師博覽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我不會笑了”引深思

姍是一名小學女教師。

工作了三年後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同學對她說:“我發現你好像變了,變得不會笑了!”這句話,把姍嚇了一跳。她原本是一個愛笑的女孩,上師範的那幾年,同學們最羨慕的就是她的笑。她整日樂呵呵的,天下的事,在她的眼中就沒有什麼值得憂傷的。現在的她,怎麼不會笑了呢?連姍自己都有些弄不明白,但是,她自己有所感覺:自從踏上教師崗位之後,她的笑容的確變少了。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有一次定期的心理自查,讓老師們透過自查表,瞭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前,姍從沒正兒八經地查過。同學聚會後的新學期,學校發放了心理自查表,這次姍破天荒地仔細對照,認真地填寫自查了一遍。她把分數計算了一遍,對照著自查說明,結果讓她有些詫異:輕度抑鬱。這有些讓人難以置信!姍仔細地回想起自己的種種表現:生活沒有激情,工作壓力大,經常睡不著覺,吃東西也沒胃口……她才發現,同學說她不會笑了,是對的。這些,或許就是“輕度抑鬱”惹的禍。

這本也只是猜想,不過還是在一個星期後坐實了。姍請了假,鼓起勇氣跑到心理醫院,找到了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診斷。最終,診斷欄上還是被醫生慎重地寫下了四個字:輕度抑鬱。透過和醫生的交流,姍也找到了自己“輕度抑鬱”的緣由: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工作心態的失衡,最終導致自己陷入了焦慮、迷茫,走向輕度抑鬱。

教師這一職業,看起來輕鬆、光鮮,看起來也應該與抑鬱、神經衰弱、焦慮等心理疾病完全不相干:工作輕鬆體面,收入穩定,一年還有寒假和暑假,能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姍為什麼會“輕度抑鬱”?其實,很多人不瞭解教師職業,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教師群體心理問題產生的機率或許高於其他的職業。教師職業看起來光鮮,其實有著說不出的心酸、勞累、委屈,其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工作的煩瑣、細碎,其職業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群體對職業成長、未來規劃的迷茫;社會的期望也會加劇教師對工作的焦慮。

心理疾病大範圍地存在於教師群體中,不僅有根可尋、有源可溯,而且有專業的統計資料可證。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曾對部分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結果顯示:當前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心理亞健康症狀,2%較為嚴重,其餘有輕度的心理亞健康症狀。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危機是如何冒出來的

尊師重教,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教師的形象也一直都是以“無私、奉獻、高潔”這些字眼展現在公眾的眼中,而“園丁、春蠶、蠟燭”成了老師的形象代名詞。因此,社會看待教師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對教師職業的期望值明顯高於其他職業,而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思想道德水平也提出了高於一般職業的要求。

然而,在社會的發展和轉型中,教師在接受著社會高期望的同時,短期內經濟收入得不到大的提高,職業價值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和家長的認同,工作壓力大……所有這些因素的疊加,會讓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增加,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引發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職業價值感的缺失導致心理壓力。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普遍過高,對教師職業形象和道德水準有較高的要求。但在現實中,教師感覺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過低,無法滿足社會、家長的需要,其職業價值感無法體現,這種落差很容易讓教師產生職業的懈怠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勞動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後才能真正體現。因此,教師的職業成就感難以及時得到滿足。這種勞動的付出與回報在短時間內的不平衡,容易讓教師形成職業怠惰,讓教師產生失落感、受挫感。教師工資偏低,也是心理落差產生的部分原因,尤其當下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西部地區教師工資收入和沿海城市教師工資收入相差較大。當教師職業的經濟收入無法保障體面的生活需求時,容易導致有些教師在與別人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心態失衡。職業價值感缺失、生活的壓力,種種緣由,都會如導火索一般,引起教師的心理壓力和情緒焦慮。

二是工作特殊性引發心理失衡。

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其工作瑣碎、工作量大、工作節奏快,並且需要極大的愛心、耐心參與工作,沒有一定的心理耐受力,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焦躁、憂慮。同時,為了提升專業技能,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參與培訓,而專業培訓的時間,會佔用大量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的壓縮,會讓教師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也會讓教師一直處在疲憊之中,身心得不到放鬆。教師主要是與學生打交道,工作的物件是一群有著不同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稟賦、能力,不同氣質、性格,不同意志、情感,不同思想、行為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好奇心,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這些使得教師的勞動具有複雜性,要求教師的勞動比一般勞動更具有靈活性。所以不少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對教師職業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逐漸降低,部分教師很容易產生“教育難搞、學生難教”的緊張心緒。

三是教育變革引起心理焦慮。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的改革也風起雲湧。教師要在工作之餘,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立足。同時,教師也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實現教育創新;要減輕學生負擔,抓好教學質量;還要搞好同事間的相互競爭和協作關係,才能跟得上新的教育變革。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會讓一部分因循守舊的教師無所適從,從而產生迷茫感、壓力感。教育管理體制也在隨著時代變革而發生變化,教師聘任制的實施,競爭上崗的開展,教師資格證註冊制度的施行,讓穩定的教師工作充滿著不穩定的因素,也會讓部分教師產生壓力感。教師還要在教學之餘,應付各級各類檢查、填寫各種表格、參加各種評比,這些額外的工作,打亂了老師的教學計劃,擾亂了教師的生活作息,會無形地增加教師工作的緊張感和焦慮感。

四是生活壓力大導致心理受挫。

教師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和普通人一樣經歷各種挫折和打擊:工作中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或收穫,會讓教師心理出現落差和失望感;參加各種競賽、職稱評定,個人需求與成功的可能性之間存在矛盾,會讓教師產生受挫心理;生活中,婚戀、人際關係、子女教育、贍養父母等方面出現壓力、危機,超出教師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壓力限度,也容易讓教師產生消沉、受挫的情緒。

教師,本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群體,有喜怒哀樂苦的情緒,也有愛恨怨憎別的心理。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來自社會、家庭、生活的困擾、壓力,也和普通人一樣容易遭受心理問題的侵擾。同時,教師特殊的職業屬性,也決定了其經受的社會壓力、工作壓力比普通人更大,其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得多。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教師心理健康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講臺上的教師,其重要職責不僅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守護心靈,做學生心靈世界的滋養者、守護者。無數的教育實踐、教育案例告訴我們: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它是一種無聲但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塑造著學生道德修養、品德情操,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

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會對學生產生哪些影響呢?

教師的心理會影響學生的心理。

中小學生模仿性強、好奇心強、可塑性強。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人生價值觀還處在形成階段,容易受他人影響。教師與學生相處時間較長,其言談舉止容易被學生模仿,其心境情緒、心理品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心緒、心理品質,從而影響課堂教學實施的效果、德育目標的達成。

事實證明,心緒平和、心理健康、性格和藹、樂觀向上的教師,所營造的教育環境能使師生關係和諧融洽,教育出的孩子也心緒穩定、樂觀積極。反之,心理不健康、情緒波動大的教師,所教育出的孩子就會普遍出現膽怯、焦慮等失調心理。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教師諸多心理品質中,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人格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項:精神振奮還是沮喪;興趣廣泛還是狹窄;性格暴躁還是穩定;意志堅強還是懦弱,行事果斷還是猶豫不決;生活有條理還是雜亂無章。可見,教師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志趣,對學生影響巨大。

教師的心理會影響師生關係、教育效果。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紐帶,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同樣也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擁有健康心理的教師,不僅能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而且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開放、寬鬆的學習氣氛,從而促成教育目標的達成。教師的心理健康,能促進學生生理、心理、行為等全面、協調地健康發展。換一句通俗的話說:一位心理健康、積極樂觀的教師,能將樂觀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悲觀的學生變得樂觀,受挫的學生重拾信心,懶散的學生變得勤奮,內向的學生變得活潑。反之,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易怒、暴躁,也往往不能正確、公平地對待學生。他們的處理方法消極,甚至極端,會使師生矛盾更加尖銳,導致學生的心理失調,從而影響教育的效果。

教師的心理會影響工作效率、生活幸福。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其智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往往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在工作中,他們能處理好與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的關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棘手問題。尤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滿足,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在教育教學中,師生協同,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也必然讓師生樂而忘憂、如沐春風。這樣,教師的工作效率必定提高,而職業幸福感也會得到提升。

在生活中,他們能正確、迅速地解決問題,能快速地平復情緒、化解矛盾、解決衝突。與人相處時,他們能營造和諧、溫馨、輕鬆的環境,人際關係和諧。他們會修煉自己,會要求自己有豁達的心胸、高雅的志趣。這樣的教師,必定受人尊重和愛戴,生活也必定幸福。

由此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與教師的教學成效相輔相成,與工作、生活的成就感、幸福感聯絡緊密。可是,現實的調查資料反映,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強迫症、人際關係敏感、憂鬱化以及偏執傾向比例都比一般人群高,具體表現為:一些教師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與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這些現象,應該引發全社會的關注、重視,教育部門應該將保障教師心理健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去建設,全面規劃、循序推進,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其實,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就是關注教師的幸福、學生的成長,也是關注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科學化解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還靠自我建設

慶幸的是,教師心理健康工作已得到了重視:現階段的學校招聘,除了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考核之外,已將心理測評納入其中,這就杜絕了一部分心理上有缺陷的人進入教師隊伍;不少學校每個學期對教師進行一次心理測評,掌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以便及時對出現心理問題的教師進行疏導、治療;教育行政部門也採取多種行政手段,為教師心理健康保駕護航。這些都是可喜的變化。

心病還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防範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除了教育部門、學校的努力外,關鍵還在教師自我的轉變、自我的心理調適——學會紓解情緒,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是教師防範心理問題產生的關鍵。普通教師該如何平和情緒、舒緩壓力、放鬆焦慮,從而擁有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呢?

第一,要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成就習慣,習慣決定人生。教師的豁達心態,有助於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悅納自己,從而能正確理解身心關係、師生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教師有豁達的心態,便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追求過程,不因一時的失敗而一蹶不振;便會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而不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便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寬以待人、奉獻敬業,而不會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便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將家庭建設得和睦幸福、美滿和諧。這些關係的和諧,也有利於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

豁達、樂觀的心態,容易使教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和諧的師生關係、家校關係,可以讓教師工作得心應手,教師也必然秉著尊重、理解、溝通的原則,對學生、家長多一份尊重和理解,為他們解除學習和教育過程中的困擾。豁達、樂觀的心態,有利於教師與領導、同事和諧相處。教師必然會在工作中,與同事、領導主動溝通、換位思考,也會在遇到矛盾之時,採取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相互理解,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擁有豁達、樂觀心態的教師,也必然會吐故納新,接受新鮮事物,主動創造與人、物交往的機會,也必然會主動參與集體活動、社會活動,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奉獻自己。

第二,要學會抵抗消極因素,調節自我情緒。

每個人生活在塵世,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心情波動、心理困擾。教師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普通群體,也不可避免會遭遇焦慮、沮喪、無奈、煩惱等消極情緒。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應該學會運用理智去駕馭情感,學會調整不良情緒,掌握調控情緒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學會控制人生的需求,確立合理的生活目標。煩惱產生於不可得,當人生的需要和現實不匹配時,會讓人感到失落、沮喪、焦慮,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心理;人生的理想、目標設定不合理,總不能實現達成,同樣會導致出現不良情緒。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調控技巧。基本的調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洩、自我暗示、自我放鬆等。可以轉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如聽音樂、跳舞、旅遊等;可以找知心朋友交談;可以把身心投入工作中,這樣可以分散注意力,把情緒調整到平穩積極的狀態。可以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譬如找一個可信賴的人述說自己的苦悶,進而減輕心理壓力;可以彈琴、畫畫、練書法、聽音樂,放鬆自己的情緒;甚至可以一個人痛哭一場,吶喊幾聲,或透過跑步、拳擊來發洩自己的鬱悶。最後,還可以透過理性思考來調節心理,換個角度去看待、評價出現的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或許換位思考,你能發現以前被自己忽略的美麗。

第三,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失敗,提高消除焦慮的能力。

人生豈無風雨?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難免遇到種種困難,可能是來自學生引起的麻煩,可能是職稱評定的煩惱,可能是家長的無理要求……遇到這些事情,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要有解決問題的信心,要有接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的決心,千萬不要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灰心喪氣,而要迎難而上、積極樂觀。教師要培養自己在工作中的魄力,勇擔責任,勤於學習,甚至可以透過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如主動承擔難度大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或擔任班主任工作等,來磨鍊自己的耐性。隨著一個個困難的克服,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

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我們也要謹防出現酸葡萄心理、推卸責任心理等負面心理,如若出現,要及時修正,或者尋求他人的幫助。我們也要善於把與同事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合作,把妒忌的心情轉化為“我要做得比你更好”的目標,這樣,人會變得更高尚,社會也會越來越進步。若實在無法解決出現的心理困擾,不能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不妨大膽地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

第四,要學會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是應對變革的最好方式,也是緩解心理壓力的積極方法。

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是應對變革焦慮的最好辦法。

教師可以參加專業的學習、培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教師可以閱讀專業的書籍,從中學習教育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借他山之石,攻專業之玉,不斷地提升自己。這樣,教師在工作中就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就不會有工作中棘手的事情讓自己心生煩躁。

閱讀是讓自己心緒平定的最好手段。

教師可以看一些文史哲之類的書,從書中悟得人生的哲理,習得人生的智慧,開拓人生的視野;在書的滋養下,開闊心胸,陶冶情操,從而看透人生的紛爭煩擾,避開人生困頓迷惑。教師也可以翻閱心理學方面的書,從書中學習心理調適的方法,懂得心理調適的技巧,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自己的心態與情緒,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

世事紛紛擾擾,人間喜怒無常。沒有一個人能置身於情緒和心理困擾之外,唯有正確面對困擾,及時調整心緒,積極尋求幫助,才能解決問題,迎來生活的陽光和生命的喜悅。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影響著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成就感,也影響著生命個體的快樂、喜悅,還影響著講臺之下學生的身心健康。期望全社會關注教師心理健康,讓講臺之上的教師,在自己獲得幸福的同時,也給予講臺之下的孩子幸福。

最後說一說姍。這位站在講臺上的女教師,這位遺忘了自己曾開心地笑過的女孩,經過了專業的心理疏導和治療之後,走出了抑鬱的陰霾,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站在講臺上,她笑靨如花,學生們看著她,都說:“你笑起來真好看!”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培英實驗學校小學部)